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强化贫困村党建领航脱贫攻坚

会宁县紧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抓手,以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紧盯重点任务,着眼薄弱环节,突出解决问题,全面提升贫困村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能力。

一、建强基层组织。把建强贫困村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抓班子、带队伍、夯基础,推动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真正把有能力、有想法、愿意为村民服务的乡土人才和大学生选拔进贫困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县128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50%以上。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在贫困村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13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24个。建立“基层党建责任清单”“三抓一规范”“农村党建精准考核细则”等制度,推动贫困村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聚焦脱贫攻坚,引导农村党员能人创办种植、养殖、营销、农产品加工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能人办协会、协会育人才、人才兴产业、产业促发展”的良性格局。全县农村党员能人创办、领办产业合作社456家,带动农户5600多户。加大贫困村活动场所建设力度,新建、改扩建活动场所89个。完善经费保障定期增长机制,大幅度提高村办公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待遇。2018年村级办公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分别增加到4.5万元、2.4万元、0.72万元。

二、培育富民产业。

把“党建引领奔小康,产业覆盖是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全力提升产业覆盖率。综合考虑贫困村地理、交通、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因俗制宜,制定下发《2017-2020年全县培育富民产业加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全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将肉牛、肉羊、蔬菜和苹果等8个产业精准规划到乡镇、村,提高规划科学化水平。对养殖基础母牛5头以上、基础母羊20只以上,种植苹果、核桃、高原夏菜、小杂粮和中药材5亩以上,种植瓜类10亩以上、塑料大棚2座以上、日光温室1座以上的,每户每年补助2500元,连续补助4年,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县上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富民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党委和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同时将产业覆盖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考核内容,对工作落实好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全面提升贫困村产业覆盖率。

三、发展集体经济。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揽,以党群创业互助会为抓手,通过互助资金、资源开发、农村电商等11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采取县上统筹5万元,镇村自筹5万元的思路,县上统筹1500余万元、乡村自筹1400余万元,建立党群创业互助基金,成立党群创业互助会,全县284个村党群创业互助基金均达到10万元以上。制定《会宁县村级党群创业互助基金使用办法(试行)》,采取“支部主导型、党员互动型、企业带动型、红色股份型、拓展合作型”5种模式,将党群创业互助基金投入到当地产业链相对完备、收益较好的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每年按照不低于8%的比列保底分红,全县党群创业互助基金每年最低收益240余万元。按照“支部+企业+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党群创业基地284个。以“三变”+苹果、“三变”+高原夏菜、“三变”+牡丹产业等多种发展模式,积极培育G247线支柱产业带,努力探索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推行“三变”改革的特色创新之路。(会宁县委组织部 何晓峰 刘芳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