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变老,而是不再好奇

01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变老,而是不再好奇

好奇

上周几个好友偶聚,坐在一起吐槽生活工作中的烦恼。

一个同学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任何新事物都没有兴趣,不想了解,不想学习。

引发了几乎所有人的共鸣:

‘现在看新电视剧的心情都没有,打开电视都是把以前好看的再翻出来。’

‘我也是,前两天刚把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重温了一遍。’

‘哎,出了新电影,也就在网上看看剧情简介,实在没兴趣去电影院。’

‘公司的小年轻叽叽喳喳讨论新的美剧,我现在连话都插不上。’

是啊,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被磨掉了。

以前为了课本上不懂的地方,可以通宵达旦的查阅资料和网络;现在买了几十本书,都在书架上吃灰;

以前出了新的电子产品,即使买不起都要借同学的把玩;现在看着每年层出不穷的手机和pad,连关注配置参数的心情都没有。

以前为了接触隔壁的班花,给宿舍打十几天热水,只因为每天能见她一面;现在别人介绍相亲对象,要不是父母逼着,都懒得收拾自己。

高晓松在一次节目中说,人到中年最为困苦。

所谓四十不惑,不是指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不懂的了,而是对于自己不懂的已经没有兴趣去了解了。

这个解释,真是悲哀。

02

去年是我过得最为颓废的一年。

每天都在机械重复相同的内容,事情繁杂,心情焦虑,还特别劳累。

晚上回到住处,经常躺下就是一晚上,拿出手机玩玩游戏,看看动漫,刷刷网页就过去了。

即使周末,也是大部分时间窝在家里。

这一整年,我看完了五部动画、十几部电视剧、上百部电影,就是工作没什么起色。

年底回家,小侄子追着我屁股后面不停地问问题,我很不耐烦的说了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小侄子哇的一声哭了,我也楞在原地:小时候大人们就是这么对我的。

回想这一年工作的不如意,突然意识到,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我的人生如此落寞无趣。

失掉了好奇心,对新事物,缺乏尝试的兴致,对新的朋友,没有了解的欲望。

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有新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也只能看着别人得到它。

是什么让我失去了好奇心?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觉得自己已经学够了,那些不懂的,都无关于目前的生活。

第二,压力山大,精力都用在竞争和挣钱上,对知识不再有探索欲。

第三,实用主义,学东西之前都会问“这东西有用吗?”没用就不学了。

在电影《土拨鼠之日》中,主人公菲尔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变老,而是不再好奇

土拨鼠之日

菲尔发现自己每天醒来都是同一天,出现在同一个地方,遇见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事。

一开始他还比较兴奋,有大把的时间去经历不同的事情,认识不同的人。可时间一长,他就厌倦了,对一切不再感兴趣,生命痛苦不堪,甚至用尽各种方式自杀。

是啊,我们都喜欢稳定的生活,可是,这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王尔德说,生活是最为珍稀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没有生活(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没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人生也就只剩‘存在’了。

03

今年打算重新出发,希望寻回那份好奇心和求知欲,个人经历来看,可以试着这么做:

一、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时会感到无聊,说服自己它很有趣。如果还不行,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

去年开始学习PS和摄影,一开始是觉得公司大神们的照片太好看,想尝试下,从拍花、拍风景到拍人慢慢学习。每个月单位都有摄影展,幸运的是自己的作品评价还不错,也开始在外面接活给人拍照,还有几篇游记也拿到了稿费。

有了别人的认可,自己就有了信心,虽然业余时间没有了,但看到自己的作品贴出来还是很有成就感。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变老,而是不再好奇

夜景-个人拙作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变老,而是不再好奇

郁金香-个人拙作

二、相信自己所学的一切都是有用的。虽然这有点功利,但很有效。

乔布斯在自传里回忆他当年学习书法的故事:

“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 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 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 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 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 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 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 ”

后来,漂亮的字体和排版成为了Mac电脑的核心卖点。

好奇心是一种正反馈。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的未知边界就越大,你就会就越感兴趣。很快你就开始探寻未知,直到几乎所有事情都看起来很有趣。这时学习就变得很简单——对于你不懂得,你都想学习,因为它们真的很有趣。

04

1970年,赞比亚修女Mary Jucunda给NASA写了一封信,对于人们花费巨资探索火星感到不解,因为地球上存在严重的饥荒,很多人都吃不上饭。

NASA的火星探索项目主管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到: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变老,而是不再好奇

环月地球照片

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

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这是我看到过的关于为何保持好奇心最好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