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古频有山兮长安北望,

古频有水兮润我频阳;

大山有名兮万斛碧翠,

大河流水兮濯我胸膛。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万斛山,如同一方碧翠无暇的美玉镶嵌在富平东北部,峰峦叠嶂,郁郁葱葱,早已是名扬千古的灵秀之所了。沿着大水峪古河道蹒跚而上,映入眼帘的除了几家灰瓦土屋和虬曲婆娑的老树之外,竟是一望无尽的绿。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一行人说古道今,相互照应,时而驻足,时而惊叹,甚是惬意。山路旁的荆棘时不时会牵着你的衣襟,抑或是赏你几颗酸溜溜的山果,给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愫。各色的山花随处开放,一朵朵一丛丛争奇斗艳,白的纯净、黄的炫目、粉的娇艳,还有花间的蝴蝶、伏藏的小虫,无不令人叫绝。间或置身于深山秘境,山间林下阳光投射在厚厚的落叶上,那种静谧,那种恬淡,那种元贞,慑人魂魄,荡人心怀。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记得年少时,总是喜欢远远地眺望万斛山。骤雨初霁的苍翠满眼,古塔晴雪的风姿乍现,四季轮回,岁月更新,她也如同一位绰约风姿的美艳女子,总是给人神秘若现的幻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毕竟已是“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了。关于万斛山,不惟自然之美,总得有些光阴的故事了。万斛山位于富平县老庙镇大水峪东岸,据万历《富平县志・地形志》载,“万斛山以其石如斛者遵山”;据《重修万斛山寺碑记》(明万历十二年)载,“富邑东北有万斛之山,其山有万斛寺并塔镇焉。稽诸所建,乃大唐之时也。”万斛山之所以令人垂情不懈,实乃古今造化之所成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嘛!古籍的生涩总是让人困惑,不若继续我们惬意地寻访吧!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翻过接踵相继的青绿山梁,远处的塔儿山宛若游走不定的海市蜃楼,以不同的姿态吸引着人的注目,咫尺天涯,若隐若现。经过一番努力地疾行,终于到山脚下了。大家一阵狂呼,精神抖擞,脚步飞快地奔向高高的万斛寺塔。而我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只是慢慢地靠近,一种怯生生的感觉油然而生。说是古塔,其实也是刚刚修葺,岁月的沧桑感稍逊了几份,遗留在塔体外表的朱红古漆依稀可辨,这倒也不影响我仰慕的情趣儿。青砖包砌的七级方塔,几个券洞点缀其上;仿木构建的塔身檐脊,野鸽子像是天尊一般无视我们的到访,仿佛一个精美的微雕,纹丝不动。不知是哪位书法达人,竟将一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写在了底层的塔身里面,颇有些意境。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塔基的阳坡有座窑洞,青砖散落,破败不堪;脚下有几块残断的古碑,书体优雅,盖为清人所为;极目可望影影绰绰的怕是那座老铁瓦殿的遗迹了。据传,当时山里的风很大,寺院北面屋檐上的青瓦老是被风刮起,于是僧人们便让人浇筑了一些铁瓦钉上,这便是铁瓦殿的来历。后来寺院没落,凋敝不堪,老和尚便用绳子将铁瓦穿在锁骨上,四处化缘。他的义举感动了乡亲们,终于修成正果,寺院得以修复。回想起当年的故事,令人颇有一些伤感,古人的执着与虔诚可见一斑。而那块古碑记载的当年寺院募捐的故事也历历在目:“适嘉靖乙卯之冬,天灾荒焉,岁荒地震,人民流落,饥寒冻苦,压死者不可胜数,则殿宇倾颓矣,木植备盗矣,佛像沦毁矣。延至万历辛卯之春,有道人张演清者,一尘不染,心体澄清,可以对神明,可以合人心,云游于此山之上……”。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北山有古寺,旧塔映万斛;山中多翠微,岁月凝今古。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在富平有一个静谧的灵秀之所万斛山吗?

不知不觉间,几个小青年已是忘却凡尘,盘腿而坐,分享友人,自得其乐。而我竟醉心于这浓深的苍翠和悠远的故事,喃喃无可自拔,讷讷无可言表。敬万斛之纯美,如饮千年佳酿;仰万斛之隽永,如读千年书卷,迷而恋之,陶而醉之。

一座千年古寺,竟牵绊人们数百年,自然与历史,繁荣与衰败,都在这无边的大山里了。笔者叹曰:

万斛流翠天地间,铁瓦古殿殷殷传;

唐塔丰韵今犹在,往事历历在眼前。

作者简介:井增利,陕西富平县文物旅游局,文博馆员,政协委员,毕业于武汉大学,擅长文物鉴赏及富平文化研究,《柿乡》总编,发表《富平发现唐代壁画墓(考古与文物)》、《老陈的梦想(中国文物报)》以及记录文保工作的《荆塬魅影》、《秋夜神鹰》、《唐狮惊魂》等新闻稿多件,是一位颇具文学素养的文物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