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廬經濟開發區

1994年8月,桐廬經濟開發區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5年12月,又成為全國首批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省級開發區。

杭州市桐廬經濟開發區

ofweek產業園

桐廬開發區被授予中國製筆之鄉(分水經濟開發區),中國筆類出口基地,中國蜂產品之鄉、中國針織名鎮、中國水力發電設備製造基地。

桐廬經濟開發區位於桐廬縣城規劃區,緊依320國道、杭新景高速公路,規劃總面積1.5萬畝,落戶企業400多家。開發區的核心區塊以機械電子、醫療器械、皮革箱包、新型建材等行業為主,區內生產的醫療器械佔全國市場的1/3,銷往海外的則接近全國外銷的1/2。分水區塊以制筆業聞名,區內現有制筆生產企業600多家,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65家,包括了原料供應、元件配套、模具設計、加工生產到產品包裝、銷售一條龍產業,直接從業人數達2萬多人。

桐廬也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並於2004年躋身“全國百強縣”之列。而作為桐廬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桐廬經濟開發區更是這秀美山水間一道最濃墨重彩的亮色。截止2008年12月開發區累計投資總額已達89.68億元,自2008年到2008年年均投資增長率高達68.86%。

2008年11月,桐廬經濟開發區在江、浙、滬、皖三省一市“泛長三角”區域範圍內近200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中脫穎而出,榮獲“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最具產業特色獎”。

開發區形成了以針織、紡織、皮革、服裝、機械、電子、箱包、醫療器械、醫藥保健品等行業為主的產業格局,主導產業集聚率佔整個開發區的75.5%。其中,高新企業佔比為22.5%,高新企業產值佔比46.25%,科技人才佔比18.15%,研發中心的數量達21家。

地理優勢

開發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錢塘江上游,區位條件優越。開發區北臨富春江,南接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國道穿區而過,距杭州55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90公里;經20省道至義烏只需1小時,經高速公路3小時內可到華東地區的主要城市,包括上海、蘇州、寧波、溫州、南京等;區內1000噸級貨運綜合碼頭上可達蘭溪江,下可出杭州灣,距上海、寧波港口各260公里。

招商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桐廬的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初步行成制筆、服裝、針紡織、玩具、箱包、生物製藥、皮革、機械、電子等優勢產業。近年來,政府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利用,倡導走能耗底、汙染少、資源消耗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桐廬積極實施“工業立縣”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認真落實“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工作舉措,,積極開創工業投入和招商引資新局面。2003年,工業生產性投入22。66億元,比上年增加6。58億元,增長40。9%;全縣共引進縣外投資項目414個,其中在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2個。

2003年,省級經濟開發區——桐廬經濟開發區和五個特色工業功能區塊(分水制筆工業功能區、橫村針織工業功能區、富春江機械工業功能區、鳳川臺商工業功能區、桐君輕紡工業功能區),已經成為桐廬產業集聚和升級的重要“平臺”,擔當經濟發展的重任。

周邊配套

桐廬經濟開發區在高起點規劃的基礎上對開發區進行了高標準建設。截止2012年12月開發區已開發面積41.5平方公里內框架已經全部拉開到位。建成區範圍內各種管線設施均一次性鋪設到位,全部實現了“七通”(通電、通水、排水、排汙、通訊、通有線電視、通寬帶網;開發區內2座220千伏的變電所、2座110千伏的變電所、一座日產量為10萬噸的自來水廠和一座日處理10萬噸的汙水處理廠能充分保證區內水電供應和汙水排放;園區內主幹道路寬40米,次幹道路寬24米,公共綠化面積已經到達15餘萬平方米;走進桐廬經濟開發區,始終給人一種乾淨、有序、綠色、生態、有活力的感覺。文章轉載於:ofweek產業園 https://park.ofwee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