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展览现场

作为当代青年水墨艺术家群体“柒舍”的成员之一,孙浩不囿于学院和传统的束缚,在前辈们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视角、态度、智力和实践,努力探索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当代性融合。这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孙浩包括“马”、“人物”、“雕像”等系列在内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作品二十余幅。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艺术家 孙浩 (任鹏、沈慧摄影)

关于孙浩的水墨画创作,最为大家熟知的是他画的“马”。孙浩以“马”为题材所创作的一系列“肖像”作品,藉助其水墨写意的扎实功力,既为“马”写照塑型,又以“肖像画”的方式突出了画面的精神性表达,可谓达到了“形神兼备”。而自《庄周之马》开启的“马”系列的单幅性创制则透露出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幽思”。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马的肖像》16,90x97cm,宣纸、水墨,2013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马的肖像》34,90×97cm,纸本水墨,2014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马的肖像》2016-6,97×90cm,纸本水墨,2016年

在孙浩的创作中,“马”的肖像有意味地拉近了观赏者与画面之间的距离。这种“近距离”,不是视距上的单纯拉近,而是心理上的情感拉近。也正是在观赏者“近距离”的审看下,“马”的内在精神才逐渐得以浮现。亦如孙浩所言,“马”的肖像就是“人”的肖像,就是“我”的肖像。其深层含义即是画家试图通过精神性的折射去反映当代人的自察、自省和自觉,醒示大家改变既有的认识和习惯,并在内心的不断叩问之下幡然醒悟。

——策展人 赵力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存在与虚无》(一),300cm×200cm,纸本水墨,2016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存在与虚无》(二),300cm×200cm,纸本水墨,2016年

2014年,孙浩开始画一些佛像,甚至只是佛像的局部或碎片,以历史化的破损对应时间的刻度而形成“怀古”,强化了“幽思”的意境,进一步打开想象的空间。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孙浩也将“怀古”的目光投射到了世界文明的传统之上,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像为母题,不断挑战水墨丰富表达的极限。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相濡以沫》,120×97cm,纸本水墨,2013年

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以《相濡以沫》为代表的画作,呈现了孙浩对现实生活的切入和讨论,颂扬真挚和朴素的情感,挖掘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真实意义。《东风起》与《红拂驹》一脉相承但又有所不同,孙浩藉助奔马的姿态表达和披风的翻卷飘动来增强画面动势,给予观赏者更为激情而浪漫的美好印象,引发观赏者的浮想联翩和诗意体会。《红骑士》结合了“肖像化”的处理以及“史诗般”的气质,作品向“拟人化”、“寓意化”方向更有力地迈进。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红骑士》, 纸本水墨, 350x216cm ,2016年

孙浩为展览专门创作的两件巨幅“史诗性”作品——《海阔天空》和《于无声处》也将在展厅震撼呈现。两件作品均为长十多米,纵约三米的宏幅巨制,针对公共空间展示的巨大尺幅和“史诗性”描绘,展现出以孙浩为代表的“80后”一代强调“自我张扬”和“个性放大”的艺术特质,以及艺术家对于“史诗”本质提出的一种“重构”的新方法论:以个人的力量去感知过去,并让所有的史实逐渐自主归位。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白驹过隙》180×97cm,纸本水墨,2014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极夜》180×97cm,纸本水墨,2014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迷雾》,180×97cm,纸本水墨,2014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夜奔》,200×700cm,宣纸、墨、织布,2014年

孙浩:水墨里的英雄主义

《红旗》255×145cm,纸本水墨,2015年

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低迷茫然之际,在中国当代水墨前途未明之时,正需要一些扎扎实实的“案例”,尤其是积极面向未来的青年艺术家的“案例”,来证明给大家看,让大家看到希望,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努力推进。

——策展人 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