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雷潮快結束了?

一場雷潮,變成老賴的狂歡。

網上流傳出一些截圖,借款人在相互鼓勁,耗死平臺,實現“財務自由”。

不轉圖了,看了怒火中燒。

這是一個急需冷靜的時期。

要保留理智,跟跑路平臺、老賴角力,要保存子彈,熬到雷潮結束的那天。

雷潮多久會結束?

個人覺得,等到幾個條件成熟。

第一,監管層出手。

現在的狀態,是官方主動不作為,一方面對於新生事物,上面也需要一邊觀察一邊研討,到底怎麼規範,到底弄誰不弄誰;另一方面,整個中國網貸的市值和存量不應該這麼大,裡面有很多就不屬於P2P,眉毛鬍子沒法一把抓。所以先自然淘汰掉渾水摸魚的平臺,讓規模存量回歸到一個合理運營區間,現在是萬億市場,真正的量級至少是現在的一半以下。

所以,能明顯看到,這個階段,來自上面的聲音,或者說類政府的調和,開始密集起來。比如,7-8月的187細則,分類式名單管理,各地重啟現場檢查工作,幾大互金協會的相繼發聲,都是“救市”信號。等到具體的措施和時間表正式啟動,市場就會逐步穩定。

第二,宏觀經濟向好。

現階段宏觀經濟不景氣,國家實行去槓桿政策,整個市場的資金流動性都變得很緊張。對於P2P最直接的傳導,就是借款人逾期率上升,代償機構無法覆蓋,平臺的逾期只能越來越多暴露在陽光下。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所有的貸款類機構都在承壓,不光只是P2P。從這個角度看,能在這個局面下留存下來的平臺,就是資產配置和風控能力經受住了考驗的平臺。

第三,投資人度過心理緩釋期,不再大面積恐慌,流動性危機減弱。

就好比我們談戀愛,突然失戀了,心裡特別難受,想哭,想打人,想發洩,再也不想喜歡誰了。這個時候,說再多道理也白瞎,唯一的良藥就是時間。

現在咱們還不光是和一個人分手,是連續性失戀,上一個分了還沒過勁,又掰一個,傷疤沒好再來一刀,疼上加疼。

更受不了的是,後面分手的,還不是夜店遇到的露水情緣,而是正經的好姑娘。叫我們不恐慌不憤怒?感性上很難吶。

細數下來,這個階段爆雷的,慢慢從野雞平臺,變成30-70名的平臺。這些平臺,因為安全性+收益的綜合指數高,用戶基數本來就大。也正因為用戶多,受流動性衝擊也最大。而它們倒掉,形成的恐慌就更甚。整個惡性循環。

因為投資人連續受傷,因此這次的補救時間,比過往的經驗都要久。這個補救,就需要前面兩個條件不斷釋放出積極信號,投資人自己也通過不斷的調試,逐漸培養起風險意識,越來越瞭解網貸是個什麼金融產品,成為更加理智、成熟的投資人。

宏觀經濟向好+監管層出手+流動性危機減弱,完成這三件事,網貸行業也許就逐漸穩定,不再雷聲四起。

實際上現在的負面影響還在傳導,從行業上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個人的看法,大概的時間點,也許要跨過這個夏天。只是個人看法。

留下來的會是什麼樣的平臺?

昨天,上海、浙江、安徽互金協會,共同開了一個長三角行業協會及相關會員單位聯席會議,對平臺自律提出了明確要求。從中也許可以看出未來平臺生存的方向。

迴歸信息中介本質;

小額分散、線上經營;

下架 “鎖定期+債權轉讓”模式的計劃類產品;

信披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發生逾期,要及時向投資人說明,並制定合理償付計劃;

不跑路,不失聯。

希望中國網貸早日度過危機,真正成為輔佐實體經濟的有效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