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榆林,古稱“上郡”,始於春秋戰國,興於明清,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康熙皇帝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實屬罕見,這也是榆林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要標誌。 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 ,紅石峽,統萬城遺址,紅鹼淖,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石峁遺址,白雲山,青雲寺,懸空寺,二郎山,府州城,高家堡古城,西峰寺,清澗筆架山景區等各大景點。

特色美食有薄荷餃子、燉羊肉、扶風鹿糕饃、烤羊腿、苦菜釀洋芋、滷煮驢板腸、府谷酸飯、小米涼粉、紅鹼淖水煮魚、霍了飯、靖邊八寶飯等。

拼三鮮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拼三鮮是陝北美食裡的一道名菜。據說乾隆皇帝私訪榆林時,曾吃過此菜,讚不絕口。後來,被帶入宮中,作為招待外國使臣的壓軸菜。也有人說,清康熙皇帝征討北疆叛匪,凱旋來到榆林後,有位名廚特獻此菜得到讚賞,後命宮中御廚把此菜列入滿漢全席菜系。因而,只要到榆林的人如果不吃拼三鮮,也可以說失去了一次品嚐宮廷菜的機會。是綏德傳統名菜。先將豬肉製成丸子,煮熟;雞肉、羊肉煮熟,切條。鍋內放雞鴨肉湯,燒開,投入胡椒粉、白醬油、薑末、鹽、料酒,放特製的綠豆粉皮,滾開後投入各種準備好的熟料;滾開後再放香菇、口蘑、筍片、香菜、味精,盛入海碗即成。

綏德羊雜碎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羊雜碎,原料是羊的內臟,和地道的陝北粉條,湯很香,很濃的羊骨湯,才買3塊錢。燴羊雜碎,風味獨特。其製作方法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後,入開水鍋煮熟後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羶不膩,味道香醇濃郁。陝北人吃羊,羊的前後胛子,肉肥鮮嫩,多用於燉羊肉、吃羊肉面。羊的頭、蹄、肚、肺等(俗稱下水)也不丟棄。羊的頭蹄燉爛,可單另吃,味道別具一格。羊頭肉也可和煮熟的羊肚、羊肝等切碎,加湯燴為一鍋,俗稱羊雜碎,為陝北名小吃之一。

陝北油糕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陝北年糕大系應屬北方年糕。北方年糕是用大軟米,也叫軟黃米、軟糜子,酒穀米、也叫軟穀子為原料,有些地方也用糯米也叫軟稻米做年糕。所以就有了象徵金銀的黃白兩色,亦有了象徵吉祥如意的寓意。由於使用黏黍穀物不同,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做法、叫法、樣式和吃法。陝北年糕大致有兩種做法即:蒸、炸。南方年糕除了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等。

綏德油饃饃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綏德的一種風味小吃。餅狀,中間有小孔,較小。由土豆、白麵、蕎麵、糖等雜糧和在一起炸制而成。味道甘甜、可口。2、圓形,環狀,炸熟後,金黃似銅錢,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徵。黃米磨面、細籮,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麵,置熱炕發酵。面發後,攤製成一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油饃饃一般常見於逢年過節或款待親朋好友時,特別是婚慶筵席中。食用時佐以粉湯,味道盛佳。油饃饃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

攤黃兒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綏德小吃攤黃,是陝北的一種獨特的食品,它的原料是硬黃米麵或玉米麵,再兌上些白麵就能製作而成。因為是用鏊子攤的,於是就叫成“攤黃兒”。有的地方也直接就叫“黃”,可能是因為從它的顏色叫起的吧,因為不論是米麵還是玉米麵,可都是黃色的。

黑愣愣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黑愣愣”,陝西省綏德縣小吃。製作方法:洋芋磨粉成末,清水浸泡過濾後,加芡,面,佐料,大蔥,香菜等,為丸蒸熟,澆蒜汁,陳醋,香油,調芝麻原汁原味。或加青椒西紅柿等炒之,鹹辣香爽。“黑愣愣”原料為洋芋,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鬍渣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未等,同麵粉攪勻,然後團成小團上鍋蒸熟。食用時調上用蒜泥醋芝麻鹽香油等作料製成的湯澆上即可食用。

刀刀碗飥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之所以稱之為刀刀碗飥,是因為食用碗飥之時,不使用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筷子,而是要用鐵絲捶打或者鐵片加工成的小刀。如果你坐在一個小攤前,要上一碗刀刀碗飥,定會見到老闆娘拿起碗飥,取個刀刀,橫劃幾刀,豎劃幾刀,兩三秒的工夫,一碗碗飥就被劃成了井字形的小塊。澆上兩勺特製的湯料,撒上一撮韭菜、幾絲黃瓜,喜歡吃辣的人再舀上一勺油潑辣子,一碗正宗的義合刀刀碗飥就擺在面前了。此時,紅的油潑辣子、綠的黃瓜韭菜、油亮亮的湯汁,再配上井字形的碗飥塊,實屬色、香、味俱全,誰還能忍得住不趕緊往嘴裡送上一塊呢?

定邊羊肉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羊羔肉是定邊,靖邊獨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灘羊出生40天左右,宰殺的羊羔,以公羊羔為主。

羊羔肉的吃法有兩種:一是清蒸法。即將羊羔肉帶骨頭剁成一寸見方的塊,將清油至鍋中燒七八成熱,放入花椒麵、薑絲、蒜片、蔥絲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塊,用旺火攔約10分鐘左右,待肉塊呈白色狀,加入麵醬,再攔二三分鐘,待鍋中水乾(肉本身水)後,將肉置入盆內或碗內,入籠內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這種吃法最佳,味道鮮美,酥嫩清香,久吃不厭。

二是清燉法。將肉塊投入燒至七八成熱的油鍋裡,攔10多分鐘,待肉質呈白色狀,加麵醬再攔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溫水、鹽等,用溫火燉一小時左右,放少許味精、蔥絲、芫荽即成。

子洲餜餡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子洲餜餡”用油酥麵糰做皮兒,包棗泥餡,用木模壓成形,中點紅印,外沿鼓園如輪,成形數個之後,擺入平底爐鍋內,上下文火,烤至焦黃。

其皮酥內甜,棗香宜人。古人常用來祭祀祖先或敬供神靈。現在陝北人仍在三月三登高之時帶著祈求平安,故又名:“果獻”。甚至在陝北青年男女訂婚時,男方要送女家8至24個餜餡為禮,平時也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缸醃臘豬肉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陝北家制“缸醃臘豬肉”已有近100年的歷史,廣泛流傳於陝西榆林地區和延安地區,用民間傳統的鹽理法和油封法醃製而成。外形整齊潔美,呈10~12釐米寬、約5~7釐米厚的方塊狀,每塊0.4~0.6千克重。瘦肉呈紅色或暗紅色,肥肉呈白色或淡黃色。肉質結構良好,肥瘦相間的肉塊,紅、白(或淡黃色)分明,色澤鮮豔,外觀肉質鮮嫩多汁,鹹淡適中,香味純正、濃郁,具有特殊的醃臘風味;久存(2~3年)不變質。

子洲面花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子洲面花是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的特產。面花是一種帶有藝術性的美味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特色佳品,更體現傳統文化情節。子洲南川面花源遠流長,品味獨特,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去,子洲縣南川(何家集鎮至淮寧灣鄉)一帶在寒食和清明節前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捏面花,現在這一習俗仍然十分盛行。

清澗煎餅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清澗煎餅是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的特色小吃。在陝北眾多的風味小吃中,清澗煎餅應該可以佔得一席。它做工精細,營養豐富,色澤如雪,薄似蟬翼,入口綿軟,暖胃耐飢,食後回味無窮。做清澗煎餅的原材料是蕎麥。蕎麥富含鈣、磷、鐵、錳、鋅及賴氨酸等礦物營養素。早在元代王楨所著的《農書》中,便有“蕎麥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攤作煎餅,配蒜而食”的記載。

佳縣鹼餅子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佳縣鹼餅子是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的特色小吃。佳縣鹼餅子是很早就流傳在佳縣城內的一種地方著名小吃。鹼餅子,顧名思義該餅的獨特之處在於鹼大。因其口感香脆、輕薄如紙,易於消化而倍受孕婦和病人的青睞。也是饋贈佳品。佳縣鹼餅特別適宜老人、孩子、產婦和病人食用,因為它清淡、健康、易消化。用麵粉、食用鹼和佳縣蘆河水加工而成的鹼餅直徑僅為20釐米,薄如紙、食如酥,雖不如馬蹄酥般濃香溢口,但卻有純糧食的清香溫潤爽口。若佐以精心調製的家常小菜,那就是更美妙了。

綏德雪花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綏德雪花是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特色小吃。雪花是糕點中的珍品,有“糕點之王”的稱譽。雪花形似月餅,呈黃白色,皮酥而餡香。它的外表面潔白,薄且多層,人們食用時,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飛揚的雪片,紛紛落下,故名雪花。

綏德油旋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油旋是綏德的一種小吃。其做法如下:首先用溫水和麵,先和硬後蘸水揉軟,醒2小時,後置於油案上擀為長片,抹上化開的熟豬油,邊擀邊拉薄,撒上蔥花、鹽、花椒粉,卷為麵糰,壓扁成餅狀。然後上爐鏊抹豬油翻烙,待見火候恰好時,排入平鏊之下爐圈內烘烤至熟。其色澤金黃油亮,層層餅旋兒薄如羽翼,外脆酥,裡綿軟,油香撲鼻。聽說榆林美食羊雜碎和油旋更配哦~

鎮川幹爐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幹爐是鎮川有名的小吃。用溫水和麵,講究面硬,撒上一撮乾麵粉,手壓成形,置爐鏊上先烙後烤而熟。其形如面鼓,中拓小紅印。

相傳李自成被明軍困於商洛山中,之所以能抵抗三個月之久,就是有幹爐做支撐,因其內空外脆,久之不壞,吃著帶勁,最宜貯存或上路作乾糧;若和麵時加一點香油可製作油幹爐,則又酥又脆,順口溜道:“吃著香,咬著脆,飽嗝上來幹爐味”,的確是風味獨特。

洋芋擦擦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傳統飯食之一,有些地方稱為“洋芋不拉”、“洋芋庫勒”,周邊地區又被叫做“菜疙瘩”。洋芋擦擦是菜疙瘩中的一種。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其以土豆為主料,加少許白麵加工製成,深得陝北人喜愛。

洋芋擦擦是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這是用土豆裹蕎麥粉蒸了後再炒出來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

圪凸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圪凸是一種家常吃食,它是用蕎麵做的。將蕎麵用手指捻成小拇指蛋兒大小的卷兒,下到開水鍋裡煮食,有點兒像西安市街頭賣的麻食。若倒入羊肉湯更為好吃,民歌中有“蕎麵圪凸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的話,這倒符合飲食烹調中“調和鼎鼐”的道理。蕎麵與羊肉湯搭配珠聯璧合,有相得益彰之妙處。將碗豆和小麥按各半兌在一起,推磨成面,再加少許沙蒿面。將面擀薄切細,下出的面不僅有麥面的筋道,而且還有著特殊的豆香味兒,因而群眾特別喜食雜麵。

蕎剁面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蕎剁面是陝西定邊、靖邊漢族傳統小吃。食之別有風味。隨著蕎麥播種面積和產量日漸縮減,愈見蕎麵食品之稀罕。這裡用蕎麵製成的傳統名吃花樣繁多,而蕎剁面最為有名。

香哪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是榆林傳統名食品中的一絕,其歷史悠久,用料考究,製作獨特。其淵源可上說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製法根唐代的消滅餅一脈相承,只是有所改進和提高。它與其他油炸食品相比較,最獨特之處在於製作時用酒和麵,另外加熟豬油等其他原料,經複雜精緻加工,製成坯餅,先入油浸泡,再用旺火炸,撈出灑上白糖即成。

羊肉扁食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扁食是榆林特有美食,扁食餡兒以羊肉加黃蘿蔔為主料,輔以各種佐料,蒸煮皆可。榆林地區正月初一早飯必吃扁食。舊時每逢喜慶節日,或接待貴客也吃扁食,新婚次晨,新人必須吃“兒女扁食”,吃了兒女扁食寓意將會兒女滿堂。榆林各地都有扁食,做法大致相同。

子洲抿節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抿節在榆林方言中讀“抿節兒”,是一種粗糧細做的麵食。在榆林以子洲抿節兒最為有名,抿節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麵,將和好的麵糰放在密佈篩孔的特製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

綏德羊肉面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榆林篇

在陝北,有首民謠在榆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便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鋪的羊肉面不一般……”可見,四十里鋪的羊肉面是何等地受歡迎。綏德的羊肉面,麵條筋道且有嚼頭,湯鮮而味兒美。肉質鮮美,堪稱一絕。而四十里鋪羊肉面因為做法講究,口味地道且最受陝北人喜愛。舟車勞頓之後來一碗羊肉面,保管你酣暢淋漓,疲憊之感一掃而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