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本期专家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喻树迅 博导 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棉花遗传育种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体系首席科学家。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农科人为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无膜棉向污染宣战!

棉田里的花儿朵朵开

我国植棉历史悠久,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最初是由华南地区传入我国,然后北上逐步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广泛种植,逐渐替换了原先的丝和麻,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衣着原料。

棉花属锦葵科、棉属,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有四个栽培种,即陆地棉和海岛棉两个四倍体栽培种,以及亚洲棉和草棉两个二倍体栽培种。陆地棉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的最广泛的棉种,其种植面积占所有棉花的95%以上。目前我国棉花种植主要分为三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其中新疆棉区占据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产量占我国总产的60%以上。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曾经的“白色革命” 地膜其实没有那么美

为解决干旱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危害,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新疆开始在棉花上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实践证明,地膜覆盖可以保墒节水,减少杂草生长,促进植物提早成熟。大力发展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春旱问题,还可增加积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作用。

但随着地膜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白色革命”正在变为“白色污染”。自1982年地膜引进我国以来,截止到2016年,新疆棉田地膜使用量约150万吨,已成为全国农膜残留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土壤中的残膜不易分解,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阻碍土壤自然水的渗透,影响土壤各土层的含水率;同时也会造成土壤营养的恶化,导致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的下降,严重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大量地膜的残留也会阻碍棉花主根垂直生长,使根系形态呈现鸡爪形和丛生形等畸形,严重影响棉花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棉花的产量。地膜不仅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对棉花纤维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目前,新疆超过1/3的棉田实现了机械化采收。机采棉收获过程中收入大量地表、棉株上的碎膜,掺杂在原棉中的碎膜在对原棉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在后续纺织加工过程中也无法彻底清除,严重影响纺织产品的质量。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拖拉机清理残膜的照片引自网络

地膜走开 “中棉619”驾到

无膜棉综合技术能够完全实现不用地膜种植棉花,可以彻底解决残膜污染难题,实现绿色植棉。通过创新育种新思路,培育出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丰产的陆地棉新品系“中棉619”。

“中棉619”是通过丰产、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的四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来的,具有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等优点,适合在南疆地区进行无膜种植。

“中棉619”在南疆地区无膜栽培条件下生育期约120天,相比于地膜覆盖棉花(早中熟棉花品种约135天),可推迟10天左右播种,能有效避免早春时期冷害对棉花的胁迫。“中棉619”耐盐碱、耐低温,在无膜覆盖条件下也能够快速萌发出苗,其出苗率和成苗率与覆膜条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无明显差异,不会因出苗率和成苗率影响棉花产量。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 无膜棉势不可挡

通过无膜棉品种的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棉花的无膜种植,彻底杜绝了残膜对于土壤的污染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植棉观念和模式的改变,对于发展绿色植棉,生态植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政府主导、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联合试验示范,在新疆阿克苏、库尔勒、阿拉尔等地建立了无膜棉示范基地,产量达到5250kg/hm2。无膜种植棉花,每公顷可节省2200元购买地膜和揭膜费用,实现了“丰产节本环保、综合效益提高”的目标,展现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无膜棉 棉花发展新引擎

棉花产业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农业是绿洲农业,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棉田生态,确保棉花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新疆乃至全国的棉花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联合试验,无膜棉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措施取得了一定突破,为彻底解决棉田残膜污染创新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途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南疆地区拥有将近2000万亩的棉田,无膜棉在该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大有可为,但是还有很多关键技术要点需要去研究,去攻破,为无膜棉大面积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及团队介绍

专家介绍:喻树迅院士长期致力于棉花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九五”国家攻关棉花专题、国家973 计划、国家863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等20余项;主持或参加育成棉花新品种25个,累计种植约2.6亿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各种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名),二等奖3项(两项第1名,一项第2名),省部级奖8项;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9部,培养研究生100余名。

团队名称:棉花早熟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团队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早熟遗传改良创新团队主要从事早熟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和选育、以及棉花生育期和衰老机制的研究。团队选育棉花新品种25个,累计种植约2.6亿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级或者省部级奖励12项。经过多年的团队建设,棉花早熟遗传改良团队已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棉花早熟育种和棉花早熟遗传改良研究方向。

喻树迅院士|新时代,无膜棉向白色污染说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