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爲何動盪不止?揭祕中國棚改真相!

以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目標,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

今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2014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2017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

(五年來)棚戶區住房改造2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700多萬戶,上億人喜遷新居。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2018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報告《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五年五次提棚改,五年五個新目標,對於棚改,可以說國家在房地產領域最重視的方面。

當然,對於棚改,對於老百姓,是一個改善居住環境,改變生活狀態的好機會,是一個純民生的事情。

但是,對於國家卻有著別樣的意義。

那麼,“棚改”到底是什麼呢?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棚,意為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蓋席、布等做成的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或簡陋的小屋。棚戶,指住處簡陋的人家或住戶。棚戶區,顧名思義就是棚戶集中的區域。

其實在中國的法律法規中沒有對“棚戶區”明確界定,由各地方自行制定標準,一般而言“棚戶區”是指城市建成區範圍內,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築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髒、亂、差的區域。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棚改的方式有兩種:實物安置、貨幣化安置。自2015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提速,從2014年的約佔9%提升至五成以上。目前,住建部尚未披露2017年棚改貨幣化安置佔比,但有券商測算為54%到60%不等。

據瞭解,棚戶區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的上海沿蘇州河兩岸,當時的上海,由於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外來的工人拖家帶口慢慢聚集在一起,搭建簡易住房,幾十年來漸成規模,形成了當時的棚戶區。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集中連片的棚戶區改造始於2004年遼寧撫順,此後快速推廣至全中國。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後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包括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

根據國務院工作安排,從2015年開始,全國開展為期三年的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工程,截至2017年底,要完成1800萬套改造任務。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這個任務最終是提前完成了。根據住建部2017年11月公佈的數據,全國提前完成1800萬套改造任務,平均每年開工600萬套,接著,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8年到2020年繼續實施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

有數據顯示,2017年一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棚改總套數分別為9.1萬套(佔比 1%)、107.3萬套(佔比18%)、492.6萬套(佔比81%)。

在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對三四線城市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的拉動效應顯著高於一二線城市。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測算數據顯示,棚改貨幣化在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面積約為一二線城市的4 倍,佔總銷售面積的比例也顯著高於一二線城市,在2017 年達到26.1%,高於一二線城市13.6個百分點。

對於棚改,是一個長期性國家戰略,還是短時間權宜之計?

樓市為何動盪不止?揭秘中國棚改真相!

一般來計算,拆遷和新住戶的比例一般是三比一,也就是說拆遷安置一戶,可以產生土地的面積一般可以建設三戶商品房。同時,利潤要求也是三比一,一戶利潤賠給拆遷戶,一戶利潤交給政府,最後一戶利潤才留給開發商自己,低於三比一,開發商一般沒有興趣介入。

沒有開發商介入的棚改進程,以後必定荒漠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