這些兒童疾病可以預約「冬病夏治」了,詳細情況看這裡

這些兒童疾病可以預約“冬病夏治”了,詳細情況看這裡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以此制定出傳統的治療方法。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洩,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緩解期敷藥治療,能夠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預防,治未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適應症:

冬病夏治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過敏性鼻炎、咳嗽變異性哮喘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等患者;也適用於怕冷、怕風、平素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等虛寒體質的患者。

此類患者常見症狀有:咳、喘反覆發作,鼻涕、痰液清晰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後症狀明顯加重,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緊或滑。

冬病夏治的具體操作方法:

敷貼療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貼敷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於三伏天各敷一次,每次間隔7-10天,連貼三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為確保療效。患者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般藥餅要貼4-6小時,剛貼上去時感覺涼涼的,稍過一會兒,局部會有發癢發熱的感覺,如果貼敷部位疼痛或燒灼感厲害難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貼過午時。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適,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貼敷後大多數患兒會有紅色點狀皮疹出現,這是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等到第三次,貼敷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有紅疹出現效果相對更好。

1.第一次貼4-6小時,個別年齡偏小的兒童如背部有疼痛感,可適當提前揭去膏藥。

2.第二次貼膏藥時間依人而定,如上次無紅色疹子出現外貼時間適當延長2-4小時,如果第二次仍未出現紅色疹子,第三次外貼時間可在12小時以上。

注意事項:

貼敷藥物期間,應減少運動,避免出汗,儘量避免風扇、空調直吹,以利於藥物吸收;注意防止藥膏汙損衣物;應儘量避免菸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發生發皰現象。

需提醒的一點是,中醫敷貼也不是萬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因此原本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中醫敷貼期間也不要盲目減藥、停藥。另外,冬病夏治消喘膏是防治冬病易發疾病,在夏季症狀不明顯,或者根本沒有症狀,所以治療後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明顯。據臨床統計,冬病夏治消喘膏有效率可達70%。

浙大兒院中醫科簡介

我科成立於1973年,以辨證結合辨病,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為特色。運用中草藥治療兒內、外科常見疾病,尤其擅長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及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厭食、便秘;性早熟、過敏性紫癜、抽動症、闌尾膿腫、膽石症等。

特色業務

1.小兒推拿門診

自2016年起新開設,其療效顯著受到了廣大家長和患兒的青睞。小兒推拿可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在其體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從而調整陰陽及臟腑功能,扶正驅邪,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治療疾病、增強小兒抗病能力、促進小兒生長髮育。

適應人群:12歲以下的兒童,但以6歲以下小兒推拿效果最好,嬰幼兒尤宜。

適應症:感冒、發熱、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厭食、腹瀉、便秘、嘔吐、疳積;先天性胸鎖乳突肌性斜頸、夜啼、多發性抽動症;強身健體、輔助生長、眼部保健等。

2.中醫外治

“三伏貼”:目前已開展多年且療效口碑俱佳;

“三九貼”:冬病冬治;

“止瀉貼”:適用於部分急慢性腹瀉;

“止汗貼”:適用於動則汗出的自汗,也可用於夜間盜汗;

“口炎貼”:適用於部分口腔潰瘍、皰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等;

“止咳貼”:適用於慢性咳嗽或有哮喘的患兒。

通過中藥的內服、外治及小兒推拿治療,兒科常見疾病均可用中醫藥解決,且價廉、效優、副作用少。如果您家寶寶有以上問題,均可帶來中西醫結合科,我們的醫師經辨證分析後,會為其選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及預防保健的作用。感謝廣大家長支持!

友情提示:

2018年農曆戊戌年三伏天具體日期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20天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10天

具體貼敷時間請以預約時間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