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方案解决问题 用数据证明业绩

企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管人,没有制度,有的就是企业主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大家在企业主的号召下开展工作,做得好、做得坏企业主一眼看得清楚,不需要工资方案,更不需要绩效方案,该层次特别适合中小规模的企业;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次是制度管人,每样工作都有相对应的制度对接,通过流程和规范的职责管理企业各项工作,比较规范但管理成本会略有增加,然而却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反应速度,比较适应大、中型企业;企业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是文化管人,企业在不断发展和积累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再经过整理,并以企业主身体力行的推行,文化管人适应于企业的每个阶段,然而文化管人是在健全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制度规定必定存在管理盲区,因为有了文化的感召力,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执行。

目前鸿(金)源应该处于制度管人阶段,我们在第二层次的管理阶段,千万不能放弃第一层次的灵活与机动,千万不能放弃第一层次应有的激情与主动,不能因为很多事情制度没有强调或者没有规定,应该做的都不去做,因为制度毕竟只是简单的约束,只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需要完成的目标,具体的细节和考虑不全面之处,仍需要我们所有干部和员工去执行,不要在企业规范过程中把自己看作大企业,逐渐养成按部就班、不肯多走一步的惰性,那我们不是在规范企业,而是在固化大家的思想,是在养懒汉。

在制度管理过程中,比较强调两点,那就是拿方案解决问题和拿数据说话。

首先谈一谈拿方案解决问题,我们企业目前很多人喜欢发牢骚,喜欢抱怨,喜欢指责别人,这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我们必须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发现磅秤不准确,就应该建立校准的规定和流程,并完善报表的提交;发现退货环节存在问题,我们就必须寻找管理漏洞,建立流程和监督机制,确保不再出现物品丢失,不再出现个别驾驶员抱有侥幸的心理去偷卖公司物资,我们建立的制度是保护企业财产也是保护驾驶员。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怎么样,如果我来管理一定会更好,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你来管理的实施方案,是否有独到之处,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更多的是方案之间的比较;我们不能单纯凭口头描述就相信你是最棒的,必须有更优的方案去支撑,就连台湾“总统”选举,马英九也是靠搞活经济和解决民生的竞选方案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工作中经常出现不执行公司决定和上级指示的现象,作为下级的你,是否真的有更好的方案?就算有,在未说服上级之前必须先执行;因为企业是一盘棋,很多方案必须同步执行,不能因为你的小方案牺牲公司的大利益。

其次就是拿数据说话,管理的目标最终都体现在企业或部门利润上,所以说数据是企业开展管理的基础,评价自己工作的绩效也要靠数据;同时数据可以检验我们的方案是否有效,所以说量化管理是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每天拿出有效的动态数据,因为月底静态数据已经太迟,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了,也是我们常说的死后验尸。数据不准确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例如生产过程成品率数据错误会造成氧化车间经常超单,会造成业务报价错误,进仓数据错误会直接造成发货数量不准确,出现谭总经常说的“卖大包”现象。

现阶段公司已经针对数据问题,下发了《数据管理规定》,总共安排了四次培训,各车间主管和统计员是确保数据准确的责任主体,基层班长和员工是一线操作者,必须按照数据管理规定执行,只有数据准确才能保证公司的良性运作,只有数据准确才能保证针对每个主管考核的公正性,我们公司的干部千万不能因为一点考核腐蚀自己的良心和做人的准则,我们必须肩负起数据准确的责任。

量化管理和实事求是是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我们公司也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希望我们的所有干部、员工按照公司的部署去执行,学会拿方案解决问题,知道拿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证明问题。

拿方案解决问题 用数据证明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