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水軍」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乃至覆滅?

“網絡水軍”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乃至覆滅?

在“門戶網站”上看到的消息就都是真實的?

在論壇裡看到的帖子都出自真實網友之手?

在網絡的世界裡,論壇、微博、微信、甚至是各類新聞門戶網站,都是水軍們的“陣地”。

水軍們可以做些什麼呢?僱粉絲、買熱搜、刷好評這種基礎服務根本不在話下,炒作新聞、操控輿論這些也只要有肯付錢的主顧,那就都能被實現。

“網絡水軍”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乃至覆滅?

自2017年5月以來,公安部開展的打擊“網絡水軍”的全國集群戰役,已破獲“網絡水軍”違法犯罪案件超過40起,涉案總金額上億元,5000餘個網絡賬號因為涉嫌非法炒作而被關閉,上萬個違法違規的網站被關閉,涉及的網上惡意炒作信息數以千萬計。

“網絡水軍”生意 竟能染指“新聞”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

記者從“網絡水軍”的銷售人員處瞭解到,現在論壇發帖的價格基本上是3元1條,可發佈的範圍涵蓋了各類中大型論壇。

為了向記者顯示自家“實力”,這名“水軍銷售員”還給記者看了一張“業務清單”。這張清單上有超過300家的門戶網站、博客和論壇,而且大部分都小有名氣,這都是“網絡水軍”的服務範圍。並且這名銷售員還許諾道,就算是要發“新聞”,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沒有問題,只是價格會比普通帖子高上很多。

這名網絡水軍的銷售人員還給記者介紹道,一般發新聞,還會配合論壇的內容,這樣子力度會大很多,而且效果也會更好。

記者通過查詢發現,如今的網絡水軍已經不再僅僅滿足於只做一些零零散散的生意了。他們接到批量任務後,經過各種“眾包”類的網站招募很多擔任實際操作的“下線”。當這些“下線”做完所承攬的使命後,再回到渠道上完結承認和點評,最終經過渠道第三方擔保的方式收取報酬。

一些“水軍公司”還在淘寶網以及一些“眾包”網站上建起了銜接發帖供需的“網上店肆”。在一個名叫“豬八戒”的網站上,記者查找“新聞發稿”,就找到了2300多家這樣的“店肆”。他們將各類網站的新聞發稿打包成不同的“套餐”並明碼標價。該渠道的數據顯示,其間排名第一的店肆,三個月內成交2500筆,收入760多萬元。記者注意到,合作“發稿”的這些店肆還供給所謂“新聞代寫”事務。

這是“豬八戒網”上一家名叫“廣之推”的店肆,記者將自己曾經採訪過,但未在媒體播出的資料以普通客戶的身份交給了他們,對方表明只要付800元就可以將這些內容改寫成新聞,發佈在幾家聞名門戶網站上,而且不需要為內容的真實性供給任何證明。

不到24小時,這家公司就將記者供給的相關內容在“搜狐網”上線的鏈接發了回來,並且闡明網易和新浪的編輯暫時拒收稿件,正在另找人交流。20多分鐘後,“交流”公然收效了,同樣的稿件在“新浪網”發佈,而標註的稿件來歷則是一家在業界較有影響的官方新聞網站。

“網絡水軍”如何“發稿”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

“網絡水軍”打通門戶網站聯繫,只需花錢就能做所謂的“新聞”,這其間隱藏著雜亂的利益鏈條。

30歲的小麗原本是一名管帳,由於瞭解互聯網,幾年前做起了某網站的一份所謂“內容更新”的作業。

她表明,能夠找那些途徑,也是歸於中介的一種。只要把文章傳給網站的那些修改,讓他們發佈上去,就能賺到中心差價,然後再把錢給網站就能夠了。

依據小麗的介紹,記者找到了大批溝通“水軍事務”的QQ群,每個群裡少則幾百人,多則2000人,並且長時間活潑在線。海量的發稿使命在群裡發佈,把握不同“網站資源”的中介在群裡交流信息。他們宣稱:“正面負面”稿件都能夠操作,甚至“能夠籤協議、開發票”,但也一起聲明:所發佈的“內容真實性”和他們無關。

某水軍中介 介紹,其實這個工作是帶有灰色性質的,比如維權之類的新聞,價錢會很貴,此外還要問修改的價格。

記者注意到,在水軍中介發來的網站名單裡,有一類網站被特意標示為“新聞源”。小麗介紹說,在水軍的一切事務中,所謂“新聞發稿”的價格最高,而與此對應的發稿網站也就最受歡迎。

經營“是非”:先發再刪為求財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

正是這種只求掙錢,卻不對真實性擔任的助推,使得很多信源含糊、來路不明的內容充滿著互聯網。這對社會輿論環境、媒體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損傷。上一年起,公安部佈置多地公安機關展開專項行動,破獲了一系列觸及“網絡水軍”重大案件。

2017年8月,江蘇宿遷的小張在瀏覽網頁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篇告發自己父親的帖子。

發佈所謂“告發”資料的是一個名叫“形象宿遷”的地方性論壇。網站信息顯現,這個興辦於2016年的論壇,歸屬於宿遷一家傳媒公司,在當地小有名氣。小張找到這家公司的擔任人要求當即刪去這封“告發信”, 但對方卻提出有必要交兩萬元才給刪帖。

“網絡水軍”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乃至覆滅?

江蘇宿遷警方接到了多名大眾告發,這個名為“形象宿遷”的論壇傳達不實信息,並以刪帖為由,向當事人敲詐資產。警方當即打開查詢,發現這個網站的負責人杜某,不僅以個人為敲詐目標,還使用手中把握的論壇和微信大眾號以信息發佈相要挾,與當地多個城鎮簽定所謂“協作協議”:只要向該傳媒公司以“包年制”的方法付出幾萬塊錢,就能夠確保不發佈對這些城鎮的“晦氣的言論”。

宿遷公安局湖濱分局刑警大隊 左志華表明,杜某使用網上他人發的負面信息,有時候甚至會自己修改、杜撰一些負面信息,然後在網站上發佈。它首要的一個意圖是索要金錢。

關於“水軍”而言,發帖能夠賺錢,刪帖掙得更多,而不管發帖仍是刪帖,都要和網站論壇的內部人員打開所謂的“協作”。34歲的張某,曾是國內一家知名論壇的板塊管理員。從2015年開端,一名自稱“肖教師”的“水軍中介”經過QQ與他建立了兩年多的所謂“刪帖協作”。每刪一條,依據刪去難度收取不同費用。

“網絡水軍”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乃至覆滅?

嫌疑人 張某說,正常情況下是三百到五百,有時候會抵達八百,甚至一千左右,大部分都是投訴私家醫院的,患者投訴這種醫院亂收費、治欠好。還有一類就是投訴個人的,貪婪、以權謀私、做什麼壞事。還有部分是投訴產品的,由於買的東西欠好、服務態度欠好或者質量欠好。

造謠、誹謗,“網絡水軍”的現實危害

“網絡水軍”常常充任“捧人推手”和“網絡打手”兩個身份,將時下的新聞熱點和網民心情結合起來,經過“假勢”和“造勢”到達營銷意圖。

“網絡水軍”往往是隻需給錢,客戶供給什麼樣的內容都發。一些內容靈敏的帖子價格還要翻倍,高贏利讓他們趨之若鶩。 “網絡水軍”帶有激烈的“網絡黑社會”性質,簡單腐蝕網絡正能量、損壞網絡正常生態,往往形成正義網民不敢發聲。

不少辦案民警表明,互聯網無國界無省界,靠著一條網線“網來網去”,架構就像蜘蛛網相同,彼此穿插雜亂交織,掩蓋全國,但網絡不是沒有法令約束,廣闊網民在運用享用網絡時要注意不能觸碰法令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