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願沒有神器,搞清楚這三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高考填志願沒有神器,搞清楚這三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文 | 參差君

又到了一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學生和家長此刻最關心的就是城市、學校和專業,有時在一籌莫展時甚至會想到使用“志願填報神器”。

那麼,到底該怎樣在城市和大學之間做出選擇?究竟是應該優先選擇學校還是以專業為先?選專業時是追逐當下熱門或社會發展趨勢呢還是遵從內心的興趣?當這些在腦子裡一團漿糊時,是否真的有傳說的“神器”來幫助考生排憂解惑?

1.城市or學校

寧選一線211,別去十八線985?

這幾天,《寧選一線211,別去十八線985》的文章很火。

作者認為,從高等教育發展歷史來看,城市與大學的關係再明瞭不過:先有城市,再有大學。我們熟悉的眾多國內老牌大學,其格局與分佈在晚清民國時已經基本確立下來。

一座城市的氣質,刺激了它的大學會擁有怎樣的學科。其次,城市對大師更具吸引力。大學建校在大城市,可以取就近原則之便。

並且,從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發展來看,能否得到更多的財政支持往往發展更有力。部屬高校有79所,數量不多但質量高,關乎國家發展格局,能得到中央和地方財政支持,幾乎都是名校,大部分分佈在省會城市。

一所學校如果在的省不夠富裕,也就無話可說了;再要是所在的城市級別不夠高,處境更艱難。在中國,與行政權力中心距離越近的高校級別越高,資源越豐富。從城市層面來說,則是城市級別越高,高等教育資源越豐富。

作為考生的你,考慮到高校現狀和就業潛力,建議從“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的經典選擇中放棄天津。

如果你對未來潛力看得更重,那麼不妨首先相信經濟的力量,考慮財政收入豐裕而高校跟不上的省份或城市,當地學校假以長久的時日建設,排名可能會上升。

再直白點說,東、南富裕超過西、北。深圳這樣的城市是少有的富,這座城市的大學經費可能是其他同等名聲學校望塵莫及的。

此外,如果你相信政策的力量,西部得到的關照超過中部,中部處於爹不疼娘不愛的時期。曾經沒有評選上985、211,但最近評上了雙一流的那些學校,將得到超過之前的關照,發展更可能加速。當然政策可能會變,你需要時刻保持關注。

如果你要從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挑大學,當然首選武漢,謹慎選擇長沙,對南昌敬而遠之。當然,要是你決定去武漢,請保持尊嚴,不要選擇那個導師讓學生叫爸爸的大學。

2.學校or專業

當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是去好學校普通專業還是好專業普通學校?

高考填志願沒有神器,搞清楚這三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一所好的學校,往往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資源,對於就業、考研、出國,都將有更大的優勢。

但如果高考分數不完美,在自由選擇學校時會受到約束。那麼,到底是去一所名校的普通專業就讀呢?還是到一個可自主選擇王牌專業的普通學校?

如果你糾結於此,那首先就要明確自己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是學習專業知識,提高知識儲備呢?還是通過在大學期間參加各種活動和比賽,提高各方面能力,為畢業找工作積累經驗?

倘若你希望在本科畢業後繼續考研,那就應該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學校。因為好學校就是一個背景,考研會更有優勢,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

而且,專業選擇並非一次選擇定終身。越來越多的高校實施大類招生。考生可先選擇一個“專業類”,入學後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根據興趣和特長再選擇專業方向。為配合轉專業政策的實施,很多高校還開設雙學位、第二專業以及輔修專業制度,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專業選擇範圍。

當然,相對而言,好的大學轉專業或者輔修其他專業更加靈活,入校後好好把握轉專業的機會,或者修個雙學位,這樣既選擇了好的學校又有機會選擇喜歡的專業。

更重要的是,好的大學往往位於更好的城市,對於實習、就業來說,都更加便利。這就又回到了選城市還是選學校問題上。答案當然是選城市。

倘若你希望在本科畢業後就進入社會,那也應該考慮一所比較好的學校。好的大學,能讓你置身於優秀人群之中,不知不覺變成更好的自己。

優秀大學和普通學校在學習上的關鍵性差異,不在於“學什麼”,而在於“怎麼學”。掌握了學習能力,也就掌握了在職場努力拼搏的本領。

此外,由於中國高校被人為地分為三六九等,一本、二本、三本,985、211,現在又加上了雙一流。進入社會後,用人單位也明裡暗裡用這些標籤作為門檻。所以在能夠選擇211、985的基礎上,寧願選擇差一點的專業,而不是選擇“雙非”甚至“四非”高校實力強的專業。

如果你的職業規劃非常明確,很清楚將來想做什麼。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要首選專業,選一個專業實力非常強的學校。只有“選對專業”,才有更多機會“入想幹的行”。

3.熱門專業or遵循興趣

今年熱門的專業也有可能過兩三年就涼了

確定了學校以後,你又會面臨專業選擇問題。專業是大學生重要的一個“標籤”,專業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不同行業的從業能力,提供從事某種職業的可能。

通常,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會以“報考熱門專業將來好就業”為參考標準。但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最不能忽視的是市場的供求動態。熱門專業培養的人才多了,超過了實際需要,就會造成就業困難;冷門專業長期遭冷,人才少了,就可能轉為熱門,就業可觀。

如今市場經濟下的職業,可分為穩定型和變動型兩大類,你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慎重選擇。

穩定型的職業主要包括廚師、醫生、會計師、管理人員等,這一類職業都是社會需求量比較大的,職業相對穩定;變動型的職業,主要包括高端產業、廣告、媒介、奢侈品行業、教育培訓業等,這些行業都會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而變動,波動較大。

但大部分考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較模糊,職業期待也只停留在“穩定”“自由”“權威”“專家”等泛泛之詞,對學習哪種專業能夠實現職業理想並沒有深入的探索。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優先選擇學校,選擇理想大學的一些通用性較強的專業。因為選擇專業並非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選擇了未來的職業。你可以等進入大學以後,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再探索未來職業目標也不遲。

現在,常常會聽到很多畢業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就是自己的工作和所學的專業不對口。最後你會發現,你周圍的朋友,學什麼還幹什麼的人數屈指可數,他們很多人最後都不能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去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過,在志願填報時,分數才是硬道理。在城市、學校、專業面前應該具體分析,看分數處於什麼位置,然後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等因素,採取不同的策略。

4.志願填報沒有神器

運用神器大數據可能把分數線人為抬高,讓考生因“大數據”誤導而落榜

如果你對城市、學校和專業都很迷茫時,參差君建議你也不要選擇目前比較火爆市場的“志願填報神器”。

最近,各類報志願APP讓人眼花繚亂。帶有“同步多省考試院官方數據”“AI+大數據幫你填好志願”等宣傳語的各類APP軟件,宣稱其內容不但囊括了詳盡的院校分數線、專業信息等,還包括了性格測試、VIP志願分析報告、專家一對一服務等個性化指導。一些所謂的專家一對一服務,最高叫價甚至高達10萬元。

當然,如果一些機構可為考生、家長提供大數據處理服務,即對往年數據進行處理,減少考生、家長選擇學校、專業的工作量,如果使用的數據真實,且分析處理數據符合高考錄取規則,那對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有一定參考價值。

但由於准入門檻低,高考志願諮詢服務也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有的甚至存在虛假宣傳情況,誤導家長。

一些服務機構所謂的“大數據分析”,其實跟過去在志願填報中所作的人工信息分析與處理差不多,只是他們利用計算機擴大了數據的採集範圍。然而,數據採集範圍的擴大,並不意味大數據可信度的提高。相反,如果過度依賴大數據,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比如,運用大數據推測出某個專業的錄取分數會很低,這容易誤導家長和考生,蜂擁而至填報這個專業,結果把分數線人為抬高,讓一些考生因“大數據”的誤導而落榜。

所以,作為考生的你,和你的家長務必要理性對待、慎重選擇。要相信,填報志願存在的規律和技巧,是經驗的長期積累和沉澱。高考志願填報並沒有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