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花30万进的银行,现在月薪3000,这笔账为什么值?

邻居家的女儿张婧在银行已经上班5年了,从刚进去的一个月1500到现在的一个月3000,中间经历了银行业的鼎盛时光薪水在巅峰也曾拿到5000多。

当初花30万进的银行,现在月薪3000,这笔账为什么值?

张婧有时候会打趣说道,“当初花30万进去的银行,我十年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这的确是实话,我曾问她你后悔吗?她笑而不答。

银行业曾是个躺着赚钱的行业,现在实力比较强的依旧是躺着赚钱,而实力比较弱的就过的有点难受了。受到各种宝的冲击,吸储变得不那么简单了,老百姓再不会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钱送给银行。而是进行各种对比,谁家给的利息高去谁家存钱。甚至很多年轻人在银行没有一点存款,把所有的闲钱都放在各种宝中、P2P、股票基金等。

从去年开始,张婧不断被安排去相亲,由于工作原因,虽然说的是朝九晚五,可是每天下班后还是要加班做各种结算工作。实际下班时间都在晚上8点以后了,周六日还常常被安排值班。所以看似光鲜的工作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际圈很小,随着年龄变大,结婚逐渐被提上日程,而相亲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由于张婧的工作性质,小区朋友,亲戚来说媒的络绎不绝。在他们看来,张婧的工作是个公务员“铁饭碗”,又是在银行工作。光鲜亮丽。

在父母的第一轮筛选中,80%的阵亡了。

父母的筛选标准:

  1. 至少大学本科学历;

  2. 工作必须是公务员或者个体老板;

看似简单的两个条件,却筛掉了80%的人,可能有些人站出来了,说做互联网的随随便便一个薪水都碾压公务员。可是想被选上,不存在的。因为在很多父母辈的人看来,互联网就是不务正业。想要跟他们解释清楚什么是互联网难度系数不亚于向一个从没接触过电脑的人说明鼠标双击是什么。(此处没有吐槽的意思,因为本人也是互联网产品狗)

终于在层层筛选中活下来两位,一个是公务员,薪资4000,家境殷实;一个是企业老板,年轻有为。

最终张婧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毫不意外。在父母看来门当户对,在张婧看来,每天他可以接送她上下班,对她也好,这一切都挺好,满足了婚姻的所有条件,父母祝福,两人恩爱。

后来再次见到张婧,此时的她已经有了孩子,脸上是掩藏不住的幸福。再次说起花30万进银行这件事,张婧说:“这是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如果当初我没去银行上班,或许自己也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幸福不幸福不知道。我们常常觉得父母在儿女择偶这件事上思想过于狭隘,可是门当户对本就是几千年不变的道理。这个社会摆脱不掉体制的优越感,有时候活在体制中不见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对于这件事,或许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就像应试教育,很多人觉得弊端很多,可是几千年来证明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才筛选的办法,反观欧美都在学中国的应试教育。

最终张婧还是没有赚回来那30万,可是对于人生她显然是个绝对的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