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必要教会机器人说话吗?

我们能“教会”电脑情商吗?

计算机会具备情商吗?

我们曾一度认为,计算机,是不可能表现出情商的,但是,话不能说这么绝。

阿童木人工智能举个例子,计算机凭借人脸面部识别,就能准确检测出哪些人是罪犯。这就意味着,计算机,已经慢慢学会“读懂”人,而这说明计算机具备“社会性”的关键,有一定程度的情商。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计算机能“读懂”人,不意味着它们能理解人。

计算机之所以能进行人脸识别,是基于大量面部特征的数据,这并非依靠直觉,而是算法,依靠深度学习。

不要看机器人,比如餐厅的服务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常常表现出一副热心的样子,这不过是在掩藏内里那颗冰冷的心——算法。

我们有必要教会机器人说话吗?

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现在的计算机能够通过声音,来判断情绪,准确率高达80%。阿童木人工智能在一项实验中,发现,计算机,能够通过判断实验对象的专注和焦虑程度,来确定实验对象是不是觉得任务很困难,但这并非通过“看到”你的情绪,“看到”你的动作,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海量的数据。

一切都是表象,实则到处都是“人造”的痕迹。

没有情绪,没有温度,它的“灵魂”、“意识”,是由数据构成的,是由算法构成的,是客观的,它当然也不会自认为有主观意识。

不过,尽管情感是“装”出来的,但是不能否认它在某些领域的作用。

例如,在客服、教学、医患关系中,善于倾听就是一个重要的软实力因素,是成功的关键。

有个大学教授似乎抓住了这一点,他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教学助手,名叫“吉儿”。教授给吉儿设置了“活跃又善于倾听”的性格,吉儿给学生的回答总是充满热情和活力,能帮助他们跟上所有课程的进度,不掉队。

我们有必要教会机器人说话吗?

不过,要是处理语义复杂或暧昧的场景,那就比较困难了。

阿童木人工智能在这里举个例子,有个工程师试图让机器人说出“激励人心”的话,做出了“鼓励机器人”(InspiroBot)。想法是很好的,这能够激起人们的乐观精神,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但是,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鼓励机器人”说出的话范围很广,从人生终极问题“我在哪里?”到古怪的“如果我们能帮助鬼魂,世界将会怎样?”

虽然遭受了许多挫折,我们仍要记住,教会机器人进行有效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机器人可以分析出哪些话意味着说话者的信任、行动、惊奇和其他强烈的情绪。通过机器学习,我们能教他们如何根据所处的语境,选择使用这些话语,并持续调整他们的交流方式。

我们有必要教会机器人说话吗?

阿童木人工智能专注于3-18岁孩子的机器人、编程、创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传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专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更多信息请关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