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要看他是不是愿意为你花钱。如果他连只ysl都舍不得给你买,去找你的宝马吧,别坐在这辆傻逼自行车上哭了。”

当代都市女孩大概都曾听过这句话,据统计,其中80%心灵不成熟——思想不健全——未经世事的女孩们,都被这碗毒鸡汤洗过脑,转发到朋友圈,好让自己那天天熬夜加班只为早点娶你回家的男朋友,心惊胆战地打开淘宝下单,勒紧裤腰带为你买第一支口红,第二支,第三支……

中国女人为何如此偏爱口红?也许数据能告诉我们答案:

超过300万女性用户1年内购买5支以上口红,“90后买的口红最多,70后买的口红最贵”,天猫上单款口红日售可达30000支以上

这组庞大的数据揭开的是在口红经济风暴裹挟下,现代人被盲目消费主义所重创的伤口。

口红效应&消费误区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时任雅诗兰黛集团董事长的Leonard Lauder提出了“口红效应”,意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欲望会促使人们购买相对廉价的商品,因此口红销量反而有所上升

。时过境迁,虽然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可是口红效应却穿越时空、跨越阶级,像一面棱镜折射出现代人被不断煽动的消费欲望。

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单从女性购买口红来说,消费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已经演化成生活压力下的情绪释放。

“我觉得真的有毒。” 赵岚(化名)这样形容自己在买口红时欲罢不能的心理。在聊天的过程中赵岚告诉笔者,她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每月收入税后5K,除去房租、交通、吃饭等必要开支,她每周都要购买2支以上高档品牌口红。

我从来没用完过任何一支口红,可我就是忍不住要买。有时候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想要补偿自己,有时候是跟风剁手。我甚至想要搜集Dior所有色号的口红。”赵岚的坦白撕开了许多跟她一样口红爱好者的茫然内心。

在购买口红最疯狂的阶段,赵岚会把抽屉里的口红按照品牌、色号、大小分类收纳,并定期查看它们的状态。每次检查后,她就会感到十分满足,仿佛自己是享有大量奢侈品的“白富美”。

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其实,口红可算作最廉价的奢侈品。相比动辄上万的名牌包,口红是任何一个奢侈品爱好者咬咬牙都能拿下的东西。大部分女性消费者会享受拥有这样一件奢侈品的快感:虽然我买不起香奈儿的包包,但是擦着香奈儿的口红也会让我感觉很爽啊

然而,拥有一支奢侈品口红并不代表具备消费奢侈品的收入水准。品牌营销所塑造出的消费误区已经让众多女性沉浸在错觉中无法自拔。

媒体与电商的“二重唱”

口红仅仅是盲目消费的一个侧面,其全貌远比预想中的更加难看。究竟是什么让广大受众义无反顾地入坑?

《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娶老婆,一定娶会花钱的那种》、《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没有任何意义》……铺天盖地的消费口号让你眼花缭乱。

更别提那句扎心的营销金句:“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无良的社交媒体大放厥词,电商平台则在一旁拼命附和。

2016年双十一,天猫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观炸裂的口号

“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后,又提出:“妇女能顶整片天,感谢咱们的新中国。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2017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似乎印证了广告词中“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无独有偶,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的生活”

在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二重奏”下,消费似乎与身份、阶级、品味、格调等一系列高端词语画上了等号。去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建立的‘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无产中产阶级的危机

隐形贫困人口的热度逐渐褪去,无产中产阶级华丽诞生。

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超额消费、透支消费,年轻人的勇往直前给自己构筑了一个中产阶级的幻境。可惜,他们所想象中的中产阶级却早已面目全非。

西方国家如此定义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最重要的一点是:中产阶级的资产在800万-1000万。

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对比我国的无产中产阶级,差距大得令人发笑。很可能你朋友圈中某个伪中产是这样的:早上到星巴克买一杯抹茶星冰乐,中午去主题餐厅吃一份金枪鱼果蔬沙拉,下班后则出现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喝咖啡必定要拍到手上分24期付款的卡地亚手镯,工作加班一定要拍到办公桌上“不经意”露出的名牌包logo,天知道这个包是不是高仿。最后来看看这些无产中产阶级的银行卡,别说存款,恐怕只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各种卡债

七夕男朋友送我9.9包邮的口红,该不该分手?

当你精心营造中产的生活氛围时,可曾想过自己是否买得起一套小户型房子?在高价值固定资产面前,无产中产阶级除了啃老别无选择。虚妄美梦下的中产生活毫无根基,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在被误导的同时,也被畸形放大

缺乏正确的资产配置意识,欠缺理智的消费行为,这一切泡沫所拉动的内需并不能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反而透支了社会总消费能力,极大限制了未来消费潜力的增长。一旦将来刚性内需不足,经济“滞涨”效应将会如期而至。

所以,无产中产阶级的可怕之处不仅是产生了新品种穷人,更让人忧心的是对社会持久消费能力的毁灭性破坏。试想一下,当这些“穷人”一心一意为奢侈品分期付款时,谁还会来为拉动经济的刚性内需买单呢?

有才君友情提示:本文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你们激情转发~

有才金银头条号,为你解读身边正在发生的财经大事!

金融圈里无小事,风里雨里,有才等你,老板,点个关注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