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在古代战场上,自从有军功制,割首级记军功变作为一种计算军功的方式流传下来。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最著名的首级记军功,当属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十六级军功制,秦国士兵每斩获一个“甲士”(军官)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仆人数个。这么丰厚的赏赐,都是赤裸裸地用人头堆出来的。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所以太史公才会有”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的记载。说人话就是,”秦国的士兵打仗的时候,扔了战甲,光着上身,左手提着人头,右臂夹着战俘,奋勇往前冲。”这模样真吓人,但想想也是,其他国家的士兵上了战场,看到气势汹汹的秦军,想的是自己还能活吗?而秦国的士兵两眼冒血啊,对面的军队,那就是一颗颗人头啊,拿了来就有军功爵位,就有荣华富贵啊。所以只等一声令下,噌地就冲出去了,怕负重太多,跑慢了,抢不到人头,连衣服都脱了。想想这战斗力谁能与敌?

其实割人头小规模战争还比较现实,大规模战争,其实腰里挂几个人头,的确也影响战斗力,所以逐渐演化为割耳朵计功。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而且因为人有两耳,所以怕有人割下敌人两个耳朵冒充战功,所以只以左耳为准。那么我们也看到《神雕侠侣》里面,郭襄过生日,杨过送大礼。其中有一个就是割了三千蒙古兵的耳朵给郭襄做生日礼物。这种方法流传也更长,清末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就割了法国人几麻袋耳朵,送到朝廷报功。

而对于俘虏,也有一种惩罚性的计算方式,那就是割鼻子,逐渐也就演变成了一种刑法。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战国时,燕军把齐军(就是《芈月传》里苏秦策划的那次)的俘虏全部割下鼻子,这种割鼻子的做法,充满了报复性和侮辱性。

欧洲人曾经的古老的计功方式比较特别,那就是“剥头皮scalping”。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曾经在公元8到9世纪及之前,是相当流行。后来静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在美洲大陆,针对灭绝印第安人又再次出现。1814年,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就从法令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皮,奖励50—100美元(杀死孩子和妇女50,杀死12岁以上男子 100)。“剥头皮”这种野蛮的手段最后一次是出现在描写二战的“抗德神剧”《无耻混蛋》里。

那各种计功方式说完了,再说说”杀良冒功”。因为有了军功制,所以必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那就是部队为了军功,就会杀一些无辜的人来冒充军功。这在历朝历代的边防部队,有着悠久的传统。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但是,历朝历代都多不过明朝。宣宗年间,广西巡抚吴祯,杀降冒功,得到了朝廷的赏赐;总兵颜彪就照样学样,干脆杀了两个村子的老百姓冒功,竟然也得封赏 还好后来被人参了,此事才得以败露。这种情况以至于到了后来竟然蔚然成风,《明史》、《国榷》里皆有记载。还有《国朝类汇》里记载了更匪夷所思的,御史言官告边将,把一起去打仗的兄弟们的脑袋砍下来当首级报功的。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到了明末,“杀良冒功”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天启四年,蓟辽经略孙承宗在谈到辽东官军滥杀无辜时指出:“甚至喑哑孤儿,立杀受赏。”

随着冷兵器战争的结束,这种以首计功的方式也随之消亡。所以但愿人间不要再出现战争,这类野蛮的事情。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会不会有杀平民冒充军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