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西安上半年经济PK,“西三角”迎来大变?

重庆、成都、西安上半年经济PK,“西三角”迎来大变?

重庆

文|西部君

又到半年盘点时。各地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揭晓。作为“西三角”的西安、成都、重庆,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西部君作简单分析:

1.经济总量:西安、成都与重庆的差距缩小

上半年的GDP增速,成都与西安均为8.2%,重庆则只有6.5%。

这个增速到底属于怎样的水平?如果与各自去年全年的增速相比,其中成都与西安都高于去年,前者去年为8.1%,后者为7.7%,重庆则下降了2.8个百分点。

从全国主要城市看,成都与西安8.2%的增速也可以说是位居前列。像杭州只有7.6%,广州为7.1%,天津仅有3.4%。

重庆6.5%的增速,在目前已公布的19个省份(直辖市)中,仅高于天津。据西部君粗略统计,这一数据至少创下了从2008年至今十年来重庆的最低增速。尤其是在2009年到2011年间,重庆增速最高一度达到17.1%。目前的数据已经不到最高峰时的一半。

当然,这样简单的纵向对比是不准确的。毕竟,全国的整体经济增速都较十年前有显著下降。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与十年前有很大不同。

另外,6.5%的增速如果与一季度天津、广州只有3%—5%的增速区间比起来,也并不算离奇。

但仅从增速这一指标看,必须承认,重庆当前确实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今年一季度广州的数据出来后,不少人认为重庆有可能超过广州,现在来看,至少今年希望不大了。

拿“西三角”2008年的经济数据与去年的对比:

2008年,西安、成都、重庆的GDP分别为:2190.04,3901,5096.66(亿元),比例为:1:1.78:2.33;

2017年,分别为 7469.85,13889.39,19500.27(亿元),比例为:1:1.86:2.61。

可以看出,过去十年间,西安与成都和重庆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成都与重庆的差距也略有扩大。如果看过去十年的增速,毫无疑问是重庆>成都>西安。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重庆的GDP总额没有公布,但依据增速看,西安、成都与重庆的差距已有所缩小。并且这个状态未来估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 新兴产业:重庆新能源汽车领跑增速

三城上半年的新兴产业数据:

重庆: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7.5%、7.1%、83.4%和531.8%;

成都:太阳能电池、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产品增速分别为197.6%、29.2%、40.0%;

西安:新能源汽车、光纤、光缆、锂离子电池、SUV产量分别增长1.9倍、77.0%、45.4%、20.4%和21.4%。

重庆和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都实现了翻倍增长。特别是重庆的增速达到了531.8%。这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正处于低谷和转型期的重庆而言,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工业机器人方面,成都40%的增速要高于重庆。

从新兴产业类型看,“西三角”有较大的重合度。而恰巧近日公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榜单中,重庆、成都、西安全部入围:

重庆、成都、西安上半年经济PK,“西三角”迎来大变?

未来在这些方面,“西三角”或可以有更多的产业协作。

如果仅以人工智能作为评判标准,三个城市新兴产业方面,应该说在全国基本处于第二梯队,与一线城市乃至杭州都有一定差距。

并且三个城市在内部又有差距。重庆的新兴产业,其实综合实力应该更强,门类相对更多。但由于传统工业的盘子大,转型必须有过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兴产业的存在感。

相对来说,西安由于经济容量相对较小,一个大的项目上马就可能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看速度,也还得看规模比例。

3. 固定资产投资:重庆受工业“拖累”

固定资产投资,西安又一次和成都保持一致,都为10.1%,重庆则只有5.5%。

西安和成都的表现堪称正常,这里主要说说重庆。

重庆固投增速之所以放缓,不是因为基建方面减速了。像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2%,其中交通投资增长16.6%,城建投资增长14.4%,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两江新区和渝北、荣昌等10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15%以上。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工业投资出现了负增长,下降4.8%,但比一季度收窄了3.4个百分点。而成都工业投资增长达19.6%。两相对比,足见工业投资在总体经济中的分量。

重庆在工业投资上的表现,与其今年以来工业数据的低迷,呈现出高度一致。所以,还是那个结论,重庆目前的主要困难,在于工业转型进入了瓶颈期。

不过反过来说,由于固投减速与经济下滑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应关系,重庆要刻意提升经济增速,把数字做得漂亮一些,也很简单。

这个角度言之,目前也没有必要为重庆暂时的增速放缓过度担心。因为如果下半年的工业投资回暖,重庆的经济数据,就会好看得多。

4. 对外贸易:“一带一路”效应显现

对外贸易方面,三个城市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是整体状况表现最好的一个领域。这或表明,“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放大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西安进出口总值1617.38亿元,增长43.9%,虽然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但同比提高16.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718.7亿元。也就是说,西安外贸进出口占据整个陕西的94%,其对陕西的外贸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成都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与四川的对外贸易增长基本一致,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好势头。

重庆进出口总值达2288.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数据虽然在“西三角”中也垫底,但与去年同期的4.7%比起来,已翻倍。这无疑释放的是外贸回暖的信号。对于现阶段的重庆来说,尤为重要。

当然,也有临时性原因,那就是“南向通道”成功开行与西洽会的推动。

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四川的外贸增速继续保持了24.9%的增速,去年被四川反超的重庆,今年翻盘的难度不小。

小结:

整体看,“西三角”上半年的表现,成都和西安展现出较好的势头,重庆相对来说脚步明显放缓。

由此所呈现出的“西三角”互相竞争的格局,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多年,重庆的增速一直高于西安和成都,现在的放缓,更像是停下来换一种姿势,以与西安、成都进行一场另一维度的赛跑。

在这个期间,西安和成都应该趁势加快追赶,缩小与重庆在体量上的差距。一个能够有更充分竞争的“西三角”,对于整个西部都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