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新片《我不是藥神》揭示哪些社會現象?

天天8131116894453


 “明明有藥可以治,但偏偏買不起……”

  “社會上弱勢群體需要被關注,尤其是白血病人”

  “今年開始,中國對進口抗癌藥物終於零關稅了”

  “社會矛盾暴露地淋漓盡致”

  影評像傳單一樣漫天飛舞,一部“笑著開始,哭著結束”的電影讓7月初意外的喧囂。一方面,《我不是藥神》不僅帶來了觀影效果上的觸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社會問題、醫藥行業的深思。電影終究是在用藝術的方式在聊商業。當所有目光指向了不透明的醫藥行業,每一位觀眾都想找到一份篤定的答案。

  回過頭來拋開感性因素,客觀思考下:《我不是藥神》電影單獨事件的背後,整個醫藥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機會到底是怎樣的?行業發展到現在,背後的資本推手們到底是如何看待存在的問題呢?

  7月5日,由投資界舉辦的線下沙龍——醫藥投資大年的那些坑,共同聚集了醫療界的重量創業者和投資人,撕開面紗,一起迴歸真相。

  遲遲不降的進口藥價格

  電影裡4萬元一瓶的“格列寧”讓人吃得傾家蕩產,這並非是誇誇其談。

  十幾億人口的中國,進口藥物的引進需要註冊審批。能拿到進口註冊證的一般為巨頭醫藥公司。藥物的專利權、定價權都在這些巨頭公司的手上。

  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巨頭公司們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的藥物專利期其實只有20年左右。在“藥物稀缺度就是金錢”的醫療領域,巨頭公司依靠專利壟斷市場的時間是有期限的,時間一過,仿製藥就可以合法生產。因此專利保護期內,在賺錢的問題上絕對不會手軟,定會高額定價,把成本賺回來。

  除此之外,國內對絕大部分進口藥物收取5%左右的關稅。就在今年4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5月1日起,28種進口藥實行零關稅政策,但是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中國對藥品徵收的增值稅並沒有免,和普通商品一樣是17%。

  醫院還有約定俗成的15%左右的藥物加價。雖然去年7月,藥物零加成政策已經實施,但是進口藥卻受不到政策的雨露。

  這些都是透明且公開的加價流程,而那些定價盲區、不透明的定價之處勢必要給進口藥的價格上抹上一抹重彩。所以中國的老百姓吃不起進口藥,才會赴湯蹈火去國外,尋找自己的藥神。

  解決問題三重奏:原研藥引進、仿藥上市、自主研發

  “徹底解決用藥難跟貴的問題,還是要回到醫藥產業構建與扶持上,醫藥是個慢行業,其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通常有三步:第一步是原研藥引進,醫保給予適當支持,第二步學習模仿,仿藥一致性評價保證質量,成本控制確保病人能支付得起;第三步國產創新藥自主研發,從Me too 到Best-in-class,直至First-in-class 。近幾年中國國產的新藥發展有了很大的空間,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國產新藥發展與國外優秀團隊的迴歸,促進了醫藥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清科資本合夥人喻聚蓉對當下國內藥物的環境做了一個概況總結  

  醫保談判

  

  在醫保問題上,自2016年和2017年兩輪國家醫保談判,已經大幅降低了十幾種抗癌靶點藥的藥價,並納入醫保目錄,其中包括格列衛、赫賽汀、美羅華等療效確切且價格高昂的藥品。

  “其實從生產成本上來講,國內是比國外低的。”專注於生物醫藥健康的早期投資的冪方資本合夥人梁佔超直言,每個新藥進入醫保之前,產品定價需要和醫保談判,比如赫賽汀從5300降到了1999。醫保是有壓力的,但是必須要實行以價換量的策略。這是患者、醫保和藥企三方的妥協,但是這個過程一定能推動未來創新藥的繁榮,給國內患者帶來更加優惠的治療方案。

  華蓋資本醫療基金投資總監張國璽也表示:雖然最新的藥在短時間沒辦法進入醫保,但隨著產品的週期發展,會逐漸加入醫保,以價換量。

  仿製藥出現

  仿製藥不僅能起到顯著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同時能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扭轉防治態勢。

  華蓋曾經投資的復宏漢霖就是一家以生物類似藥為特色的公司。創業的初衷是,一些國際大公司的生物製藥產品即將要到專利期,而中國由於醫保政策的收緊,需要有類似療效但價格更低的生物類似藥出來。目前復宏漢霖自主開發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有望成為中國首款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

  華蓋還投過一個項目,之前這個項目在美國做到了臨床二期,後來投資了拿到這個項目在中國獨家權利的團隊,同時還有其它創新藥開發。公司的估值翻了好幾倍,因為背後有著名的科學家、有團隊在支撐。

  所以對華蓋來說,一是選擇國外頂級的科學家團隊到中國創業的項目;第二是國外已有但在中國是第一家最先有的項目。

  

  自主研發

  電影裡用藝術的方式刻畫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現象。但是片子中的藥品研發公司卻容易被帶上“奸商”的高帽子。其實客觀分析,國內醫藥的研發,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從1到100的需求爆發性增長的過程,卻沒有看到從0到1研發過程中的艱辛與投入。

  德勤在2017年上半年發佈的醫藥報告中顯示,在對全球12家大型製藥企業的持續追蹤結果顯示,巨頭企業的藥物研發投資回報率在下降,但研發成本卻在飆升。巨頭們將一種新藥推向市場的平均成本已經從2010年的11.88億美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19.92億美元。而時間成本竟然達到平均耗時14年!

  “我想強調的是,每個創新藥的第一粒藥片研發都是上億美金,如果不尊重知識產權的話,誰去創新?沒有創新的時候,疾病的治療進展就停在這了,這是絕對不行的。”冪方資本合夥人梁佔超直接表達了自己的觀影感受。

  中國有很多自主研發的公司,他們一直努力跑在國際行業的前面。

  冪方投資的天廣實是國內生物藥創新與產業化的代表型企業,公司專注於抗腫瘤抗體藥物的研發創新,擁有國內獨家的抗體技術平臺,包括在全球與羅氏和日本協和麒麟齊名的三大ADCC增強專利技術之一的巖藻糖敲除平臺,以及國內唯一的KIH雙功能抗體平臺。目前平臺已經成功開發了3款Best-in-class的藥物進入中國二期及三期,美國臨床也在同步申報中。除了已經進入臨床的產品,公司也有多款獲得國際PCT專利的全球新藥在準備申報臨床。公司團隊曾在Genetech、Merk等國外行業巨頭的早期研發和藥物工程等部門擔任要職多年,是國內少有的同時具備創新研發和產業化能力的團隊。擁有國際頂級的科學家團隊、核心研發技術、持續產品創新能力以及穩健的企業運營,都是冪方能夠在天廣實早期階段就投入數億人民幣的重要原因。

  其實尊重患者和保護創新並不對立。研發一種創新藥,也是一場遊戲。但打破了遊戲規則,研發新的救命藥動力也就不復存在了。

  “我投給創業者的錢,他拿去理財了”

  每個行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價格抬高,資本盯緊的醫藥領域。

  醫藥投資階段也比較長,是一個很慢的行業,從研發到臨床、到生產、到銷售,中間還有一系列的申報工作。當國內醫藥的投資人成批成群的出現,當藥物品種種類越來越多,當藥物滲透的範圍越來越廣,療效無法評估,無法驗證的時候,一些坑已經在那裡準備好,就等你跳下去了。

  “我們其中一個項目,投的錢,創業者不捨得用,拿去做理財了。結果項目推進很慢,別人都跑到前面了。”一家機構向《投資界》講述了自己曾經跳進的一個坑。吃一塹長一智,她之後深刻地悟出了一個道理:早期項目的人很關鍵。首先要捨得花錢,捨得花錢是一個本事;怎麼佈局、規劃,把人才引進來,是一種能力。

  弘毅投資方認為,人當然是資本方看中的一個因素,不過從產品的角度來講,醫藥仍然要回歸到臨床或者疾病的本身。弘毅投資的天境生物就是一家採用內部研發加產品引進的雙驅動藥物研發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2.2億美金C輪融資。公司聚焦於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療,天境生物計劃2018年在中國和美國申報啟動多項臨床試驗,包括臨床二期及三期階段項目。天境生物的創始人之前還是石藥的職業經理人,經過多年的磨合與觀察,這樣的投資他們更放心,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投後幫扶上。

  “我覺得成功項目的一個標誌是變現或者退出,我覺得現在沒有變現,一切都不好說。”上海建信資本投資總監閆豔嬌一句驚醒夢中人。

  對建信資本來說,陪跑微芯生物經歷了從無到有直至IPO的過程。即便當時的風險很大,但是仍然咬牙投進去了,後來的發展驗證了投資的成功。企業有技術、有韌性,隨時都有辦法解決生存的問題。建信資本也喜歡看企業的發展趨勢和空間。

  醫療行業的投資是一個慢功夫。尤其是對於沒有那麼多數據和臨床階段的表現去做判斷的早期。這時候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就需要雙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陪君長征8萬里。

  新藥公司的估值泡沫 

  以前在美國看項目,覺得美國的項目特別貴;現在投資人從中國去美國再看,就像大白菜價格一樣,特別便宜。

  不可否認,國內大部分的創新藥企業的估值都是偏高的。這與當下資本一窩蜂地看生物藥板塊有直接的關係。

  “確實存在有一些資本在空抬物價。”華蓋資本醫療基金投資總監張國璽呼籲資本市場在未來還是要將創新藥市場的估值迴歸合理。創新藥的產品和團隊,是估值多少的基礎,一切都要回歸到產品本身、市場本身。張國璽建議國內的公司應該多和國際上的公司做對比,擦亮眼睛,看清這個領域的競爭格局,用相應的估值模型進行參考,將國內的創新藥估值迴歸到合理的範圍內。

  不過有的頭部公司估值高,是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呢?

  “創新藥估值高,但其估值模型和方法學基本一致,這並不是說中國的創新藥企業就貴的離譜。”弘毅投資投資總監李林認為,好的企業好的團隊,往前推進確實需要很多資金的。當一個團隊能夠找對方向,資本方給了他足夠充足的資金,那麼在推動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有家公司創始的時候並沒用產品,通過給到資金,花了幾百萬美元從國外買來,之後這是團隊迅速推到臨床試驗。如果真的有一天,產品的成效超過了美國企業,那麼這將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投資。”

  不過我國高水平的臨床試驗機構資源緊張,目前只有712家左右具備資格,保守估計,臨床試驗機構數量在2018年達到約830家才能滿足臨床試驗需求。

  醫療機構和醫生從事臨床試驗的動力不足、配套體系缺失也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三甲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中,僅有兩項條款涉及臨床試驗,其中藥物臨床試驗權重極低。

  韓國2012年專門推出了研究型醫院建設項目,計劃十年中投入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其臨床實驗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可以達到5%~9%,這和中國的現狀有較大的差異。

  “比較起測序行業,新藥平均估值其實還算好。現在研發品種的成本太高了,漲了1.5倍。臨床的成本也在漲,單單一個臨床總監年薪就達百萬。這些成本擺在這,如果要說估值過高的話,那我覺得這個行業應該算是一種繁榮吧。”上海建信資本投資總監閆豔嬌對市場有著另外的理解。

  結語

  當下整個醫藥行業,大分子藥、小分子藥、細胞治療被資本持續加持。從專業到商業、從創業到投資、從研發到臨床實驗……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高度關注醫藥板塊。而從退出的角度來看,港股上最新要上的項目也受到了緊密的關注。

  隨著海歸的增加,更好的生物藥企孵化開始迅速成長起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醫藥投資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階段。

  當然,每個人對《我不是藥神》這個電影都有自己的打開方式。電影裡面用一個社會現象引發行業的思考,社會已經開始審核起藥品研發的規則,加大要對專利藥和知識產權的重視。

  但是隻求吃藥,只摘成果,不重視過程,對於整個國家的醫藥產業並沒有幫助。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是,希望國內能夠有一個健全的醫藥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的機制,讓所有的醫藥都普及化,不再封神。


投資界


1.在任何行業,很難兼備職業和良心。

比如說當一個警察,職業要求全力辦案,一切行為符合法律規定,抓拿藥販子;良心要求對藥販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挽救眾多白血病人的性命。


比如說當一個醫生,職業要求合法合法合理用藥。禁止向病人推薦違禁藥品。良心要求對用不上原產藥的病人,仿製藥也是一條生路。不然民間不可能有人知道仿製藥的存在和療效。


2.有的人是註定是盧瑟兒,但是他是個好人。

比如說電影裡面裡面的黃毛,乾淨的靈魂、仗義的性格,難道不是好人嗎?可是農村家境、不幸患病,活下去都難以為繼,他也會做出搶藥的事情。生存沒有憂慮後,也只是能卑微地工作,永遠和世俗的成功定義無緣。

比如說電影裡的思慧,為了女兒淪入風月場所,靠靠著跳鋼管舞維持母女的生活。跳鋼管舞的舞女,哪有什麼成功可言,不就是別人口中不乾不淨的女人嗎?可是比起那個得知女兒得病就逃跑的爸爸,究竟誰才是好人?



3.實現靈魂的自我救贖,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

電影里程勇的選擇改變,看似不可理解。對,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個唯利是圖、毫無同情心的loser,最後會轉變為寧願貼錢而且冒著坐牢風險給白血病人買藥的大好人。唯一的解釋是,他成功了,實現了物質的最大滿足,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想要做一個好人,想給兒子立個榜樣。如果他還是原來那樣為一天三餐發愁的小市民,一定很難有這樣的覺悟。


大概就是這些。


婦產科小超人


一、同情是不是可以成為違法的藉口?

理性的看待問題,我不是藥神確實博得了大多數人的同情,正如電視中的臺詞一樣——誰能不生病呢?所以,影片已播出,醫藥公司就得到了大家的口誅筆伐!但我想說的是,同情不能是違法的藉口,生病也不能是山寨的理由,既然規則是大家制定的,也是我們同意遵守的,那麼不論怎樣,我們都應該把遊戲規則遵守到底!但看看哪些違背規則的人,反而被歌功頌德為挑戰權威挑戰不公平的正義的化身,我們又能作何感想呢?


二、解決吃不起藥的根本到底是什麼?

解決吃不起藥的根本真的在於醫保報銷?在於降低關稅?個人倒覺得不是這樣,商業保險作為醫保的有效補充,應該得到大力的提倡。知道為什麼醫保現在年年虧空嗎?一是繳費基數太小,使得醫保總額數量太小,也就是我們通俗的將——收到少!其次就是醫保花費巨大,不管是怎樣的花費,套保也好,被誰誰誰花也好,終歸一點就是醫保開支巨大,通俗的說就是——花的多!最後就是醫保投入,這個我就不舉事實了,舉例子估計文章通不過審核!正是因為三點,收的少,花的多,投入少,才使得醫保只能夠保障基本醫療。事實上各國的醫保也基本上是保障的基本醫療。而剩下的非“基本醫療”,幾乎都是靠商業保險來支撐。但我國的商業保險還沒有發達到那樣的程度,而且去買商業保險的人還沒有那麼多,就出現了吃不起藥的社會現象。


三、大多數人同意就是正確的嗎?

談到民主,有人說,民主就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因為大多數人同意,而少數人不得不服從少數人,這部分少數人就是被大多數人專政的那部分人。而《我不是藥神》正是戳到了大多數人的痛點,才使得大多數人產生了共鳴,但是不是大多數人產生共鳴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山寨藥品?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外國代購?是不是就意味著藥神的勝利呢?其實道理非常的簡單,十個人中有一個人有一樣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東西,沒有這樣東西的九個人商量說,把那個有這樣東西的人毒打一頓大家把他的東西分一分,九個人就同意了!這九個人是民主了,但你願意做哪個第十人嗎?莫以大多數人的同意扼殺了小部分人的權力,而醫藥公司,在這裡就是那個沒有話語權的小部分人!


還是那句話,既然我們同意了遵守遊戲規則,那麼我們就應該堅持到底。我也同情所有的弱者,我也極有可能就是那個需要吃這個藥的人,但我內心深處的吶喊告訴我,以上才是我認為最正確的想法!


你們覺得呢?


心健康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中有很多情節讓人引發深思,有網友說當你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笑的有多開心,可能就會哭的有多傷心。



在電影中的那個年代,資本家壟斷市場,高抬癌症藥物的價格,使得許多經濟條件不濟的癌症患者吃不起藥,以及原本條件尚可的家庭被吃垮。於是就出現從國外偷買"假藥"的情況。

癌症患者在國內面臨哪些困境?

1:癌症患者在不同醫院治療的過程當中要不停的排隊,掛專家號困難,很多理想的醫院床位又緊張。如果想要轉院治療,可能還會出現許多障礙。所以癌症患者在國內會出現看病體驗差的情況。

2:高昂的治療費用,許多價格高的藥物沒有納入醫保,還有醫保報銷不高,比如普通門診不給報銷,只有住院才給報。給家庭造成的負擔讓患者心理壓力增大。

3:患者在諮詢醫生的時候,由於雙方見解度不同,還會出現患者不能理解醫生的講解。醫生接診的人數比較多,患者掛號諮詢的時間卻只有十分鐘不到。


KK健康


太多了,《我不是藥神》裡面,牽扯到的社會問題,我給大家羅列一下吧:

1. 離婚率高,孩子跟誰,單親爸爸的問題;

2. 男主角家暴打老婆的問題;

3. 市面上濫用壯陽藥、影子市場的問題;

4. 男主角老爸生病,體現了社會養老體系缺陷、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5. 呂受益跑來找男主,求男主進貨,體現癌症病人吃不起進口藥、醫保制度有缺陷的問題;

6. 男主跑印度走私,用漁船運貨,體現了我國海關檢查仍有漏洞的問題;

7. 男主拿完貨回來在醫院門口賣,鏡頭掃到周圍藥販子不計其數,體現醫藥亂象;

8. 男主兩人去找QQ群主,看見她跳鋼管舞,體現地下舞廳涉黃表演的問題;

9. 黃毛生了病怕連累家人跑城裡殺豬,體現了農村……太多問題;

10. 程勇發達了以後暗示譚卓上車送她回家,體現了職場潛規則的問題;

11. 賣假藥的販子召集患者開藥物推廣會,體現了假藥猖獗,醫療亂象問題;

……

後半段劇情,呂受益自殺,程勇重新賣藥,浩子頂罪,程勇奮力最後一搏,法庭陳述,病人圍街相送,都只體現了一個問題。

就是影片主旨的那個問題。



陳諾


點映了《我不是藥神》。揭示了很多,善良可以違法嗎?救命可以盜版嗎?目的好就可以遊離於法律之外嗎?

印度仿製藥這個事情,說明印度政府為了爭取民意,真的是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客觀的說,有點不擇手段,而且,其實是不利於人類科技進步的,以鄰為壑的自私行為,雖然我們也想自私的把別人的發展成果強搶,可是違反基本的尊重科學的剽竊行為,不值得效仿。

我關注陸勇很久了,因為,幾個曾經的戰友離開醫院,與他軌跡相似……醫療就是個拷問人性的領域,曾經以為謹遵生命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就能濟世救人,二十年來回首發現堅守真的很難。

影片確實是好影片,主旋律電影不是非要說現在有多好,只要是告訴我們人要善良,要真心的去幫助別人就很讚了。小人物們充斥著各種無奈,經歷著各種心酸,面對生死,面對別人的生死,最終都選擇真誠的盡其所能的奮鬥。

細想影片中就沒有一個徹底的壞人,想掙錢的救贖自己,冒險違法是為了救人;製假藥的,堅持跟政府周旋是為了救人;搶藥的是為了救人;連那個假藥販子都浪子回頭義氣了一把!警察們糾結徘徊,終於網開一面;最差表現是外企藥廠,只展現了唯利是圖的一面,沒有公允的照顧他們研製藥品的功勞,略有偏頗吧。為影片點贊!

很榮幸仍在堅持做好人,做好事!

至於陸勇,我不去猜測主觀或者目的如何,只要客觀的幫助到了病人,就是個當之無愧的好人。祝福所有奮戰在醫療戰線的朋友們!也祝福所有堅強奮鬥的病人們!

看病如何省錢?

用醫保藥、進試驗組、還有……

很多人在抱怨“看病難,看病貴”,其實國家已經為避免患者看不起病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別是醫保覆蓋不斷增大,檢查費和藥價都比很多國家便宜,只是有些時候大家利用的還不夠充分,現在我們分享一些看病中的竅門。特別感謝美中嘉和各個病種微信群中的病友們每天交流的看病心得,很多經驗都是久病成醫的精華啊。

首先聲明,生命所繫,性命相托,看病絕對不能以省錢為第一目標,首要的一定是選擇嚴謹規範的醫療。旁門左道我們是不提倡的,比如找熟人不掛號沒有尊重醫生的專業價值,欠下的人情債總要還的,也不可能總有熟人;各種逃費都是違法行為,我們堅決抵制;從各種地下工廠找原料藥甚至自己配製是非常危險的,質量無法保證,我們也不建議。

省錢大作戰,現在開始。

第一步:掛號

看病時我們幾乎沒有選擇,有切膚之痛催促著必須處理,壓力山大中病急亂投醫,難免會忙中出錯。提醒一下沒有就醫經驗的朋友,出發去醫院前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儘量選擇醫保定點醫院,以北京為例,每年會宣佈醫保A類醫院,這些是不用選擇就可以直接報銷的,今年有19家;此外,自己還可以選擇四家定點醫保醫院,建議挑選就診方便的,比如離家近或離單位近,口碑好的。專科醫院(包括腫瘤專科醫院、中醫院等)不用選擇就可以直接報銷。

二是要積極配合分級診療。以北京為例,改革後各醫院掛號費差距更大了,三甲醫院普通主治醫師50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100元,甚至特需號有1000元的了。相對於醫生的知識積累,價格並不高,只是對於我等吃酸奶習慣舔乾淨瓶口的節約型人才,平時看病還有更物美價廉的選擇,比如社區醫院可以開具大部分常用藥品,普通號最低才1元,醫保還能報銷1元……

選好醫院後,就要去掛號了。平時對醫院熟悉的還好,對於大多數見到醫院繞著走,小病全靠咬牙扛的普通人,很容易出現進了醫院都不知道掛什麼號的尷尬。據數據顯示,我國患者平均看一個病會掛2.5個號,也就是說大部分是錯了又改的,極大的浪費了患者時間和醫療資源。

掛號選科室有兩個竅門,一是直奔諮詢臺,那裡有護士答疑解惑,我發現即使是人潮湧動的全國知名大醫院,諮詢臺這裡也沒見有排大隊的,可見大家利用不多,這個竅門中的竅門是,優先找年紀最大的護士諮詢,因為她們能更深刻的理解醫院各科室能解決哪些問題,這個時候漂亮真的不重要,你懂的。第二個竅門是如果實在不知道,諮詢臺也沒問到怎麼掛號,就給一個靠譜的醫生護士朋友打電話求助,學醫不易,他們都經歷過科室輪轉,總會告訴你該掛哪個科,即使有出入也總比自己猜想的準。

選好科室後,就是選醫生了。很多人都想我大老遠跑一趟,就得找最好的最貴的,感覺上似乎最貴就是最好,其實還是要看具體情況。比如是在老家就診斷了,病比較重,治療也複雜,這次帶病人也帶齊了資料來找權威意見,那麼就要去權威醫院找權威專家。這時能掛到專家號最理想,可以通過網上或者電話預約,預約困難的可以選擇特需門診,或者醫院的國際中心或會診中心,會比門診專家號貴,但通常能更快捷的解決。

還有很多時候是自己有點不舒服,還沒做什麼檢查,這時其實最好去掛普通號,因為第一次看病,需要身體檢查、開各種檢查單,等拿到結果往往已經是下一次看診了。普通號能更快的解決問題,如果醫生髮現病情重,會帶你去找更有經驗的醫生,相當於走了內部快捷通道,甚至直接安排住院,總之,靠譜的醫院會有流程保證不耽誤病情。

第二步:檢查中的經驗

檢查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更清楚的瞭解病情,對於腫瘤來說,需要抽血的檢查有血常規,血生化(包括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凝血機能等,其中血液生化最好空腹,所以不清楚的情況下早上最好空腹去,以避免為這個檢查第二天再跑一趟。

如果同時開了幾項檢查,可以統籌安排,一個檢查約好後,如果需要等,就先去約好下一個檢查,一般來說抽血不用等待很久,可以稍晚一點預約,建議先去約CT、核磁共振、超聲檢查等,這些檢查有時晚去五分鐘,就會晚安排一天,因為上午門診會有各科室的大量病人集中去預約,所以,儘量拿到申請單,交費後就先去約好。

從這個階段開始,就已經有了最佳省錢利器的用武之地:臨床試驗。

對於已經明確診斷的患者來說,如果能參加合適的臨床試驗,是最幸運的。這裡有最權威的醫生把控病程,有嚴格流程管理試驗期間的治療,有完善的試驗設計包辦了各種檢查,有機會用到最新的藥物,而且,大部分的檢查和治療都是免費的!我們已經沒有比免費更省錢的途徑了。

臨床試驗的另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就是可以提前接受最新的診療項目,所有的新藥,新療法在正式批准應用前,都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檢驗,通常比普遍應用可以早2~5年,對於病人來說是寶貴的機會。

病情診斷後,您就可以問醫生,有沒有合適的臨床試驗推薦參加。

第三步:手術相關

腫瘤病人最主要的治癒手段就是手術。這個階段可以省錢的最重要辦法就是不給紅包。如果遇到不給紅包就不安排手術的醫生,趕緊換一個吧,小命就一條,交在這樣的人手裡,麻醉都不敢閉眼啊。大部分醫生都是有良好醫德的,普遍給紅包的陋習會腐蝕原本純潔的醫患關係,單純的手術因為錢的介入,會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不利於醫生專心把手術做好。確實有些地方有送紅包的習俗,我們多方驗證的結果是,絕大多數醫生都不認可這個陋俗,對於沒有給紅包的病人,一樣會盡職盡責,因為醫生更看重聲譽,周圍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看著手術的過程,決不會馬虎敷衍的。

其次,就是聽話(遵醫囑),術前、術後讓不吃東西就不吃,讓翻身拍背就忍著疼翻身拍背,讓下地活動就堅持活動,這樣可以避免大部分術後併發症,就不會多花冤枉錢了。

第四步:放療、化療相關

放射治療現在有太多不同設備,不同治療項目,多數都已經進入醫保,這部分就非常的物美價廉,包括很好的技術比如三維適形,調強放療等,報銷比例常常在80%以上。而各種放療設備多數情況下沒有本質差別,有些各種“刀”,名字上有賣相,其實治療效果基本類似,如果醫保還不能報銷,就不用特意去選擇了(詳情請參考《寶刀藏造化,幾種放療設備的因緣際會》)。其他一些特殊政策要因地制宜,比如北京的伽馬刀只有在天壇醫院做才給報銷,我等小民也只好排隊選這個能報銷的。

化療藥品在不同醫院報銷比例略有差別,只好自己選擇。其實最明顯的差別是進口藥和國產藥。這個顯示了我國的製藥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確有差異。我們看到的主要差距是副作用,主要的治療作用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國產藥同樣能達到治療效果,只是有些進口藥確實能顯示出比較輕的不良反應。從經濟性考慮,可以先嚐試國產藥,如果有效,不良反應也不明顯,那麼就堅持使用;如果反應很重,那麼下個療程再換進口藥試試,這個就要結合具體情況量力而行了。

此階段性價比最高的方法,還是加入臨床試驗。

臨床中各種藥物試驗是最多的,放療也會有一些,病人可以放心,能進入到醫院請病人參與的臨床試驗都是已經經歷過基礎試驗、藥理試驗、毒理試驗、有效性試驗等,通過了倫理委員會充分論證可以為參加試驗的病人帶來益處的,對治療有效,也就是說不論是分入試驗組還是對照組,都會有利於控制病情的臨床安排,不會耽誤治療的,而其中的必要檢查和用藥都是免費,一定別錯過機會。

第五步:康復期

這個時期最長,面臨的各種靠譜和不靠譜的消息最多,原則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遵醫囑堅持治療和複查,增強體質。以下是幾個要點:

1、避免保健品;

2、避免不必要的營養補充劑,包括補鈣、維生素啊,如果很擔心營養不良就先到醫院檢查,如果不缺就不補;

3、如果醫生說病情穩定,不用持續治療,就不要非去不斷的治療,不必要的治療有害無益,堅持定期複查即可;

4、繼續爭取參加臨床試驗的機會。

在這個階段,治療迫切性降低,病情穩定了,提醒那些參加臨床試驗的朋友們,要堅持完成項目,對病人恢復有利,也給辛苦陪伴的醫生、護士一個守約的交代,不要過河拆橋,病好了就不配合做檢查,不提供信息了。因為病人中途退出或不配合而造成試驗數據不完整會給醫學發展造成很不好的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其他病人及時獲得最新的治療方法。

我們講了這麼多省錢的辦法,不是摳門,而是現實壓力。2017年,“價值醫療變局——中國腫瘤患者服務升級”課題成果顯示,經過醫保報銷之後,腫瘤患者接受診斷、治療的平均總自付金額仍高達14萬元,若是接受靶向治療,平均總花費約為22萬元;分別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75倍、2.7倍。這顯示出,癌症患者的診療費用實際遠超出家庭支付能力。我們不能以慷慨的藉口去揮霍,我們需要把有限的積蓄高效的投入到最合理的治療中,而且,我們也希望不要給家人造成負擔。

總結一下

1、至少與一個靠譜的醫生或護士做朋友

2、選擇嚴謹規範的醫療

3、最佳省錢利器:臨床試驗

4、謹慎保健品和營養補充劑

5、提前計劃好保險,堅持參加社會醫療保險

6、最省錢的方法是做好預防、不得病

要減輕腫瘤患者的醫療負擔,還是要依靠國家政策。國務院決定,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國務院還提出將大幅降低增值稅,採取政府集中採購、將進口創新藥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等方式,並研究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多措並舉消除流通環節各種不合理加價。

人社部與相關企業進行了國家醫保價格談判,並將談判後的藥品納入醫保,這其中就有不少進口抗癌藥。有業內人士指出,將進口抗癌藥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可以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倒逼企業降低價格,這也是政府談判過程的重要“籌碼”。

願國家富強,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附: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很久沒有讀的中學課文,當時以為理所當然,現在看來幾千年後也還是聖人的標準。

“捨生而取義者”凡人做不到,該指責嗎?沒有面對生死抉擇的人,能指責別人嗎?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何為苟得?藥廠有藥廠的邏輯,或者說,是他生存發展的剛需,如果任由仿製藥流傳,不是逼死了這些奮進的企業?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這句更是對應到了劇情,面對現實,大家已經表明了立場,我們同情“受之以求不死”的人。所謂人心不古,大概如此……


美中嘉和談腫瘤


看《我不是藥神》不僅會被劇情打動,還會驚訝於電影對細節的追求。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沒有了以往國產電影虛假的精緻。

從人物造型、道具、服裝等等都可以看出劇組的認真與較真。

除此之外,電影也在極力還原真實社會中的種種現象,圍繞著患病治病,我們看到了希望、無奈、絕望與亂象。



有一種病沒法治,就是“窮病”

因為窮,當黃毛髮現自己患白血病後悄悄離開父母,獨自在外等待死亡的降臨。

因為窮,很多人吃不起天價進口藥,只能病急亂投醫,被賣假藥的假教授忽悠。

窮就是原罪,天價藥對於普通人甚至中產家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痛。



法與理,此事古難全

看《我不是藥神》,我們很容易陷入誤區,一味噴無良藥企,怪相關部門。

但這個世界往往充滿矛盾,並不是非黑即白。

一家制造企業,研發一種新藥的成本可能要達幾十億美金,研發時間超過10年。

尤其是治療癌症的特效藥,花費的金錢和時間更多更長。

所以他們賣天價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如果賺不到錢,誰還會去研究這些藥,沒有這些藥,病人們不就要等死了麼。



法與情,此事古難全。

從法理上來講,保護藥企就是保護藥企未來的研發能力。

從情理上來講,打擊仿製藥就是斷了很多人的活路。

這件事從來沒有最優解,只有儘可能去改變這種局面。

政府出面談判,納入醫保等都是很好的嘗試,看到一個數據,現在慢粒性白血病人每年只需承擔一兩萬的藥費,這就是進步。


路過的朋友們點個贊點個關注鼓勵下小影哦,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小影會逐一回復。


迷影生活


《我不是藥神》,全程看下來心情是沉重的,它反映太多的社會問題:

一個人得病,全家人傾家蕩產。

中國人最怕的就是得病,人們經常說:“沒什麼千萬別沒錢,有什麼千萬別有病”。電影《我不是藥神》有一個情節,在警察局中,一個患白血病的老太太拉著警察說,我想活,為了買藥賣了房子,家人也拖垮了。之前一個特別火的帖子,寫了一個人的岳父從感冒到去世只有29天,一個小小的感冒,幾經輾轉醫院,換重症監護病房,29天花了幾十萬塊錢。我們大多數人只是普通的老百姓,進醫院一天就成千上萬啊,這是一個普通家庭很難承擔的。經常在網上有人問,如果家裡人生病,需要花很多錢,明明知道活不了,你還救嗎?家裡老人生了病,心裡有兩個害怕,一個是怕死,一個就是怕花錢,怕給家庭帶來負擔。因此影片中呂受益自殺,一是因為看不到希望,一是因為太痛苦了,除了身體上的疼痛,多得是心理負擔。

影片中假藥販子張長林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貪官、有錢也不捨得吃喝花錢的老人,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窮怕了。人最窮的是什麼狀態?飯吃不飽,衣穿不暖。所有現在人們有了錢都會放銀行存著,買房子存著。我之前有一個同事就說她媽,剩菜從來不捨得倒掉,買的新衣服放兩三年才捨得穿,有了錢就存著買房,到因為胃癌死的時候,她名下有三座房產。又有多少人得了病因為怕花錢,忍著不去醫院,最後成了要命的病。小病不治,大病要命。這反應了中國人的金錢觀念。窮怕了,錢只有看得見才踏實。有了錢為什麼不買些商業保險?只有生病了住院了才後悔沒有買保險,就是怕花冤枉錢。


職場八爪魚


因為和製藥有關,我更想說說關於電影中仿製藥和原研藥的情況。


原研藥,即原創性的新藥,經過對成千上萬種化合物層層篩選和嚴格的臨床試驗才得以獲准上市。仿製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進行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評價,就是要求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品,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藥能夠一致,在臨床上與原研藥可以相互替代,這樣有利於節約社會的醫藥費用。

原研藥基本上都是國外大型的醫藥公司才會有這樣的研發能力,國內的藥企基本上都是仿製藥,原因很簡單,投入太大,沒有哪個藥企能輕易承擔的起。

以瑞士的羅氏製藥為例,2016年羅氏製藥銷售額3600億,研發投入接近800億,淨利潤680億,反觀國內藥企,2016年銷售額過百億的企業都屈指可數。

一款新藥從研發出來到上市,中間的審批流程、臨床試驗以及生產工藝的打通,通常要經歷10多年的時間,而其中任何一個過程中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10多年的投入打水漂,所以新藥的研發有極高的風險。因此,以目前國內藥企的資本積累,拿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資金積累,耗上十多年去研發一個新藥,還隨時可能打水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那麼,是不是仿製藥質量比不上原研藥呢?

在這裡需要澄清一下的是,並不是仿製藥的質量比原研藥要差。目前我們國內批准上市的仿製藥都是經過一致性評價的,在質量和療效上是一樣的,甚至可以通過改良,使效果更好。以孟魯司特為例,這是美國製藥公司默沙東研發的一款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商品名是順爾寧。中國目前還有兩款仿製藥,一是日本大冢製藥在中國建設的四川大冢生產的白三平,另一個是魯南製藥生產的平奇孟魯司特鈉片。

對於這三款產品來說,魯南製藥的平奇上市最晚,但是質量卻是最好的。原因如下:順爾寧和白三平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魯南製藥吸取了教訓,在輔料配方上進行了改進,例如輔料中遮光劑,避免了孟魯司特鈉見光分解,提高了穩定性,又將矯味劑阿斯巴甜換成了更安全無害的安賽蜜,苯丙酮尿症患者也能使用,而順爾寧和白三平已經上市多年,這些輔料上很難再做改動。

當然有些人會說,國內藥品的制定標準和美國或者歐美都是不同的,但是國內其實有很多廠家都是按照國外的標準來制定的。如用於胃癌治療的維康達替吉奧膠囊。作為國產首創替吉奧,全國首家建立吉莫斯特、奧替拉西鉀、替吉奧膠囊的質量標準,質量檢測高於國家藥典標準。這就意味著,之後所有國內替吉奧的仿製藥都要以維康達為標準。

相比於日本的原研藥愛斯萬,質量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價格卻,如愛斯萬的價格是10033元/140粒,而維康達的價格卻要便宜三分之一,這就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是好事。

我們不可否認原研藥對於世界人類健康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但是,對於患者來說,效果好價格低的仿製藥讓更多患者承受的起,從而拯救更多患者,兩者的存在都具有非常大的社會意義。


魯南製藥


不得不說,今年暑期檔可能將有一部30億票房的電影,那必將是《我不是藥神》。這個以現實生活改編的電影題材,當中隱射的社會問題,透露巨大商機。

今天要說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電影涉及的一個重要話題 「仿製藥」,以及這個話題引申的 2018 年醫藥股的利好。

故事是三年期發生在中國的真實案例,主人公叫陸勇,因為患白血病必須使用諾華的格列衛藥品,但120片格列衛在中國的售價高達23000元,使用了大約三年後花費了近60萬人民幣,生活重擔太大。因此,購買印度仿製藥成為了陸勇的首選,而陸勇也同時成為了身邊病友的救命恩人。印度仿製藥一盒僅僅約300元人民幣,可以見得基本上療效差不多的藥品價格差別之大讓人不禁感到不可思議。

為什麼中國的這些救命藥這麼貴呢?

導致原研藥在中國成“天價藥”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高昂的關稅;二是中國仿製藥少,原研藥的競爭壓力小。

印度在藥物方面是開放“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的,所以各藥店有大量的價廉物美的仿製藥可見。

中國雖然有“專利強制許可制度”,但出於種種考慮,中國並沒有這麼做。不僅如此,中國《專利法》頒佈至今30年,未曾實施過一例“專利強制許可”。

除了法律問題,在現實層面,國產仿製藥也並不受寵。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曾表示,目前很多本土企業做仿製藥利潤極低,研發前景不容樂觀

可以見得,為什麼《我不是藥神》能夠大熱,除了演員和導演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它取材於真實案例,刺痛了大多數人的心,得到了共鳴.

今年以來,其實國家在醫藥領域的改革非常多:

比如抗癌藥進口零關稅,比如醫藥行業的一致性評價快速推動等等,這些都是促進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性政策。

國內的藥品需求非常大,由於仿製藥市場始終被限制,因此不僅不利於藥企的發展也對很多患者來說也是極大的不公平。

中國並非沒有仿製藥,但中國的仿製藥需要在原研藥專利期後才能仿製,同時仿製藥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

因此,國家為了推動解決這個問題,今年大力開展的一致性評價開啟了醫藥股的春天。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是指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按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就是仿製藥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進行一致性評價,這是補歷史的課。因為過去批准上市的藥品沒有與原研藥一致性評價的強制性要求,有些藥品在療效上與原研藥存在一些差距.

仿製藥的推進不僅僅可以給製藥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同時也能幫助患者解決病痛,一致性評價加身賦予仿製藥的權威性。因此,多重利好雲集是今年醫藥股能夠走出大牛行情的根本原因。

雖然近期市場出現回調,不管是經濟下行還是中美貿易戰,都很難對醫藥行業形成利空,而醫藥的調整更多的是對今年上半年過大漲幅的一種市場調整,當調整完成後自然就又會重新回到上升過程當中,調整不是風險反而更是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