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雲貴高原,山高谷深,眾多的山地阻斷了地區之間的聯繫,在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修通之前,雲南並沒有大型的交通幹線,但在崇山峻嶺中,在高聳險峻的高黎貢山深處,經常回傳來鈴鐺和馬蹄的聲音,這些聲音清脆入耳,在山谷中迴響。這些人就是馬幫,他們行走在茶馬古道,往來於昆明,保山,騰衝,緬北,冒著生命的危險,走出了一條茶馬經濟帶。

馬幫,是大西南特有的一種運輸方式,限制於地形的條件,騾馬在最主要的運輸工具,並由此產生了一大批的趕馬人。馬幫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幫派。面對滇西險惡而隨時發生變化的環境,生死與共的特殊方式,馬幫人形成了嚴格的組織幫規和幫內習俗。

茶馬古道以“馬幫”這種特殊的形式,在完成大批量貨物的運輸的同時,也使這條崎嶇的商道逐漸演變成把沿途各地政治、經濟、文化聯繫起來的坦途。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以其特有的運作方式和日漸豐富的內涵,逐漸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獨有的“馬幫文化”。

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趕馬的工具

在漫長的茶馬古道上,不知曾有過多少馬幫經年累月地南來北往,踏下的馬蹄痕印已經隨風而逝,清脆的馬幫鈴聲也越傳越遠,但馬幫帶給後人的震撼卻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減弱,反而越發強烈,騰衝這座翡翠之城,沒有馬幫,壓根就建立不起來,普洱茶在近代風行全世界,也是因為馬幫不畏艱險和瘴氣進入普洱,用馬幫把普洱茶帶到了全世界。

我的爺爺曾經就是一個趕馬人,我太爺年輕的時候,外出跟隨馬幫,趕馬行走,太奶奶經常一兩個月才見得到我太爺爺兩次,太爺爺的腳因為長期外出趕馬,風溼,骨頭磨損非常嚴重,到六十多歲的時候,就臥病在床了。小時候,家裡面還有好幾個馬鈴,馬玲被風吹東發出,叮噹叮噹聲音的時候,爺爺總會想起太爺爺,然後和我說起爺爺當年的光輝歲月。現在想想太爺爺當年的趕馬歲月是多麼的艱辛,我也為太爺爺們的冒險精神感到自豪。

太爺爺更是在國家民族遇到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在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佔領我滇西騰衝的時候,太爺爺和馬幫們積極的棄鞭從軍,抗日救國,在滇緬公路被封鎖的時候,用馬背,用人背輸送了無數的抗日物資。他們是有血性,有男子氣概的愛國好男兒。

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和順

馬幫整日穿梭行走在大西南的山山水水間,他們日出 而行,日暮而歇,由此產生了許多驛站,這些驛站,從而演 變成為人流、物流的集散中心,最終演變成為市鎮,如思 茅、普洱、墨江、易武、大理、麗江、祥雲、騰衝、保山等等都 是如此形成的。

騰衝,一座馬幫馱來的古鎮

早在明末清初,騰衝就已有一批華僑在緬甸經商,開採玉石,從事進出口貿易。在翻越高黎貢山的古驛道上,馬幫踏出的馬蹄窩印還隨處可見,可以想見當時馬幫往來之多,年代之長了。

騰衝的馬幫經年累月地踩著雲和月,搖一串馬鈴聲,將雲南煙、酒、絲、茶,通過絲綢之路拿去換回緬甸的棉花、玉器、寶石。騰衝至保山、至八莫、至密之那、至南坎的運輸線上,商旅往來不停,貨物運輸頻繁,常有上萬頭馬幫往返運輸進出口物資,有時還要動用馱牛,各種傳統工藝行業、土雜、百貨店鋪充市塞道,一派興旺繁榮景象。於是騰衝馬幫迅速壯大。

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騰衝 馬幫雕塑

只是,這一座繁榮輝煌的城市,在1944年還是毀於戰火。現在的和順古鎮,騰越古鎮有許多馬幫文化的遺存,歷史不會忘記馬幫,更不會忘記馬幫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馬幫人在長年的奔波中,形成了強烈的創新意識。每 一個趕馬人走四方,都勇於冒險,敢於面對各種挑戰,臨危 不懼。他們憑藉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把一些新奇的商 品帶到各地,也把一些新的觀念和思想傳播出去,能夠想 別人所不敢想,做別人所不敢做。

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夢幻騰衝劇照

雲南僑鄉的社會風氣開 化之先,對家鄉命運和文教事業的執著關心,無不體現出 僑鄉和華僑華人的休慼與共的關係。僑鄉騰衝首先在雲南 取得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勝利,且比省會昆明還早三天, 主要原因在於華僑和僑鄉人的鼎力支持。

馬背上的中國翡翠之城

和順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