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么样的人死后能得到谥号?

YANGHUA-2046


谥号是死去的帝王、诸候、大臣(以及一些地位较高的大人物)总得来讲就是给于那些战功无数,功不可没的文武大臣,谥号的起初于酉周,从周穆王开始有谥号之封!当然如果说周文王,其次这并不是谥号,而对于一种称呼。然而在夏商时代,用于帝王不同,多数用于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庆,帝幸等!谥号其在古代是一些君主死后,臣给议论,后太子登基封给父的谥号,这里说到的不包括,秦朝、为什么?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觉得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除谥号,用简单的一世,二世,千世万世来代替。不过传到二世就已经灭亡。直到汉朝恢复谥号!

孙权得谥号



汉高祖时,恢复谥号之后,直到刘协时代汉朝末年灭亡演上三国这个局面,但谥号依然存在,孙权,得一人,周瑜,周瑜以赤壁之战,击败曹军,此得安定一国之后,孙权不建新宫殿,用简沿的旧将军府为宫,至赤乌十年(247)腐朽损坏仍仅武昌宫加以重建,可见爱惜民力,得以为人节俭,说到这些,评价也极为重要,对其人物的口赞有。刘备,曹操,诸葛亮,司马光等。多位赞扬,诸位则是。这样评价孙权!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诸葛亮: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司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止岸之惜,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扰魏贱不能渡江,非力有除而利不取也。

难于得到这三人的评价,不仅仅三人的赞口,后人也无数赞同!孙权能封谥号,吴大帝,也是在中国最绝不仅有的。

谥号不仅在三国以上有,且直到清朝都有在用,君主有,臣也有谥号,当然在古代最尊贵的谥号,而清朝仅有八位获得过。这八位包括有、

汤斌得文正号



汤斌(公元1627—1687)清初理学家名臣,崇祯十四年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公羊)等书,然辅导太子,改任工部尚书,朱一月忧惧而死,著有(汤子蛊书)等

汤斌得文正也是情有可在的,以汉人知识率入满清并推行了文化政策,生活中也是那般的简朴,为当世人称,一生清恭谨,体恤民艰,弊绝凤清,同称,伪道学,当官的汤斌,也是为民着想,为官清正,百姓称,天下第一清官,被这所称,岂能不为文正也?

刘统勋被封谥号



刘文正(1698——1773)字廷清,号尔纯。(1724年)中进士,历任于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刘文正官至宰相,四十余载清正廉明,敢于直谏。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的一天上朝暴时死。

当然刘统勋也以“计利应计天下利,成名当求万世名”,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计天下,得万世名。不愧是刘统勋,连乾隆皇帝都感叹失去股胘忠臣,可惜也,皇帝都难受不已,感到惋惜,如此大臣、忠臣、忠国爱民,封谥号刘文正也言之有理

朱珪能获文正



出生于1731年,死于1827年

然而,朱珪为官清正、端肃当然,也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是个爱民如子的清官,嘉庆皇帝曾评价有内有守,无伪无私,朱珪去世时,嘉庆痛苦失声,死后属于最高级别的谥号。朱珪的一生清贫,最后被皇帝封为“文正”谥号,又怎能不体现朱珪的清廉!

曹振镛的谥号



公元(1755年—1835年)字俪生,号怿嘉

这位曹振镛也不是一般的人,在朝中做官五十二年,史料中说,曹振镛用法,多磕头,少说话安稳的走过三个朝代皇帝,当时人们称之为,巧官,在曹振镛死时,道光帝得知,十分悲伤,还亲临吊哀,则赐谥号,文正,入祃贤良祠。

杜受田的谥号



1788年——1852年咸丰帝师,清朝重臣,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

谈清廉,杜受田,爱民如子,忠孝两全,难得的一见,有着“不染似连花,经世何妨出世,真如水月,禅机既是文机,被多人所赞,无穷的哲学和辩正法”死后的杜受田,咸丰帝得知后。十分悲痛,然后予谥文正。

曾国藩受谥号



公元(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条生,是一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相对来说,曾国藩对,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得到深运的了解与影响,世称,晚清中兴四大臣,所说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在1872年3月12日,去世,去世后被后世人称,曾文正,得以功有成名。

李鸿藻的谥号



公元(1820年—1897年)字兰荪.、号石孙,河北保定人。

在同光同年的,清统领袖,晚清主战浱重臣之一,在鸿藻时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直到最终李鸿藻代表清朝与日本签订表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过在李鸿藻的日志能看出来,这辱国条约,也是被逼无奈,其次在民众心中,李鸿藻也是一位爱国之人,死后任得谥号,

孙家鼐最后一位得谥号



生于道光七年(1827)1909年去世,

在清朝末年,清困民穷,李家鼐提议,国家要强,民族要兴旺,李家鼐提出,首先要开办学堂,在那年代有着这样思想,已经足以呈现李鸿藻的才华,得谥号,不足为奇。



总之在古代中,谥号,除帝王之外,还有诸候,大臣(以及地位高的人物)可拥有谥号,正如孙权,则是吴大帝,是众多人的口赞而得谥号,相比下,清朝这八位就不一样,这批大臣,忠臣,都是通过皇帝的认可,才得以封号,所见,古代人,只有能被世人赞不绝口,才真正能成为,明君,清官,的谥号!


2史感


所谓谥号,指的是人去世之后,后人用比较简短的文字对其的一生进行概括性的评定。谥号最早起源于西周。秦朝时期,秦始皇将其废除。而后到西汉时期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

一般来说,谥号多见于古代的帝王、诸侯以及官阶较高的王公大臣等。例如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是唐文帝,顺治帝福临的谥号是章皇帝。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下一任皇帝参与下拟定的,而末代皇帝的谥号则是由下一个朝代的帝王追赠的,比如东汉的最后一任皇帝刘协,他有两个谥号、一个是曹魏政权追赠的“孝献皇帝”,另一个是蜀汉政权追谥的“孝愍皇帝”(因当时盛传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

除过帝王,一些功绩卓著的王公大臣也会有谥号。这些谥号一般是由礼部官员拟定,再由皇帝进行赐谥。例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赴任途中去世,宋仁宗亲赐谥号“文正”,追封其为楚国公,并亲书“褒贤之碑”。

除过上面的几种谥号,还有一种私谥。私谥指得是有名望的人在去世之后,其亲友给予的谥号。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在去世以后,友人给予其的私谥为“靖节”,因而后人也可称他为“陶靖节”。

最后,在谥号的拟定方面,大致分为三类:具有褒奖意义的上谥法(贤、文、武、恭等);具有怜悯意义中谥法(怀、哀、愍、悼等),具有批评意义的下谥法(戾、炀、灵、厉等)。


环球网


在写正文时我们先插一个小知识点,这个字“谥”念是shi而不是“yi”,小编就经常念“yi”你们可不要学我啊!那么什么是谥号呢?

所谓“谥号”就是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皇帝,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的谥号,用来概括一个人物的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