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中的河南菜,性情中的河南人

很早之前就能在网络上看到针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也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通过各种方式看到关于对河南人的谩骂和调侃,心里不由得疑惑起来,河南人这是招谁惹谁了,为什么极个别的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河南人,任何地方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不应该专门针对河南。

性情中的河南菜,性情中的河南人

河南,古称中原、中州,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也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河南地区一度是各种先进生产方式以及先进文化的代表。饮食文化是众多河南先进文化的一个分支,有"烹饪鼻祖"和"中华厨祖"之称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洛阳。

可惜的是,中国十大菜系(苏菜、鲁菜、川菜、粤菜、赣菜、浙菜、湘菜、闽菜、徽菜、楚菜)中并没有河南菜(豫菜)的身影,个人浅见主要是因为河南菜(豫菜)相较于其他各菜系并没有强烈突出的特色和风格,在豫菜里,各种口味以相融、相和为度,绝不偏颇是基本原则,应该说,“和”是豫菜的特色,调和鼎鼐,包容五味,豫菜代表着相当程度的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蕴含的中庸特色。

性情中的河南菜,性情中的河南人

鲤鱼焙面是"糖醋软溜鱼焙面"的简单叫法,它是河南一道传统名菜,也是豫菜代表菜之一。

据说在清代光绪年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避八国联军从北京一路到了开封,在开封停留一段时间,开封府知府为了向皇帝和慈禧太后表示忠心,专程派人去往长垣县城召请名厨为皇帝和太后做饭,名厨当场施展,做了一道"糖醋熘鱼",皇帝和太后吃后,称赞不已。慈禧太后高兴地说:"膳后忘返"。

性情中的河南菜,性情中的河南人

1930年,也是在长垣,一位名厨受到鲤鱼须的启发,将细若发丝的龙须面用油炸过后盖在做好的"糖醋熘鱼"上面,创作了"糖醋熘鱼焙面",这种做法不仅发扬了河南地区吃面食的传统,又丰富了菜品的神采和想象力,在这之后,鲤鱼焙面逐渐风靡开来。

鲤鱼焙面有着严格的制作工艺。鲤鱼必须选用开封黑岗口至兰考东头这段黄河出产的鲤鱼(且重量不能超过一斤)。将鲤鱼切成花纹,下入热油锅内炸透;加以白糖、香醋、姜末、葱花、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用旺火热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和油炸好的龙须面,最后泼上芡汁即成。

性情中的河南菜,性情中的河南人

河南当地有一句俗语:“前门迎客,后门借米”。河南人同河南菜一样,处处都透着一种真诚、包容、性情的风采。

性情不失特色的河南菜,性情不失特色的河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