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不足28℃ 安徽這些地方喊你去避暑

當你在合肥的桑拿天裡流汗時,在我們的身邊有些地方,氣溫“2”字開頭,免開空調自然涼快。有你熟悉的黃山、天堂寨,也有些你不熟悉的小眾目的地。如果你不想長途奔波,更願意在家門口轉轉,那麼這份2018年安徽避暑目的地可能更符合你的心意。7月18日,記者從安徽省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瞭解到,目前,官方版避暑目的地已擴容至21個。有意思的是,目的地中還有霍山、廣德這樣經常因氣溫高而走上高溫榜的常客,為啥它們又是官方推薦的避暑目的地,您接著往下看。

這些地方喊你去清涼一夏 官方版避暑遊目的地擴容至21個

安徽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隨著季節性度假成為居民主導性休閒需求,避暑旅遊經濟的潛在需求愈加凸顯。

“安徽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醞釀出豐富多樣的局地氣候,其中不乏適宜避暑消夏的涼爽之地,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需要把這些旅遊資源廣而告之。”安徽省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楊彬說。

今年,安徽避暑旅遊目的地評選有13處旅遊目的地入選,分別是霍山縣大別山主峰景區、績溪縣徽杭古道、黟縣美溪鄉、宣州區溪口鎮、蕭縣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霍山縣磨子潭鎮、廣德縣柏墊鎮、旌德縣雲樂鎮、太湖縣寺前鎮、績溪縣障山大峽谷、霍山縣太平畈鄉、東至縣泥溪鎮、舒城縣萬佛湖風景區。加上去年評選出的績溪縣荊州鄉、嶽西縣金榜鄉村、天堂寨風景區、青陽縣蓮峰雲海旅遊景區、歙縣杞梓里鎮坡山村、金寨縣花石鄉、宣城市周王鎮龍潭村、歙縣徽州古城景區8家景區,我省目前已經有21家經過認定的避暑旅遊目的地。

避暑目的地靠氣溫低選拔?溼度、水質、空氣質量也是硬指標

選出哪兒最適合避暑,並不是選出夏季氣溫最低者這麼簡單。

“利用當地氣象部門監測的近30年7至8月氣溫、風速和相對溼度等天氣條件,制定了適合安徽的夏季氣候舒適度等級劃分,依次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楊彬告訴記者,評選將夏季涼爽舒適的氣候資源作為參評基本條件,綜合參考了國標《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和全國氣象行業標準《避暑旅遊氣候舒適度評價標準》。安徽夏季氣候舒適度被劃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

“我們重新制定了一套計算標準,綜合氣溫、溼度、風速,算出一個‘體感溫度’數據。在每年的7-8月裡,平均的體感溫度要小於等於26℃才算‘最舒適’,在26-28℃之間為‘舒適’,超過28℃則為熱、炎熱。”氣象專家姚葉青告訴記者。

除了體感溫度要讓人舒適之外,被納入綜合考慮的還有空氣質量、水質情況、森林覆蓋率、負氧離子濃度、旅遊配套等多項因素。

比方說,在申報的基本條件中,就有一些硬指標:7-8月AQI(空氣質量)指數均值≤100,7-8月空氣優良天數佔總天數比重≥70%,區域內水質達到國家地標水環境質量三類以上標準,森林覆蓋率≥60%。

入選地夏季體感溫度都不足28℃ 合肥平均體感溫度約30℃算“炎熱”

入選避暑目的地,體感溫度必須要達到“舒適”級,也就是說,體感溫度要低於28℃。

“從入選的目的地來看,體感溫度都在28℃以下。而按照這套算法,合肥地區7-8月平均體感溫度在30℃左右,屬於炎熱。”姚葉青說,“雖然看起來‘舒適’和‘炎熱’只差2-3℃左右,但是因為它是平均體感溫度,所以實際上來說,區別還是很大。”

“舉個例子,6月初我去了霍山白馬尖,當時北京特別熱,接近39℃。白天霍山縣城27.8℃,山裡實測只有23.6℃。到了晚上冷得睡不著,結果第二天當地人問我,有電熱毯你怎麼沒用呢?”

霍山、廣德也是高溫榜“常客”為啥冷熱榜都能上?專家這樣說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入榜的13個目的地中,出現了廣德、霍山,而這兩處在很多關注氣象的人印象中,一直是氣溫不低的存在,有時候甚至是全省高溫中心。

為啥同樣是氣象部門“打榜”,得出的結論會如此不同?“這和氣象站設置的區域很有關係,我們的站點大部分設置在縣城,有明顯的熱島效應。”姚葉青說,“有一次我們看高溫數據,發現地圖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高溫紅點,一放大,發現都是很準確地對應著縣城所在的位置。”

“另一方面,山區的海拔高度、位置不同,影響也很大,有時候即便直線距離差不多,溫度也能差上4-5℃,區別是很大的。”姚葉青說。

此外,還有一些氣象觀測站設在背風面的山腳或山腰,焚風效應會特別明顯。氣流經過山脈時,沿迎風坡上升冷卻,在所含水汽達飽和之前按幹絕熱過程降溫,達飽和後,按溼絕熱直減率降溫,並因發生降水而減少水分。過山後空氣沿背風坡下沉,按幹絕熱直減率增溫,所以氣流過山後的溫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溫度高得多。

三季度出遊意願超80% 避暑旅遊可成常態化旅遊消費

“去年首屆尋找安徽避暑旅遊目的地發佈後,很多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嶽西縣金榜鄉以前夏季客流量在5000人次,現在增加到9000人次。”嶽西縣金榜鄉村旅遊開發公司負責人儲傑告訴記者,當地農家樂經營戶從10戶增加到20戶。宣城市周王鎮龍潭村入選後,當地政府加快旅遊接待能力建設,已興建道路、住宿等旅遊配套設施。

近三年國家旅遊經濟實驗室調查顯示,三季度居民整體出遊意願都在80%以上,出遊意願高漲。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2018年暑期旅遊大數據預測報告》預測,今年超過50億人次的國內旅遊者中,暑期出行比例將達總量的五分之一,同時,出境遊暑期遊客規模也有望達到總量的五分之一。

“避暑旅遊消費潛力大,能夠成為常態化的國民旅遊消費。”中國旅遊研究院吳普說,古往今來,消夏避暑是夏季重要的出行動機。“從驪山行宮消夏納涼到清代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近代,外國傳教士先後在廬山、雞公山等建造別墅用於避暑,將發達國家或地區休閒度假的風氣引入到了國內,一定程度上在商界和社會上興起了避暑休閒度假。”

“大中小學生、教師、老年人、傳統高溫區居民都是潛在的避暑旅遊消費者。”吳普建議,著力推進“避暑旅遊+”,促進避暑旅遊與研學、休閒度假、文化創意演藝、康養及裝備製造等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