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袍哥传奇(二)

成都故事|袍哥传奇(二)

继上一期{成都故事},我们讲述了革命袍哥之后,本期我们继续聊一聊关于袍哥内伙子的一些名堂。

袍哥分清水和浑水两种。所谓清水,不去明目张胆杀人越货,但实际上操纵地方实权。浑水袍哥,则是提枪耍炮,抢劫杀人,无恶不作。清水和浑水看起来是两家人,各有各的活动方式,其实两者之间暗中是有联系的,而且随时都在互相转化。清水把钱挥霍光了,兄弟伙一拉扯,便去干抢劫、贩大烟、当刀客的勾当;浑水发了财,便想踱方步当正神,于是买田置地,占个码头公口“高雅”起来。有时清水上层人物丢个眼色,浑水立刻派出刀客、枪手去为之刺杀仇家;而浑水犯了案,躲进有地位有名望的清水的深宅大院里,官府也只好装眼睛雾耳朵聋。其实清浑实在没法分得清。但无论是清水浑水,袍哥们都视自己的地盘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决不允许外来者进入,否则格杀勿论。

只是,初期的袍哥组织,不像后来那样低级复杂。就拿清朝末年时期来说,成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保路运动”,全省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进而发展成了一支庞大的“同志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四川最后一任总督赵尔丰的统治。当时“同志会”和“同志军”里的骨干人物就有川西南袍哥的总舵把子侯保斋,“同志军”的主力也是袍界中人。而社会上的知名维新人士、革命党的头面人物向楚、杨沧白、张澜等人都加入了袍哥。

革命以后,清朝倒台,皇帝没了,王法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当时,四川军政府的首席都督尹昌衡甚至自称是袍哥总舵把子。至此,袍哥从地下走到地上,袍哥的规矩开始就变成了社会的法则。于是乎,那些原本看不起袍哥的乡绅们,也积极加入袍哥。

最初,那些有文化、有素养的乡绅们根本就不靠刀枪棍棒混饭吃,掏钱就成了他们获得袍哥身份的最好方式。这类人即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清水袍哥”,区别于原先那些匪气十足的“浑水袍哥”。而有了这袍哥的身份,他们简直是出门有路、过河有轿,可以免派款、免抽丁,官府不敢来欺负,土匪不敢来打搅。

上期我们就说了,大军头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邓锡侯、赖文辉他们都是袍哥出身,当政之后,他们的麾下,师长旅长团长们,以及连长排长们,净是些袍哥大爷,总舵把子,舵把子。这些总舵把子下面的小舵把子,多半不跟着大军头四处走,只在自己的家乡待着。肩上挂着营长连长的肩章,腰里别着驳壳枪,却照样开个茶馆,立个山堂,替人收租,包赌包烟,收过往商旅的税。地方上有了摆不平的事儿,进茶馆,评理,吃讲茶,摆龙门阵,再打上几圈麻将,天大的事儿,舵把子给你摆平。

老百姓过日子,实际上多半是在袍哥大爷的手底下,一般来说,秩序也还可以。盗亦有道,多少有个公道。在政治上,这些袍哥大爷是哪个军头势力大,就挂哪个军头的旗帜,做哪个军头的军官。反正服装都是一样的,换了主子,改面旗帜就可以了。四川大面上一会儿归刘存厚,一会儿归熊克武,一会儿归杨森,一会儿归刘文辉,最后归了刘湘。

成都城头变换大王旗,但到了县一级,似乎都归袍哥。那时候,全体四川的成年男性,似乎都是袍哥,不嗨袍哥,日子没法过。嗨袍哥的人,都是弟兄,是弟兄,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不能欺负。所以,欺负人的事儿,也少了。以前好色的偷人媳妇,不算什么,但现在偷了,没准就偷了袍哥兄弟的家里人,按袍哥的规矩,要三刀六个窟窿,事儿就大了。既然不能互相伤害,那么剩下的事儿,就比较平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好处了。这就是为何袍哥从那时起,一直名声还不错的缘故。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