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爲?

桂良:有一種詛咒叫閩浙總督

◆ ◆ ◆

文 |石祿生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說到清代官僚體制,封疆大臣是繞不過去的重要角色。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清朝版圖下,朝廷設置了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他們統管著全國數十個省份的軍政民務。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由於中國地大物博,而封疆大臣的人數又有限,所以每位清朝封疆大臣的管轄範圍,少則兩個省,多則三四個省份,可謂權力熏天,羨煞旁人。

因此,在清代,每有讀書人考中了功名,走上了仕途之時,親友若想向他表達最誠摯的祝福,只要說“祝您官至封疆大臣”,基本上就是贊到頭了,很難再有比這個更刺激的精神興奮劑。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安利一下,清代九位封疆大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只有九個封疆大臣,還不夠十個指頭數的,要當上封疆大臣想想也知道應該很難吧?彆著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難。

滿清政權到了晚期,在皇室之外的官場上,漢人與滿人的地位基本持平。為了保持滿漢大臣席位的平衡,九個封疆大臣,滿人與漢人都要有。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如此一來,不管對漢人還是滿人而言,當上封疆大臣的難度又增加了一倍。

所以說,封疆大臣的頭銜十分珍貴,當事人幾乎沒有理由不加倍珍惜。但凡事總有例外的。

歷史上就有一位閩浙總督,非常不喜歡這個職位,坐在這個位子上,他的心情簡直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趕快溜之大吉。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封疆大臣叫桂良,是一個滿人,他曾於嘉慶和咸豐年間,兩度出任閩浙總督。他為什麼不喜歡這個職位,暫時按下不表。我們先來看一看由他題寫的一塊匾額。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桂良題【名冠瀛洲】匾額

該款匾額現藏於福建品藏文化公司。匾額正文為:“名冠瀛洲”。受匾人是一位國學生。題匾大意是誇讚這位國學生才華橫溢,將來能聞名華夏。這都是客套話,不深究也罷。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桂良題【名冠瀛洲】匾額局部

重點是題匾人桂良的頭銜載錄:“欽命兵部尚書 巡撫福建等處兼閩浙總督加十級記錄十次”。從立匾時間可見,該匾題寫時間為清咸豐二年,正是桂良第二次到福建任職的時間。

這塊匾製作樸素,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但題匾人桂良的書法風範十分突出,由字可見,桂良是個相當有大家之風的人。所以說,桂良後來成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不會是無緣無故的。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桂良之所以內心排斥閩浙總督這一封疆大臣之位,是因為他的父輩遭遇給他帶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桂良的伯父雅德、桂良的父親玉德,這兩兄弟此前分別擔任過閩浙總督,但後來都下場悽慘。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所以,桂良本能地把閩浙總督這個職位,視作是一種詛咒:“難道老天註定,我家父輩子輩三口人,都要倒黴在這個職位上嗎?”

先從桂良的伯父雅德說起。

早在乾隆四十七年前後,雅德就官至福建巡撫了。到了乾隆五十年(1785),雅德升任為閩浙總督,一時之間意氣風發。

但僅僅過了一年,雅德就被革職了。為什麼呢?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因為他的前任閩浙總督富勒渾涉及貪贓問題,而負責查辦的人正是雅德。估計是考慮到前上司的情面問題,雅德的查辦工作敷衍了事,惹得乾隆皇帝龍顏大怒,所以被革職了。

如果僅憑這一件事,雅德或許還有東山再起之日。但接下來又有兩件事,雅德被牽涉其中:

一是乾隆五十三年,臺灣有個叫林爽文的人起義造反。涉及臺灣問題,乾隆歷來是高度重視的。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臺灣林爽文起義

乾隆認為:“正是雅德之前在閩浙總督任內,對臺灣文武官員的任命過於草率,他們沒有管理好臺灣,這才出現了造反事件。”乾隆一氣之下,讓雅德回家閉門思過去了。

實事求是地說,雅德當閩浙總督才一年,除去前後熟悉工作、交接工作的時間,真正掌管總督位是很短的,乾隆怪罪於他多少有些扣屎盆子的嫌疑。不過這也說明,清代官場律法還是很嚴厲的。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乾隆五十四年,福建駐軍兵營因管理混亂,追查到雅德身上,理由是:他當過一年閩浙總督,還當過幾年的福建巡撫,沒盡到職責。於是,乾隆有了由頭,把雅德發配到新疆做苦力贖罪去了。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乾隆五十六年,雅德終於從新疆被放回來了。過了一年,又被派往新疆喀什地區任職。這次是外調,帶官職去的。但接著他就得罪了上司,被降職為三等侍衛。

三等侍衛什麼概念?五品官而已。想當初雅德是貴為一品的封疆大臣。前後的落差,也太大了些。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並不是。

種種跡象表明:乾隆在有生之年,是不會給雅德好日子過的。乾隆六十年,福建又爆出了鹽務攤派費用的案件,雅德作為前前前閩浙總督,再次受到牽連:革職為平民,發配新疆伊犁做苦力。

可憐的雅德直到嘉慶三年,才回到北京苦度晚年。三年後去世。他生前所遭遇的一切苦難,都是因當了一年的閩浙總督所致。

再來說桂良的父親玉德。

嘉慶五年,玉德被升任為閩浙總督,兼代理福州將軍。玉德可能沒想過他的哥哥雅德的前車之鑑,他覺得雅德是雅德,他是他,雅德的經歷與之無關。

所以,玉德是高高興興上任閩浙總督去的。何況還有個代理福州將軍的頭銜,他不想得意都難。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說明一下,清朝在全國設立了十三個由將軍級別的長官駐守的防衛單位,福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見福建的戰略地位在清代就是十分重要的。

福州將軍,官品也是一品,跟閩浙總督相當,雖然權力比不過總督,但在朝廷的地位其實要高於總督。

玉德簡直是吹著口哨上崗去的:“兩個一品職務加身,放眼大清,捨我其誰?”

但僅僅過了兩年,當初在他哥哥雅德身上發生的閩浙總督之咒就出現了:嘉慶七年,福建駐軍兵營演練不力,軍紀渙散,玉德“被拔去花翎”,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將軍頭銜沒了。本來還要革他的職的,後來從寬處理,保留了閩浙總督位。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玉德這才意識到,總督這活兒不好乾,不努力幹事不行。

嘉慶八年,有江西匪患經閩北竄入福建境內,玉德親自率軍趕往建寧一帶,擒獲了首犯,立了功。於是皇帝一高興,又把將軍花翎賞還給玉德了。

嘉慶十年前後,廈門同安出了個著名的海盜叫蔡牽,發展了近一萬人的海盜隊伍,馳騁於閩臺海峽,清軍數次剿匪,卻反被蔡團伙打得落花流水。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後來蔡牽帶領海盜隊伍竄入了臺灣,事態嚴重,玉德只好親自掛帥去剿匪。但剿了好幾個月,還是讓蔡團伙溜之大吉了。

前面說過,在清代,凡是涉及臺灣的事,那都是大事。玉德剿匪無功而返,自知皇帝不會饒過他,所以乾脆自行請罪:“玉德無才,請皇上將我革職治罪吧。”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一般來說,官員自請治罪,大多是以退為進之策,搞不好皇帝會放過他。但玉德想多了,涉及臺灣之過,嚴懲不貸:玉德先是被革職了,後來事態升級,跟他哥哥雅德一樣,也被髮配新疆做苦力去了。

再後來,玉德也被降為五品三等侍衛。又過了一年,他病死於甘肅。

以上,就是桂良的伯父雅德、父親玉德,分別擔任閩浙總督後發生的悲慘遭遇。就因為此,桂良本人對閩浙總督這個職位,心生忌憚,巴不得敬而遠之:“這個職位就是施以我家父輩的詛咒啊。”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桂良固然心有牴觸,但似乎是上天註定的,抑或大清皇室別有深意,反正桂良還是繞不過閩浙總督這個封疆大臣之職。或者也可以說,桂良一家子跟福建就是有緣分。

道光十九年(1839),五十四歲的桂良從湖廣總督任上被調到福建,任閩浙總督。

所謂君命不可違,桂良心裡忐忑,也只得硬著頭皮上任,他心裡直嘀咕:“詛咒來了,詛咒來了,怎麼辦,怎麼辦?”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桂良不得已在閩浙總督任上長期堅守,會發生什麼?或許什麼也不會發生。

本來詛咒這種事,從來就不存在,不過人心作祟罷了。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人要是對某個事物產生了心理牴觸情緒,或者說陰影不去,那他的堅持也確實難以產生愉快的結果。

某種意義上,人都是有唯心傾向的。好在桂良不同於他的伯父和父親,他是個辦事得力的人。

辦事得力者,在局勢混亂的晚清,是註定要被當做救火隊員使用的,哪裡有麻煩,皇帝就會把他派去哪裡。而這種角色,基本上不會在某一個職位上待得太久。

正當桂良在閩浙總督位上如坐針氈的時候,雲貴地區出亂子了,需要一個得力的人去主持工作,而桂良恰是皇帝心目中的最佳人選。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於是乎,桂良在福建屁股都還沒坐熱,又被遣去擔任雲貴總督。桂良如釋重負:“終於逃離父輩的陰影範圍了。”

桂良的確是個有才幹的人,此後在多個崗位上都有上佳表現,不贅述。但表現得太好,就意味著他有很高的概率還會被派到福建來任職。為什麼呢?

因為在大清版圖中,福建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不僅統管著臺灣,還是東南海防的門戶啊。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果不其然,咸豐元年(1851),桂良在代理吏部尚書職位上,再次被空降到福建,任閩浙總督兼福州將軍。職務跟當年他的父親玉德一致。

桂良身居高位,內心卻又在發抖了:“莫不是我註定逃不過父輩遭受過的詛咒?”

其實桂良多慮了,此一時彼一時,大清皇帝已經換了好幾個,即便皇室當年對他家有看法,現如今也煙消雲散了,沒必要再揪他的小辮子。

何況,如果皇室要揪一個臣子的小辮子,不管臣子擔任什麼官職,都是照揪不誤的,不必非得是閩浙總督位。

此外,咸豐年間的晚清時代,外敵頻仍,四面楚歌,朝廷也沒精力從內政方面去核查封疆大臣的政務作為。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所以僅僅在一年後,桂良就從閩浙總督任上平安著陸了,被調至北京任兵部尚書。從此,桂良徹底擺脫了心病。

需要指出的是,桂良後來在朝廷中的地位水漲船高,先後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軍機大臣等,成為大清朝廷軍政的符號人物。

但是,彼時的晚清已病入膏肓,桂良的身居高位,也談不上是多大的榮耀。相反,他越受重用,越是難逃被釘入歷史的恥辱柱。

因為,晚清歷史上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中外不平等條約,譬如《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北京條約》等,桂良均參與簽訂。

為官之道,如此巧合,是天意還是人為?

歷史終究只是歷史,煙消雲散之後,空留感嘆於後人。桂良,也只是歷史座標上的一個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