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歐洲國家有的國家首腦叫國王,有的國家首腦叫皇帝?

而知而行


阿斗解讀,一篇文說盡歐洲數千年,皇帝脈絡,版圖變遷政治構架。

歐洲是一個神奇的州,領土不大,人口眾多,面積不大,小國林立。傳承很多,封國無數。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歐洲有無數的國王。但是問題來啦,為何歐洲皇帝不多咧?


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歐洲的狀態其實和我們的西周東周類似,都是皇帝(周王)為實際上或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想當年周武王分封天下,建國73,諸侯分公侯伯子男等級而立。其實歐洲國家情況和此類似。某某國王會是皇帝的封爵,某某領主會是國王的封臣, 以此類推。


就個人認為,中國社會自秦始皇大一統之後,準確來說就不該叫做封建社會。

原因很簡單,封建社會何意思,封建封建-封邦建國。中國大一統王朝,除啦少數幾個分封皇族子弟為封國的奇葩之外,就沒封邦建國這個說法。

而西方則不同,皇帝的概念不論有沒有,都深入人心。有點像日本天皇萬事一系,但是又有很大不同。日本天皇大部分時候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通俗說,扯線木偶。而歐洲皇帝在很多時候都是有實權的。




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歐洲皇帝發展脈絡。

我們先明確一點,那就是歐洲皇帝大多數都出自羅馬帝國,極其合法後裔。這也算歐洲所有國家公認的所謂名正言順吧。

皇帝一詞其實是拉丁語中“軍事統帥”的意思。 我們偉大的凱撒大帝,就是有皇帝之實,沒有皇帝之名的軍事統帥。


縱觀歷史,歐洲最早的皇帝是羅馬帝國執政官屋大維同學。

羅馬作為歐洲古典文明鼎盛時期,在歐洲歷史上有著深刻而深遠的政治影響。影響歐洲數千年。因為羅馬帝國的深遠影響力,在講究家族傳承的歐洲,之後所有的皇冠都應該來自羅馬後裔也就是屋大維的子孫或者親族。

我們都知道羅馬帝國鼎盛很久,可是在強大的國家,如果內部不和諧也避免不了分裂。公元四世紀,悲劇發生,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二個國家,皇帝陛下任性,所以兄弟分家也不算奇怪,西邊的因為首都還是羅馬,就還是以羅馬帝國自居(往往被叫做西羅馬帝國)而東邊的那個則不一樣,因為定都君士坦丁堡(原來的拜占庭古城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就將國家名字也改了,叫拜占庭帝國。不過歷史書上還是稱其為東羅馬帝國。


因為羅馬老皇帝陛下的任性,二個兒子分別繼承大統,好好的強大國家一分為二,這就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皇冠也被一分為二。

於是歐洲就有了兩個合法皇冠。

悲催的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被日耳曼蠻族所滅。(當時德國人祖先確實是蠻族)因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歐三個世紀沒人合法繼承皇冠。皇帝之位空缺300多年,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是在歐洲卻是合理合法的事情。

相對西羅馬帝國的悲催命運,拜占庭帝國就要幸運的多,他們持續千年才在公元15世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

所以,千年以來拜占庭帝國才是歐洲唯一合法的皇帝。


作為兄弟國家的西羅馬帝國,則被取代,並且不斷更迭皇帝家族,我們繼續說。

西羅馬滅亡300年後,滅亡羅馬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哥特帝國也開始衰敗滅亡。法蘭克人順勢崛起,並一統西歐,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就是撲克牌紅桃k)攻入羅馬,並接受教皇加冕,成為法理上的“羅馬皇帝”,自稱查理大帝,他也就算是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皇冠雖然他不是正統的羅馬後裔。可是歐洲很長時間都是神權至上,教皇說拉算。(教皇說你是就是,不是也是)


法蘭克皇帝查理大帝也是個尊重傳統的逗逼。

他在去世後,因為有三個兒子,為顯示自己的公平,將帝國又一次切割成三個,分給三個兒子繼承。分別是東法蘭克王國(今德國)中法蘭克王國(今意大利)西法蘭克王國(今法國)其中“中法蘭克王國國王洛泰爾一世”名義上繼承皇帝皇冠,但法蘭克帝國卻很快分崩離析,不復存在。

於是西羅馬帝國皇冠又開始顛沛流離。

公元11世紀,德意志就是原東法蘭克王國統治者薩克森王朝的“奧托大帝”幫教皇“約翰十二世”趕跑了侵略者。約翰十二世教皇就基於感激之情,為“奧托大帝”做加冕儀式。奧托大帝成為羅馬人的皇帝。

這也是後來德意志地區保有皇冠直到近代的歷史淵源。

奧托大帝的後人,腓特烈一世繼承皇位後,為啦和東羅馬帝國比正統,就做啦個逗逼事情,將國名改為“神聖羅馬帝國”。意思是我比你神聖,我比你高級。🙃🙃🙃(神聖羅馬帝國,簡稱神羅。)

由此以後,皇冠就留在了德意志地區,腓特烈家族極其後人就成啦名義上的歐洲共主,其他人不能稱為皇帝,東羅馬帝國除外。

持續數百年後,13世紀開始事情又起啦變化,神聖神羅馬帝國開始實行選帝侯制度,由七個選帝侯選舉皇帝。

選帝侯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七大家族,根據實力輪流坐莊。😱其實我也不明白,這個制度除啦加深分裂有何意義可言。當的上的皇帝位置坐不穩,當不上的不甘心就背後使壞。從選帝侯開始實行,皇帝一職業大多數時候都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把持。哈布斯堡家族可謂是歐洲最尊貴的皇室家族

(外號歐洲祖母,血親後裔遍佈歐洲皇室各國:這是另外的故事)

時間到啦拿破崙時代,一代天驕,矮子皇帝拿破崙同學做啦一回另類。

在他最鼎盛的時期,他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將神聖的羅馬教皇召喚到巴黎自己的皇宮,命令他將自己加冕為皇帝。稱自己為“法蘭西人的皇帝”,以區別羅馬人的皇帝。當時作為法蘭西人不知該如何自豪啊。

不僅如此,他還在擊敗奧地利之後,取消了奧地利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冠。(深諳君無二天,民無二主之道理)

可惜拿破崙法蘭西帝國就如曇花一現。

在拿破崙於滑鐵盧一戰最終失敗後,哈布斯堡家族還是拿回啦自己的皇冠,稱奧地利皇帝,值得拿破崙欣慰的是,後來拿破崙的侄子,在拿破崙加冕基礎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繼承拿破崙的皇冠。

之前一直說西羅馬帝國皇冠變遷,現在回到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相對運氣不錯,國家持續啦一千多年,算是歐洲最長壽帝國。不過在長壽的國家也有滅亡那一天。

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入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的鐵蹄踏遍拜占庭帝國,也踢翻啦傳承近千年的東羅馬帝國皇冠。


皇冠雖然用處不大,但是眼紅的人還是很多。

這不剛剛空出就被人搶,野心勃勃的俄羅斯認,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他們以同為東正教徒為藉口。俄羅斯帝國前身莫斯科大公國開始宣稱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繼承人”。



並將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名不正言不順的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冠。沙皇之名由此開始。其實俄羅斯人,在西歐人那裡,一直被稱作蠻族,這也是他們迫切想搶皇冠的主要原因之一。往自己臉上貼金。


以上就是歐洲皇冠的意義,傳承還有皇冠及皇帝變遷歷史。

歐洲歷史就是國王常有皇帝不常有,國王是皇帝屬臣,皇帝是名義上歐洲共主。

既然說到這裡啦,我在補充分享一點冷門知識吧。

在歐洲一直走三個半皇帝的說法,東西羅馬帝國極其傳承者是二個,特立獨行的拿破崙極其家族是一個,還有半個屬於日不落帝國英國。

其實吧作為島國,英國一直都和羅馬沒關係,皇冠一直和英國無緣。他也沒理由去爭。但是沒理由爭不代表不想要。


在英國將印度變成自己殖民地後,英國國王就將自己的稱呼改為“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們算半個皇帝。

這樣奧地利皇帝,法蘭西皇帝,俄羅斯皇帝和英國的印度皇帝就組成了歐洲歷史上皇帝最多的時候,三個半皇帝。

直到後來普魯士王國統一北德意志地區,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帝,奪取法國皇冠,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聯合組成奧匈帝國。


歐洲的三個半皇帝變成了德意志皇帝、奧匈帝國皇帝、俄羅斯皇帝和英國印度皇帝。

一部歐洲皇帝史,大半都和羅馬有關。有趣有趣。

屋大維,同學,你是歐洲皇帝之祖。沒你哪來這麼多有趣事情啊,感謝你!!


阿斗不傻


在英語中,國王是“king”,皇帝是“emperor”,兩者在權力構成上有巨大差別。

不同於東方“朝貢體系”下的“一個皇帝,多個國王”的結構,歐洲是可以有多個皇帝並存的,比如“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崙(法蘭西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俄羅斯帝國皇帝)和弗朗茨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奧地利帝國皇帝)之間在捷克發生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也因為有三位皇帝作為指揮官而被稱作“三皇之戰”。

那麼歐洲的皇帝、國王體系是怎樣確立的呢?實際上,在歐洲成為皇帝的條件相對在東方要簡單一點,只要你擁有一個“大型的”國家(在歐洲),並且統治期間讓國家擴張發展,還受到教廷和民眾的認可,就可以成為“皇帝”。而國王比皇帝實力更小,在國王之下也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有更低層級的大公領主等身份。

古代有東、西羅馬帝國,它們都是疆域廣大持續擴張並受到認可的帝國,因此首腦是皇帝。

中世紀有查理曼帝國和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原本是法蘭克王國,經查理曼大帝東征西討獲得了廣大疆域和民眾認可而成為帝國,分裂後形成了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是一眾小型王國的集合體,在所有國王或更低的領主中,大家選出一個最受認可的人作為帝國皇帝。

“文藝復興”一直到近代,更是誕生了幾個強大的帝國:由英格蘭王國發展成的大英帝國(後衰退為現在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西法蘭克王國演變成法蘭西帝國(後變成法蘭西共和國);由普魯士王國擴張成德意志第二帝國、第三帝國(現為德意志聯邦);由奧地利帝國“奧匈妥協”轉型的奧匈二元帝國(後被肢解為奧地利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捷克共和國等一系列國家)等。這段時期帝國扎堆出現與歐洲殖民世界的擴張行為有關,因此有大量國王晉升為皇帝。中型國家可以保持王國身份如瑞典王國(首腦是國王),而那些小型國家首腦則甚至因為影響力太小而只能叫大公如盧森堡大公國(首腦是大公)。

現代國際環境下,帝國已經消失了。但因為之前英國創造性地搞出了“君主立憲制”,國王、大公這樣的身份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了古代政治體系遺留下來的“尾巴”。

的確,沒有明確的規則條款來確定具體的首腦稱謂,但就像“不成文法”一樣,這種公認的對比身後國家勢力的“認證模式”就是確定首腦身份的方法。


天天種豆子


歷史原因

國王很多,基本只要是個國家都可以叫國王。

但是皇帝這個稱呼就不一樣,常理來說歐洲只有兩個人可以稱為皇帝。這個源於羅馬 ,羅馬後期分為兩個國家東西羅馬,只有這兩個國家老大才能稱為皇帝。


後面兩個羅馬完蛋了,東羅馬拜占庭系,被俄羅斯傳承有了沙皇稱呼。

西羅馬最後被日耳曼人繼承,有了神聖羅馬帝國,老大就被稱為皇帝 。

皇帝好像就是叫凱撒,二戰前德國都還想著神聖羅馬帝國,第三帝國。毛子更是對伊斯坦布爾念念不忘。

當然還有個教皇


現在來說在俄國十月革命後,就沒有沙皇了。

神聖羅馬帝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這四個國家革命後也沒有皇帝,只有西班牙國王有點繼承權可能稱呼皇帝。

所以歐洲有王無皇,只有教皇。

至於英國,一是歷史原因,二是沒那個必要,自己靠自己日不落帝國。


雲中雲山


歐洲最高的元首即皇帝法統追自羅馬帝國,羅馬分解後東西各一個皇帝,中世紀歐洲的西歐國家都是西羅馬滅亡後建立的,沒人敢自稱皇帝,查理大帝加冕皇帝承接西羅馬帝國,而東羅馬皇帝當時還在,東西兩個皇帝自在再無皇帝,西羅馬皇冠後來被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中世紀提到皇帝多指神羅的君主,其餘國家只能稱國王或公爵等。當然,這個皇帝只是個稱號,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管不了其他國。俄國自稱皇帝的法統來自東羅馬,拜占庭被滅後,東正教中心移至俄國,拜占庭的公主又嫁給了俄皇,所以俄國自稱是第三羅馬帝國,東正教的保護者。拿破崙戰爭之後歐洲變樣了,教廷式微,君權神授那一套沒啥用了,中國歷史的現象就出現了,各國都開始稱帝了。法,德也有了皇帝。


Muandkamu


國王和皇帝孰高的問題,在歐洲歷史上就有過激烈的爭論。但後來的事實是成為帝國的國家,即曾經對外征戰討伐的強悍的國家,大多會叫他們的君主為皇帝,印象中除了大英帝國比較低調稱國王,其他羅馬帝國、奧地利德國、沙俄帝國就是這樣,有人說法國也稱國王,我是不認同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法國拿破崙帝國,當初教皇要給他行加冕儀式,他連頭都不肯低一下,直接從教皇手中拿過皇冠就往自己頭上戴了。這一出乎人們意料的作派令全場歡呼“皇帝萬歲!”,於是就在那一天拿破崙成為了法國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