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在于小而在于全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解决这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措施。从原本的“大拆并”到现在的“有序保留”,从一个侧面看出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唯有办好这两类学校,教育强国才算完成,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减少,优秀教师留不住。国家已经实行一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农村任教津贴,完小岗位津贴等,还通过名优教师评职支教的形式,来帮助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仿佛成效不大,城区或者说很多乡镇小学校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我觉得,学校不在于小,而在于全,齐全的教师,齐全的教学设备,才是这些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石。

先说说教师,文件规定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如果一所只有五六十人的小学校,按照教育部19:1的生师比,两三个教师,只能维持“复式教育”,连六年的平行班都开不齐,怎能满足专职需要。至少按照班师比,才能让学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单独编班。尽管文件规定,要统筹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的基本需要,但是连老师都配不足,这些岗位能配足吗?如果,乡村教师的手脚都被学科教育所捆绑,其他的特色教育、因材施教、个性教育等等,都成为空谈。

再说教育投入。从目前看,全国很多先进省份,农村和城区的办学条件相差无几,甚至有的更优于城区名校。但日常的维护以及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公用经费明显滞后。“落实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就算人均1000,整个学校一年的公用经费才10万,1000元/生.年可能已经是发达地区了,但又能做的了什么,买不了几台电脑,如果六个班级电灯开一下,教师办公室空调开一下,都不足以支付日常的水电费。学生的艺术教育需要器材、体育教育需要器材、实验室需要器材、图书室需要器材……,又怎么做到和城市均衡,留给学校的还有很多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等。

很多家长择校,主要考虑到教师的师资水平,名校的优势在于教师的全,什么学科都有专职教师,而有些学校,体育确实是语文老师上的。假如我们的小学校,能够按照要求配足专职教师,按照规定配备足够多的教学仪器设备,公用经费足够多,那么小学校比大学校更有优势,管理可以更加精致,活动可以更加丰富,每个孩子的参与面会更加宽广,锻炼的机会也会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