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采一:逆勢突圍 打贏增氣上產攻堅戰

在西北油田上半年的油氣田動態分析會上,專家們對採油一廠天然氣生產 “逆勢突圍”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上半年累計生產天然氣2.19億方,完成年度任務的52.1%,超交天然氣202萬方。

今年以來,該廠天然氣生產遇到了最為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受自然遞減增大的制約,另一方面受AT28-AT40井區整體退出、胡楊井區天然氣能量衰減地影響。面對如此不利局面,該廠瞄準矛盾點,深挖潛力點,在逆勢中實現了天然氣的穩產、超產。

西北採一:逆勢突圍 打贏增氣上產攻堅戰

“碎盤子”裡挖出大潛能

“S1071井‘補孔改層’後,今天日產氣達到了10萬方,成為一廠目前產量最高的一口氣井,低效井真是變成了‘領頭雁’。”採油一廠開發研究所所長王佳樂在晨會上笑著宣佈。

S1071井位於沙雅隆起阿克庫勒凸起東南斜坡帶,生產層段位於石炭系卡拉沙依組頂部,是一口低效井,2016年6月停噴後關井至今。技術人員通過精細小層對比,結合石炭系儲層AC-RT交會圖判定:Ck4頂部3-5層砂體發育較好,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決定在5155.5-5159米等三個層段實施補孔生產。措施作業後該井日增氣10萬方,SEC儲量增加了1100萬方,這讓技術人員眼前一亮。

“為了弄清地質情況,我們查閱了近百口井的原始資料及生產數據,對每個生產層段都做了詳細研究,經常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氣藏研究室技術員郝洋感慨地說

據介紹,該廠共有6個氣藏區塊,其中零散區塊的生產層段大多位於石炭系,這個層系油藏圈閉面積小、分佈零散,被地質人員喻為“打碎的盤子”和難捉的“泥鰍”,開發難度非常大。

“經過多次論證,我們取得了地質開發上的新突破,重點在石炭系實施補孔改層技術,這為西北油田在石炭系找到儲量接替提供了科學參考,下一步將擴大潛力排查規模,充分利用小層對比結果及油氣層判定圖版,深挖石炭系措施潛力,力爭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開發格局。”採油一廠總工程師常公喜介紹說 。

目前,該廠已在胡楊2、S1071-Q1X等多口井的石炭系排查出補孔潛力層段,預計日產氣能力均在8萬方以上。

老辦法中找出“新思路”

九區奧陶系凝析氣藏是該廠主力產氣區,目前有25口氣井,日產氣達29萬方。今年以來,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儲量動用不充分,主斷裂與次斷裂的地層能量差異較大,開發難度增大。

如何在困境中找出一條新思路、新方向,技術人員從奧陶系的儲層發育方面做文章。據瞭解,對九區奧陶系凝析氣藏的傳統地質認識是:O2yj層以上儲集體不發育,也沒有較大開發潛力。技術人員多次對實鑽資料與地震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認為九區奧陶工區O3l層儲集體發育良好,區域內的主幹斷裂為成藏提供了油氣運移的通道。

S101井位於九區奧陶系主幹斷裂帶,通過潛力論證,分析認為該井可以通過“上返酸化”措施,提高儲量的縱向動用程度。該井前期生產層位是O2yj層,通過打塞封堵該小層,在O3l層實施小規模酸化,近日,使用4毫米油嘴生產,油壓41.5兆帕,日增氣9萬方,SEC儲量增加了1300萬方。該井措施見到實效,充分證明實施“上返酸化”措施的科學性。

“下一步,我們將在九區奧陶系全面排查低效井上返酸壓措施潛力,最大程度保障縱向儲量地動用,預計可新增SEC儲量2.0億方,確保形成日增氣10萬方的天然氣能力儲備。”該廠氣藏研究室主任李宗睿介紹說。

另外,該廠大力推廣“零回壓”排水採氣技術,通過井口流程改造,加裝分離器與落地罐,解決了部分氣井因井筒積液停躺的問題,延長了帶水氣井的生命週期。目前,該措施已應用到TK915-13H等3口井,累增氣達1300餘萬方。本文由(石油聘oilpin.net)小編髮布在今日頭條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