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条澧水河……

家乡有条澧水河

你养育这里的儿女

人们在这里休养生息

你见证了这里发展变迁

你静静的流淌

流向大海

流向远方……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在山一边”摄

家乡有条澧水河……

家乡有条澧水河……

家乡有条澧水河……

郦道元(公元466~527年) 《水经注》上载:澧九水,曰温、曰渫、曰黄、曰茹、曰道、曰溇、曰澹、曰涔,总名曰澧。

温水俗名热水溪,当地人又称为“火龙泉”,系渡水支流,在石门县维新镇境内,距县城西北130里,发源于阳峰山(又名阳布山)下石穴中,长20余丈,水若汤沸。又说水下含有雄磺,故水有股雄磺味,能治皮肤病,当地人多喜在此洗浴,今建有“热水溪温泉疗养中心”。温水东流4.9公里,经仙人墩注入渡水,流域面积7.3平方公里。

渫水是澧水第二大支流。位于石门县境内,因上中游地处高山峡谷,河床多系岩石,漏石分沙,水流清澈,长波浃渫,故名渫水。渫水沿岸多铁矿,土家语“铁”音“渫”(谢音),可意译为铁河,故又俗名铁水河。明史亦作添平河

黄水即《水经注》所称的黄水,亦称黄溪,为渫水一级支流,距县城西北80里,源自县西北的黄石山(又名连巫山),从慈利县流自湖南雄磺矿入县境,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鹤山、两岔溪去袁公渡入渫水,流程16.5公里,历经慈利县和石门县境白云乡、维新镇,流域面积85.7平方公里。黄石山一带盛产雄磺,此水故名黄水。

茹水发源于大庸(张家界)西北龙茹山,全长60公里,东流入澧。

道水为澧水的一级支流,自慈利入石门县,自西向东横贯蒙泉镇境入临澧。旧志称“按《水经注》:澧水支流有茹温溇渫黄涔澹诸水,而无道水,道水之名不知何时起。”相传昔有浮邱子者,黄帝时人,种苦荬于浮邱之岗,洗药道水之上,丹成得道,道澧之名始此。

溇水即溇江,是澧水的最大支流, 慈利人称后河,发源于湖北恩施州鹤峰县下坪镇七垭村,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鹤峰县至大也坪,再沿湘鄂两省边界到江口朱家村,进入湖南省桑植县,于湖南省慈利县城汇入澧水。河长约250公里,流域面积约5048平方公里,河流穿行于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慈利县江垭镇以上河段,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多险滩深潭,两岸人烟稀少,岩石陡峭,河谷幽深,风光旖旎,充满原始、古朴、神秘、幽邃、险峻之美,是难得的风景河段。

澹水在石门县新铺乡境流入临澧县,源流分南、北两支。北支发源于石门县燕子山翟口毒,流经花桥峪中和铺、真武殿,东流入澧县境后转入临澧县境。南支源出二处,一处源于燕子山女儿垭,流经苦溪河、华溪洞、河曲峪东流入临澧县境。一处源出尖峰山(仙凤山);两源在河曲峪合流。南北两支源流在临澧县谭家铺之两河口汇合,再流经新安、官亭等地入澧县境后于澧阳桥注入澧水。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

发源于石门县境内,有一、二级支流各一条。一级支流源于石门燕子山黑天坑,于洞湾入澧县,汇澹水至澧县小渡口入澧水。

上述八大支流总名曰澧,澧水是中国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纳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