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高跟鞋穿對了嗎?

今天發一篇舊文,但拿到今天來看,依然會對很多人有用哦。如果喜歡心血管筆記,也歡迎關注我們。

對於許多女生而言,高跟鞋可謂是一件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一方面,作為美麗與時尚的象徵,雖然多數人達成的這一美麗的標準未必科學,但穿上一雙合體的高跟鞋,的確可以彰顯女性的線條,何況高跟鞋也已經成為了很多工作或社交場合的必需裝備;但同時在另一方面,穿上高跟鞋,又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少煩惱,面對每次疲憊的把雙腳放鬆出來,看著腳上磨出來的水泡,也是讓人苦不堪言,而且,事實上,不恰當的高跟鞋還會對人體多個系統產生危害。那麼,高跟鞋是如何發展演變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它對人體力學及解剖又帶來了哪些改變,長期不恰當的穿著會產生哪些健康方面的問題,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可以“美麗與健康兼得”呢?今天,我們就一一來說說。

高跟鞋的歷史

高跟鞋(High-heeled footwear)在今天已經非常流行,但據考古學家發現,早在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就已經有壁畫記載了一種類似今天高跟鞋的飾物,形狀與古埃及的T形十字架(Ankh)類似,估計是當時上層人士進行某種儀式或慶典時的穿著。後來到了中世紀的時候,無論男女,都會流行穿著一種叫做pattens的鞋子,與下面圖片中的鞋子類似,可謂是現代高跟鞋的“前輩”,之後這種鞋子在威尼斯人的倡導下,成為了上流社會財富和身份的標誌。

你的高跟鞋穿對了嗎?

可見,在歷史上,高跟鞋並不是女性的專利。而作為一種時尚物品,高跟鞋正式的“發明”應該歸功於法國亨利二世的妻子,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由於其身材嬌小,為了確保皇后的地位和象徵,她便發明了在底部帶有一個細跟的鞋子,並迅速流行開來,一度鞋跟的高度就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皇室和上流社會甚至禁止平民穿著高跟鞋。不過之後隨著法國大革命的誕生,拿破崙(Napoleon)為了宣揚平等的思想,便廢除了這種鞋子,高跟鞋也一度衰落。

不過,到了18世紀,高跟鞋迅速的再次流行起來,並逐漸演變為女性時尚的專屬物品。這一方面,還要歸功於當時的流行廣告宣傳,廣告甚至宣稱和緊身褲的搭配,高跟鞋不但不會對人體有害,反而會促進健康。雖然伴隨著反對的聲音,女性對於舒適的生活態度的追求,高跟鞋還是一如既往的代表著流行的趨勢,最終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歷史,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你的高跟鞋穿對了嗎?

高跟鞋與人體力學和解剖

為什麼高跟鞋有著如此的“魔力”,讓女性頂著煩惱還樂此不疲的追求?因為穿上高跟鞋,確實凸顯了女性的身材和曲線,不僅僅是高度上的改變,背部挺直,臀部上升,而且走起來噠噠的感覺也的確凸顯氣質。但是,從人體力學設計上而言,高跟鞋確是以打破力學原則為代價做到這些的,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高跟鞋給人體的力學和解剖帶來了哪些改變。

高跟鞋帶來的最直接改變當然是腳的變化,前不久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幅圖片,顯示了一張X光片下的穿著高跟鞋的腳,足部的骨骼清晰可見。筆者特意找來了兩幅圖片進行對比,人體的足部由跗骨、蹠骨和趾骨組成,每側都是26塊骨頭,分別是7塊跗骨、5塊蹠骨和14塊趾骨。正是這兩側總共52塊骨頭平時支撐了人體的全部重量,7塊跗骨分別都有自己的名字,組成了足跟與足掌及趾連接的部位;而5塊蹠骨都是長骨,組成了足掌,並與趾骨連接,形成了蹠趾關節(類似的,手上叫做掌指關節)。

上面這幅圖的實際來源已經不得而知了,但從中可以看出,當穿上高跟鞋之後,由於足跟,也就是跗骨中跟骨的高度被抬高,使得上文所說的蹠趾關節彎曲(臨床上通常稱為背屈),之前靠整個腳底分擔的重量,現在全部落在了較小的面積上,無疑加重了這一關節的受力。


據美國足部醫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一個正常人每天平均大約要行走8000步,行走時足部所承受的壓力約等於自己的體重,跑步時承受的壓力更是達到了體重的三至四倍。事實上,我們的腳每天都很辛苦的,如果把這些壓力都放在足尖,時間長了,自然是會出問題的。而且,由於蹠趾關節的長時間屈曲,以及由於足尖空間的狹小,除了水泡、老繭等小問題以外,也很容易出現足部骨骼解剖上的變形。

你的高跟鞋穿對了嗎?

除了對正常骨骼及關節解剖帶來的影響,高跟鞋還直接影響了人體整體的力學構造。從原始的四肢著地行走,到直立行走,人類祖先在進化的時候是付出了漫長時間的代價才完成了這樣高度符合力學原理的進化過程的,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重心位於正中,通過一條直線將重力自然分擔到整個腳掌,臀部與脊椎都位於這一條直線上。而當穿上高跟鞋之後,人體的整個重心會前移,而且臀部與整個脊椎無論在站立的時候還是行走的過程中都偏離了中心線。而且,正如上文解剖中所說的,重心的前移,導致了對足尖壓力的增加,而且這一增加是與鞋跟的高度直接相關的,一般來說,6釐米左右的鞋跟,就將這一壓力提高了50%。

高跟鞋帶來的行走姿勢上的改變也是十分明顯的,人們會發現穿著高跟鞋的女性走起路來很有精神,事實上某種程度上她們也是被逼無奈。由於重心的前傾,走路的時候反而從某種意義上放鬆了緊繃的小腿和足部。但這種重心的改變,卻加重了走路過程中對膝關節的損傷,尤其容易導致女性多發的膝骨關節炎的產生,幾年前《柳葉刀》這方面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另外,人們會發現,穿上高跟鞋以後,腿看上去顯得更修長了,這是因為高跟鞋也改變了人體小腿肌肉。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小腿的形狀,實際上主要是由腓腸肌(gastrocnemius)體現出來的,高跟鞋會使得腓腸肌肌束變短並收縮,同時為了配合足跟上提的角度,整個腓腸肌也會適當上提,這樣就顯得小腿更加修長了。同時,高跟鞋對跟腱會產生不小的影響,跟腱就是小腿後方肌束會合之後延伸向下的肌腱組織,隨著足跟的上臺,跟腱自然要縮短,並且縮短的程度與鞋跟的高度相當,這樣往往會引起足跟的疼痛。

除此之外,長期穿高跟鞋還會導致下肢靜脈曲張,而由於足部狹小的空間,也會造成一種叫做莫頓氏神經瘤(Morton’s neuroma)的產生。而更重要的,之前提到高跟鞋改變了臀部和整個脊椎的受力,久而久之,整個背部的改變很容易造成腰椎的損傷,甚至有研究表明,女性子宮等一些內臟器官也會收到影響,會導致不孕等情況的發生。

估計看到這裡,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恐慌了,既然會造成這麼多改變和損害,那是不是就不能穿高跟鞋了呢?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因為上面所有的這些改變,都是長期或者穿不恰當的高跟鞋之後才會出現的,凡事都有兩面,當我們認識了這些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使用正確的方式穿著高跟鞋,是完全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的。何況當今社會,很多工作以及場合,高跟鞋是不得不穿的,所以,防患於未然,瞭解並預防這些危害的產生,才是最重要的。那就讓我們先來總結一下高跟鞋可能帶來的問題。

足部:水泡、疼痛、繭;骨骼、關節、神經改變;更容易崴腳,踝關節損傷;

小腿:跟腱疼痛;腓腸肌過度收縮;靜脈曲張;

膝蓋:膝關節損傷,膝骨關節炎;

骨盆:重心紊亂;子宮影響,不孕或性功能障礙;

背部:脊椎,尤其是腰椎損傷;背部肌肉疼痛;

其他:容易跌倒受傷。

怎樣穿高跟鞋才能既美麗又健康

現實生活中,對於女性而言,高跟鞋還是不可缺少的,而需要穿高跟鞋出席的場合也並不少見,所以,掌握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實用的小技巧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一定要明確的就是,高跟鞋不管舒服不舒服,穿時間過長肯定是有害的,而且這個危害的程度與鞋跟的高度成正比。但是有句話說得好,“人類不會發明對自己沒有用處的東西”,高跟鞋既然能從幾千年前延續至今,並風靡全球,本身就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雖然,美麗與舒適可能無法並存,但只要稍加註意,相信美麗與健康還是可以兼得的。

  • 哪些人不適宜穿高跟鞋

對於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女生,還是不要穿高跟鞋的為好。正如上文所講的那樣,高跟鞋對於骨骼、肌肉及神經系統都存在一定的影響,之所以成年人通過稍加註意就可以避免這些損害,是因為他們各方面的發育已經成熟,骨骼結構不會輕易的發生改變。而青少年則不同,由於身體各部分都處於快速的生長髮育階段,因此稍加影響可能就會導致一輩子的後果,這一點,稍微聯想一下我國古代裹腳的傳統就可以明白。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骨盆往往在20歲之後才能夠慢慢定型,如果穿高跟鞋影響了骨盆的發育,很可能會對未來的剩餘產生影響。

另一類人群也是高跟鞋的禁忌人群,即孕婦。一方面是考慮到發生跌倒意外的安全性因素,而另一方面,由於孕婦在懷孕期間,脊柱始終保持著向後彎曲的狀態,如果再通過高跟鞋向背部施加壓力,很容易造成椎間盤的損傷,甚至還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所以,在這種必要的時刻暫時放下美麗獲得健康,才是明智的選擇。

  • 一些穿高跟鞋的注意事項

1. 對於跟高的選擇,說法不一。而且根據現有的文獻檢索,也沒能有統一的說法,一般而言,對於健康範圍的鞋跟高度,西方的研究數據更偏大一點,而他們本身對鞋跟高度的分級就高於我國流行的分法。通常而言,雖然造成的損傷與鞋跟高度成正比,但對於安全而言,只要不是太高(有說法在5釐米以內),也沒有明確的界限,只要自己穿著舒服,不引起腳步的疼痛和不適就可以,不必太刻意關注鞋跟的實際高度;

2. 鞋跟的類型。著名雜誌《柳葉刀(Lancet)》上曾經有研究者進行過研究,對粗跟與細跟的高跟鞋進行過對比,在20位健康女性間,並沒有發現二者有顯著的區別(對膝關節造成的磨損影響,分別增加了22%與26%)。所以鞋跟也不是唯一的標準,但過細的鞋跟確實會帶來重心不穩等問題;

3. 一定控制穿高跟鞋的時間,能不穿的時候最好不要穿。因為高跟鞋帶來的損傷是持續累積的過程,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來緩解,因此只要控制穿著的時間,並保證充足的休息,就可以避免對身體的損害。如果確實需要長時間行走,那麼也請在適當的時間,諸如每半小時或一小時休息一次。一般需要平時穿高跟鞋上班的女性可以在辦公室備一雙平底鞋,以便隨時休息;

4. 有研究表明穿著鞋尖開放的高跟鞋會比普通封閉的所帶來的損害小,因為減少了足尖由於空間狹小而導致的各種問題;

5. 穿著高跟鞋行走時,在前腳掌處加上柔軟的專用鞋墊,可緩衝對足部的摩擦壓迫;

6. 一定要保持足部的清潔,防止感染,並經常用溫熱水泡腳或做足部護理按摩等來緩解疲勞;

7. 走路時步幅不宜過大,正如上文所說,走路時損傷最大的是膝關節,而步幅越大,對膝關節造成的衝擊就越大,長期以來,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病的風險也就越大;

8. 最後一點,就是一定要買一雙穿起來舒服的高跟鞋!這是一切技巧的基本保障。

無論快樂與煩惱,祝願每一位女生都能健康的享受高跟鞋帶來的一切。

(本文已發表於《東方早報·身體週刊》,部分刪改)

參考資源:

A History of High-Heeled Shoes, http://www.randomhistory.com/1-50/036heels.html

Dr D Casey Kerrigan MD. Women”s shoes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The Lancet, Volume 357, Issue 9262, Pages 1097 – 1098, 7 April 2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