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歡迎關注【武夷巖茶課堂】凡你想知,務必告知,我若所知,知無不言,我所不知,查盡史料,為卿解之。


風景奇秀甲東南,巖茶美名揚天下,靈山秀水,必產靈芽。

武夷山的山水美景自古倍受稱讚,山水寶地產的巖茶同樣倍受推崇,從古至今,從未間斷。

今天一起來看看愛喝茶的都是些什麼人。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武夷三味》

――清*汪士慎

初嘗香味烈,再啜有餘清。

煩熱胸中遣,涼芳舌上生。

嚴如對廉介,肅若見傾城。

記此擎甌處,藤花落檻輕。

注: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揚州入怪”之一,他嗜茶、愛梅、工詩,自稱“茶癖”,而他的好友金農則稱他為“茶仙”。

寫這首詩時,汪士慎作有一序。

他在序中把武夷茶的特性歸納為“苦、澀、甘”三味,其實這也正是人生三味

有茶友題詩評價汪士慎日: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詩苦,惟清與苦,實漬肺腑。”

《武夷三味)正是一首使人讀後感到“香味烈”“有餘清”的難得的好詩。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行香子*茶詞)

一宋*蘇軾

倚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折臣封

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

鬥贏一水,功敵千盅。黨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

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注: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22歲中進土,在文學方面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書法方面為宋代四大名家之一。大家對他早已耳熟能詳,同時也是小編最喜歡的文人之一,天生樂觀好氣節,兩袖清風玩生活

他為豪放派詞宗,傳世茶詩77首,茶詞多首,這首詞中所詠的“密雲尤”是宋代武夷山一帶所產的貢茶中的珍品。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品令*茶詞)

――宋*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零。金槽體淨,只輪

慢碾壓,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

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開創“江西詩派”,與秦觀、張耒、晃補文並稱“蘇門四學士”。

性嗜茶,多有詠茶詩詞歌賦傳世。這首詞中所示的龍團鳳餅是宋代式袁山一帶出產的貢茶。

“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寫品茗時心靈感受的千古名句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解佩令*茶無絕品》

一金*王重陽

茶無絕品,至真為上。相邀命,貴賓來往。

蓋熱瓶煎,水沸時,雲翻白浪。輕輕吸.氣清神爽。

盧全七碗,吃來豁暢。知滋味,趙州和尚。

解佩新詞,王害風,新成同唱。月明中,四人分朗。

注:王重陽(1112-1170),俗名王苗,道號重陽子,金代全真道的創始人

曾在“活死人墓”中修行,自號“王害風”。

這首詞強調“茶無絕品,至真為上。”大紅袍亦當如是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大紅袍茶樹記

一當代*賈平凹

山是九龍窠,倚天獨石。

半壁之間,有岩層如線由東向西斜來,隱顯滲滴,西邊忽一石皺款款下傾,變成臂狀如層線收握,落土為掌,長出六株茶樹。

茶樹飲露沐風,日曬霧浸,枝幹粗拙,葉形娥眉,芽色紫紅。

這就是大紅袍母樹,在此已經數百餘年了。

本是平常之物,堅持得久了,便巖骨花香,成為神靈。

今母株高在石臺如同佛龕,六株分列坐若聖賢,而無性培植的茶叢已遍佈山間,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製作工藝,使茶品活、甘、清、香,名盛天下。大紅袍成了武夷巖茶的象徵,更是武夷茶人的精神。

注:賈平凹(1952―),陝西丹鳳人,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有“鬼才”之稱,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商州》、《白夜》、《皮都》、《商興》、《浮躁》、《秦腔》等許多作品,其中《皮都》於199年獲法國收米娜文學獎,《浮躁》於1988年獲關國美翠飛馬文學獎,《秦腔》獲我國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哎呀呀,看看這些喜歡喝巖茶的都是從小聽到大、考試卷上最常見的銀兒,難道巖茶能讓人更聰明?不說了,小編喝茶去咯!

從古至今,看看愛喝茶的都成了什麼樣的傳奇?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請勿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