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真的近了?信號越來越明顯,炒房的怕不怕?

房地產稅真的近了?信號越來越明顯,炒房的怕不怕?

房地產稅,現在有點像“70大中城市房價指數”了,幾乎每個月都有消息;不過,與房價指數不同的是,房地產稅的消息是層層推進的。從最近的消息看,房地產稅的腳步可以說是越來越近了。

大方向:房地產稅有效推進中。

早在2011年,“房地產稅”就在重慶、上海試點,不過由於對存量房不徵稅,且側重於高端住宅,總體來說,體現了“試點”的屬性,可以說是“隔靴搔癢”,對於市場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

房地產稅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提出來的呢?這裡可以對房地產稅的在國內的過往和近期的大變動做一個回顧。

十年前,《物權法》頒佈,此時就提出“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的登記制度”;不動產登記意味著什麼?統計著玩?並不是,如此龐大的工程,勢必帶來稅務的改革;按照發達國家成熟地產市場的規律,通常不動產登記制度落實後,房產稅和遺產稅都將在3-5年左右時間落地。

房地產稅真的近了?信號越來越明顯,炒房的怕不怕?

然而,受擎於諸多方面的影響,不動產登記直到前兩年才陸續展開。隨著不動產登記的推進,去年以來,關於房地產稅的表態就日益密集——

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房地產稅法被列為預備審議項目

6月,全國省級國稅地稅合併掛牌完成,這標誌著國地稅合併邁出關鍵實質性步伐,也為全國統一的房地產稅,又掃清了一重障礙。

同月,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實現全國聯網。

此時,房地產稅已經是箭在弦上的狀態了……

房地產稅真的近了?信號越來越明顯,炒房的怕不怕?

天時地利人和?最佳落地時機來到?

關於房地產稅的構想,《求是》曾提到很明確的目標“房地產稅,將是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而2017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8836億元,同比增長34%。

不過,地總有賣完的一天,土地開發力度過大,耕地紅線要守,如今很多地方已經進入存量房交易的時代,房地產拉動財政、拉動經濟的力度漸漸減弱。

曾有專家預測,房地產熄火的時候,是新中產崛起的時候;新中產不同於精打細算的老中產,他們敢花錢,捨得花錢,會花錢。然而,新中產還沒來得及花錢,就被這一論上漲的房價“收割”了。

防不勝“房”啊。計劃終究沒有趕上變化。

此外,房價漲了,更多老百姓買不起房;此時,房地產稅還是廣大買不起房的人的“奶嘴”,很有安撫作用。

不動產登記聯網了,消費撐不起局面了,廣大人民要安撫了,難道現在不是房地產稅出臺的最佳時機嗎?

房地產稅真的近了?信號越來越明顯,炒房的怕不怕?

房產稅會對既有資產產生哪些影響?

就目前的精神看,在中心城區,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城區實施“累進制”房產稅,是極很有可能的。此前炒房的也好,囤房的也罷,十幾二十幾套房,在限售的大趨勢下,光是月供就已經讓持有者喘不過氣,如果再加上房地產稅,那很有可能成為壓垮持房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屆時,即便想集中拋售也困難,畢竟居住問題是越來越緩解,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也是趨緩的。

持有海景房、旅遊地產的人,也要重新配置資產了,否則最好天天祈求房子所在地出臺“免稅”政策。為什麼?賣不掉,租不出去,價格不漲的旅遊房、海景房,拿在手裡不但要有物業等養護成本,還要加上稅費;再加上利用率不高,這類房子只能成為拖累財富的雞肋。

三四五線城市郊區、新區住宅,能賣就賣了吧。棚改幾十年遇到一次,下次還不定什麼時候呢。沒有棚改,你以為這房子能賣出去?尤其是選擇了郊區新區等地區的物業,未來十年,既看不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等不來人口大幅增長。盲目在這些地區購買了住宅,未來開徵房地產稅後也會徒增持房成本。無論如何,打開安居客,實時關注房價走勢!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