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在2017年新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实施迄今这一年中,在券商业务开展和市场竞争的背后,分类评级这根券商“指挥棒”在不断地改变着券商行业的生态。

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与研究所直接相关的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例首度被纳入券商分类评级的加分项。有分析认为,相比其他的加分项,由于大型券商的传统经纪业务体量普遍较大,至少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比的可能性很小,而那些原来经纪业务体量就不大的中小券商就有了获得宝贵加分的机会。

去年的新财富总共有近150个团队上榜,据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统计,截至目前,其中有超20位团队首席已不在上榜时所任职的券商工作,而以天风证券、国盛证券为代表的一些中小券商成了这些新财富分析师的净流入地。

投研服务首度纳入加分项

对于券商而言,证监会制定的分类评级政策就好比“指挥棒”,任何涉及加分项、扣分项的改动都会引发券商的积极跟进。

而券商分类评级之所以日益受到各券商的重视,主要是由于事关券商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等多个券商经营、发展的核心节点。

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对2017年新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中列出的加分项进行梳理后发现,在主要的12条加分项中,有5条和经营规模有关,而这一点行业内传统龙头的优势在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不过从现在的加分项设置来看,中小券商也不是完全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例如,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中对加分项的第5条规定:“证券公司上一年度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例达到40%、30%、20%,且经纪业务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

火山君注意到,这也是该规定自2009年5月26日首次公布,及2010年5月首次修订后,首度将券商的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比作为加分项。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相比其他的加分项,由于大型券商的传统经纪业务体量普遍较大,至少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比的可能性很小,而那些原来经纪业务体量就不大的中小券商就有了获得加分的机会。

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图片来自:摄图网)

据某机构统计,近年来着力强化研究所建设的天风证券在今年的分类评级中,有望凭借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例超过40%,而获得宝贵的2分。而几大龙头券商都未能获得此项加分。

此外,对比2010年修订的版本,在2017年的这版修订中也首度将券商的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和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两项指标纳入加分项。

具体相关条文为“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0%、30%、20%,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4分、3分、2分;”“证券公司新业务市场竞争力或者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指标,位于行业前5名、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具体指标及计算口径由证券业协会依据行业发展情况确定。”

从今年以来与多家券商的交流中,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注意到,今年多家龙头券商表示要加强境外业务的建设,对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IT建设也成为券商逐鹿的焦点,例如上海某中小券商近几年来从各大交易所、专业金融IT公司引进了一批专业的IT技术人才,希望在这一领域弯道超车。

不过中小券商要在这两个加分项获得分数并非易事。例如,某境外业务优势突出的券商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券商要做大境外业务,需要时间、牌照、品牌等多方面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分类评级事关真金白银

分类评级作为券商的“指挥棒”,其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从证监会的表述来看,分类评级结果直接与监管的态度和尺度有关,同时事关已有业务的展业和新业务的申请,还事关券商的投保基金上交额的多寡等等。总之,几乎每一个关系事项都涉及券商的真金白银。

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在投资者保护基金规模在200亿以上时,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级证券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缴纳保护基金。

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虽然每一级的缴纳比例差距大致在0.25%,不过对于券商而言仍然是一笔较为可观的支出。假设某券商的年营收为50亿元,那么50亿元*0.25%就是1250万元。

对营收规模大的大券商而言,分类评级对保护基金支付多寡的影响更为明显。据某券商统计,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为例,参考相关财报数据,其评级由2016年的BBB级回升至2017年的AA级将使投两家券商资者保护基金缴纳额分别减少2.85亿元、2.1亿元。

券商的分类评级高低还与券商的发债成本、融资成本、债券承销资格息息相关,而这些又反过来会影响到券商相关主业的经营表现,同时降低费用支出、降低风险计提比例,从而强化券商在分类评级中的某些优势。此外,就近年来券商积极开展的如场外个股期权、股票质押回购等创新业务的具体开展均与分类评级有关。

新财富分析师成“香饽饽”

随着近年来,价值投资的理念逐渐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卖方分析师群体渐渐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不过与以往“人往高处走”的规律不同的是,原先在资金、规模、品牌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小券商却成了越来越多的新财富分析师们向往的“下一站”。

从去年的新财富榜单来看,总共有近150个团队上榜。据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统计,截止目前,其中已有超20位团队首席不在上榜时所任职的券商工作。而以天风证券、国盛证券为代表的一些中小券商成了这些新财富分析师的净流入地,此外,随着竞争的趋于激烈,各券商近年来在投研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在不断追求专业化、个性化。

由于“天风模式”的异军突起,这两年,新财富分析师成“香饽饽”,在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不少券商给新财富分析师群体开出了动辄百万级的薪资标准。

在近日的采访中,多位卖方分析师向火山君表示,这一年来曾不止一次地接到猎头的电话。一位服务多家券商的金融猎头向火山君指出,卖方分析师选择换券商一般具体要看研究团队的情况,知名度较高的行业团队会比较受欢迎,其次也会对比平台、薪资的情况。对于近年来行业内的天风、国盛现象,他坦言,某些中小券商吸引力大增,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激励给到位了。”

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在一家以猎头为特色的招聘APP看到,有不少猎头打着“某知名券商”“国内前十大券商”“某知名研究所”的旗号招聘卖方分析师。不过在招聘信息中大都没有写明是哪家券商在招人。

不过其中也有招聘广告在向应聘者暗示是哪家券商。例如,某招聘广告中写到招聘方为“第19家上市证券公司”,该券商所招聘的卖方分析师涉及面甚广,包括“银行、计算机、电子、传媒、通信等各行业首席、资深分析师/研究组组长”,猎头所给出的年薪为60-90万元。

而新财富分析师则是不少券商在招募高级研究人才的敲门砖。有中小券商在招聘行业分析师的广告中写明“新财富或水晶球上榜者优先”;某声称“某知名券商”的机构在招募高级分析师时写明相关人员需“有一定市场影响力,新财富上榜或入围团队主要成员”。上海某大型券商在招募医药、商贸零售行业的首席分析师时同样指明“新财富、金牛等上榜团队担任首席或资深分析师者优先”。某声称“前十券商研究所”的机构对化工、计算机等行业首席的任职要求中包括“新财富上过榜的分析师,或者佣金派点能力强的分析师优先”。

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从广告来看,券商为新财富分析师量身定制的职位的年薪大多在百万以上,例如上述大型券商给首席分析师制定的年薪为150-180万元。杭州某券商在招募新财富行业首席时给出的年薪更是高达200-260万。

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抢人大战的经济逻辑

券商抢人大战背后暗藏着什么经济逻辑呢?

此前有多位券商研究人士向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一些中小券商研究所热衷“挖角”,这一来可以快速提升券商自身的名气,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名利双收。

据火山君了解,以私募客户为例,其中两家近年来研究所声名鹊起的中小券商研究所目前一年的财务顾问费报价在50万元起;此外还有价格更高,对应服务深度也更高的几个档次。据火山君从业内人士获悉,这两家中小券商的收费标准已基本与行业内的知名大所看齐,而某中型券商的一年财务顾问费仅为30万元起。

据火山君了解,以上述2家中小券商的其中一家为例,当私募客户支付最高一档的财务顾问费后,可以享受和所有大型公募基金一样的服务,包括基础的上门路演、最新的调研信息、联合调研邀请、最新报告的发送、及时的股票推荐、以重要客户的身份受邀大型策略会,以及帮忙预约一些专家等。

而随着相关报价的水涨船高自然也给这些券商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以现在中小券商研究所的标杆天风证券为例,自2016年起,公司陆续引入了以赵晓光为代表的一众知名新财富分析师,与此同时,公司的分仓收入也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据Wind资讯统计,2017年,天风证券实现基金分仓佣金收入达3.11亿元,逆势同比大增368.4%,其分仓佣金排名也从2015年、2016年的69名、29名大幅跃升至2017年第7名,仅就该单项而言天风已正式跻身一线券商行列,而2015年天风证券的这项收入只有900万元。相比之下,近年被“挖角”较多的安信证券的佣金分仓收入也有明显的缩水,2017年的收入为1.89亿元,同比下降了30.95%,排名也从2016年的前13名跌落至2017年的第18名。

虽然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各券商的基金分仓佣金收入体量大多有限,最高的中信证券只有4.03亿元,不过券商之间的两极分化却异常明显。据Wind资讯统计,2017年有近30家券商这一项的收入仅为百万元级别。

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上述几家着力打造研究所的中小券商还将充实实力,在今年新财富评选过后,还会再引进几个新财富分析师团队。

据上述猎头介绍,除了天风、国盛之外,联讯、太平洋、新时代这三家中小券商在投研人才争夺战中也扮演着黑马的角色。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并不是所有加盟中小券商的分析师都可以如愿以偿。

一位去年下半年加盟北京某小型券商资深分析师向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之前其所在研究所认为考核应以新财富为主,不过现在也有声音认为应该更注重派点,内部有点举棋不定。在交流中,他难掩这一年来加盟该券商的失望之情,“虽然比上份工作,现在工资的确是要高点,但后面的其他承诺现在看起来很难兑现。”据记者观察,今年来,该券商研究所的引援工作已落于其他几家竞争者。

另外,市场上并不是所有买方都愿意为豪华研究团队埋单。例如有一些私募因为自身的投研能力就比较强因此对卖方的投研服务需求并不强。日前,上海某大型私募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没有向券商采购过卖方服务,估计大型私募这类的需求应该都不会很高。”据他介绍,其所在私募的投研团队规模在30-40人。

(本文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分类评级新规逾一年:中小券商开抢新财富分析师,背后竟有这些秘密!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