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新片《我不是药神》揭示哪些社会现象?

天天8131116894453


 “明明有药可以治,但偏偏买不起……”

  “社会上弱势群体需要被关注,尤其是白血病人”

  “今年开始,中国对进口抗癌药物终于零关税了”

  “社会矛盾暴露地淋漓尽致”

  影评像传单一样漫天飞舞,一部“笑着开始,哭着结束”的电影让7月初意外的喧嚣。一方面,《我不是药神》不仅带来了观影效果上的触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医药行业的深思。电影终究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在聊商业。当所有目光指向了不透明的医药行业,每一位观众都想找到一份笃定的答案。

  回过头来抛开感性因素,客观思考下:《我不是药神》电影单独事件的背后,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会到底是怎样的?行业发展到现在,背后的资本推手们到底是如何看待存在的问题呢?

  7月5日,由投资界举办的线下沙龙——医药投资大年的那些坑,共同聚集了医疗界的重量创业者和投资人,撕开面纱,一起回归真相。

  迟迟不降的进口药价格

  电影里4万元一瓶的“格列宁”让人吃得倾家荡产,这并非是夸夸其谈。

  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口药物的引进需要注册审批。能拿到进口注册证的一般为巨头医药公司。药物的专利权、定价权都在这些巨头公司的手上。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巨头公司们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的药物专利期其实只有20年左右。在“药物稀缺度就是金钱”的医疗领域,巨头公司依靠专利垄断市场的时间是有期限的,时间一过,仿制药就可以合法生产。因此专利保护期内,在赚钱的问题上绝对不会手软,定会高额定价,把成本赚回来。

  除此之外,国内对绝大部分进口药物收取5%左右的关税。就在今年4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5月1日起,28种进口药实行零关税政策,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中国对药品征收的增值税并没有免,和普通商品一样是17%。

  医院还有约定俗成的15%左右的药物加价。虽然去年7月,药物零加成政策已经实施,但是进口药却受不到政策的雨露。

  这些都是透明且公开的加价流程,而那些定价盲区、不透明的定价之处势必要给进口药的价格上抹上一抹重彩。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吃不起进口药,才会赴汤蹈火去国外,寻找自己的药神。

  解决问题三重奏:原研药引进、仿药上市、自主研发

  “彻底解决用药难跟贵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医药产业构建与扶持上,医药是个慢行业,其发展通常是渐进式的,通常有三步:第一步是原研药引进,医保给予适当支持,第二步学习模仿,仿药一致性评价保证质量,成本控制确保病人能支付得起;第三步国产创新药自主研发,从Me too 到Best-in-class,直至First-in-class 。近几年中国国产的新药发展有了很大的空间,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新药发展与国外优秀团队的回归,促进了医药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清科资本合伙人喻聚蓉对当下国内药物的环境做了一个概况总结  

  医保谈判

  

  在医保问题上,自2016年和2017年两轮国家医保谈判,已经大幅降低了十几种抗癌靶点药的药价,并纳入医保目录,其中包括格列卫、赫赛汀、美罗华等疗效确切且价格高昂的药品。

  “其实从生产成本上来讲,国内是比国外低的。”专注于生物医药健康的早期投资的幂方资本合伙人梁占超直言,每个新药进入医保之前,产品定价需要和医保谈判,比如赫赛汀从5300降到了1999。医保是有压力的,但是必须要实行以价换量的策略。这是患者、医保和药企三方的妥协,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能推动未来创新药的繁荣,给国内患者带来更加优惠的治疗方案。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张国玺也表示:虽然最新的药在短时间没办法进入医保,但随着产品的周期发展,会逐渐加入医保,以价换量。

  仿制药出现

  仿制药不仅能起到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同时能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扭转防治态势。

  华盖曾经投资的复宏汉霖就是一家以生物类似药为特色的公司。创业的初衷是,一些国际大公司的生物制药产品即将要到专利期,而中国由于医保政策的收紧,需要有类似疗效但价格更低的生物类似药出来。目前复宏汉霖自主开发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有望成为中国首款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华盖还投过一个项目,之前这个项目在美国做到了临床二期,后来投资了拿到这个项目在中国独家权利的团队,同时还有其它创新药开发。公司的估值翻了好几倍,因为背后有著名的科学家、有团队在支撑。

  所以对华盖来说,一是选择国外顶级的科学家团队到中国创业的项目;第二是国外已有但在中国是第一家最先有的项目。

  

  自主研发

  电影里用艺术的方式刻画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但是片子中的药品研发公司却容易被带上“奸商”的高帽子。其实客观分析,国内医药的研发,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从1到100的需求爆发性增长的过程,却没有看到从0到1研发过程中的艰辛与投入。

  德勤在2017年上半年发布的医药报告中显示,在对全球12家大型制药企业的持续追踪结果显示,巨头企业的药物研发投资回报率在下降,但研发成本却在飙升。巨头们将一种新药推向市场的平均成本已经从2010年的11.88亿美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19.92亿美元。而时间成本竟然达到平均耗时14年!

  “我想强调的是,每个创新药的第一粒药片研发都是上亿美金,如果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话,谁去创新?没有创新的时候,疾病的治疗进展就停在这了,这是绝对不行的。”幂方资本合伙人梁占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影感受。

  中国有很多自主研发的公司,他们一直努力跑在国际行业的前面。

  幂方投资的天广实是国内生物药创新与产业化的代表型企业,公司专注于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创新,拥有国内独家的抗体技术平台,包括在全球与罗氏和日本协和麒麟齐名的三大ADCC增强专利技术之一的岩藻糖敲除平台,以及国内唯一的KIH双功能抗体平台。目前平台已经成功开发了3款Best-in-class的药物进入中国二期及三期,美国临床也在同步申报中。除了已经进入临床的产品,公司也有多款获得国际PCT专利的全球新药在准备申报临床。公司团队曾在Genetech、Merk等国外行业巨头的早期研发和药物工程等部门担任要职多年,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团队。拥有国际顶级的科学家团队、核心研发技术、持续产品创新能力以及稳健的企业运营,都是幂方能够在天广实早期阶段就投入数亿人民币的重要原因。

  其实尊重患者和保护创新并不对立。研发一种创新药,也是一场游戏。但打破了游戏规则,研发新的救命药动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投给创业者的钱,他拿去理财了”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价格抬高,资本盯紧的医药领域。

  医药投资阶段也比较长,是一个很慢的行业,从研发到临床、到生产、到销售,中间还有一系列的申报工作。当国内医药的投资人成批成群的出现,当药物品种种类越来越多,当药物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疗效无法评估,无法验证的时候,一些坑已经在那里准备好,就等你跳下去了。

  “我们其中一个项目,投的钱,创业者不舍得用,拿去做理财了。结果项目推进很慢,别人都跑到前面了。”一家机构向《投资界》讲述了自己曾经跳进的一个坑。吃一堑长一智,她之后深刻地悟出了一个道理:早期项目的人很关键。首先要舍得花钱,舍得花钱是一个本事;怎么布局、规划,把人才引进来,是一种能力。

  弘毅投资方认为,人当然是资本方看中的一个因素,不过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医药仍然要回归到临床或者疾病的本身。弘毅投资的天境生物就是一家采用内部研发加产品引进的双驱动药物研发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2.2亿美金C轮融资。公司聚焦于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天境生物计划2018年在中国和美国申报启动多项临床试验,包括临床二期及三期阶段项目。天境生物的创始人之前还是石药的职业经理人,经过多年的磨合与观察,这样的投资他们更放心,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投后帮扶上。

  “我觉得成功项目的一个标志是变现或者退出,我觉得现在没有变现,一切都不好说。”上海建信资本投资总监闫艳娇一句惊醒梦中人。

  对建信资本来说,陪跑微芯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直至IPO的过程。即便当时的风险很大,但是仍然咬牙投进去了,后来的发展验证了投资的成功。企业有技术、有韧性,随时都有办法解决生存的问题。建信资本也喜欢看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空间。

  医疗行业的投资是一个慢功夫。尤其是对于没有那么多数据和临床阶段的表现去做判断的早期。这时候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就需要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陪君长征8万里。

  新药公司的估值泡沫 

  以前在美国看项目,觉得美国的项目特别贵;现在投资人从中国去美国再看,就像大白菜价格一样,特别便宜。

  不可否认,国内大部分的创新药企业的估值都是偏高的。这与当下资本一窝蜂地看生物药板块有直接的关系。

  “确实存在有一些资本在空抬物价。”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张国玺呼吁资本市场在未来还是要将创新药市场的估值回归合理。创新药的产品和团队,是估值多少的基础,一切都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市场本身。张国玺建议国内的公司应该多和国际上的公司做对比,擦亮眼睛,看清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用相应的估值模型进行参考,将国内的创新药估值回归到合理的范围内。

  不过有的头部公司估值高,是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呢?

  “创新药估值高,但其估值模型和方法学基本一致,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就贵的离谱。”弘毅投资投资总监李林认为,好的企业好的团队,往前推进确实需要很多资金的。当一个团队能够找对方向,资本方给了他足够充足的资金,那么在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有家公司创始的时候并没用产品,通过给到资金,花了几百万美元从国外买来,之后这是团队迅速推到临床试验。如果真的有一天,产品的成效超过了美国企业,那么这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投资。”

  不过我国高水平的临床试验机构资源紧张,目前只有712家左右具备资格,保守估计,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在2018年达到约830家才能满足临床试验需求。

  医疗机构和医生从事临床试验的动力不足、配套体系缺失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仅有两项条款涉及临床试验,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权重极低。

  韩国2012年专门推出了研究型医院建设项目,计划十年中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临床实验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可以达到5%~9%,这和中国的现状有较大的差异。

  “比较起测序行业,新药平均估值其实还算好。现在研发品种的成本太高了,涨了1.5倍。临床的成本也在涨,单单一个临床总监年薪就达百万。这些成本摆在这,如果要说估值过高的话,那我觉得这个行业应该算是一种繁荣吧。”上海建信资本投资总监闫艳娇对市场有着另外的理解。

  结语

  当下整个医药行业,大分子药、小分子药、细胞治疗被资本持续加持。从专业到商业、从创业到投资、从研发到临床实验……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高度关注医药板块。而从退出的角度来看,港股上最新要上的项目也受到了紧密的关注。

  随着海归的增加,更好的生物药企孵化开始迅速成长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药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阶段。

  当然,每个人对《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都有自己的打开方式。电影里面用一个社会现象引发行业的思考,社会已经开始审核起药品研发的规则,加大要对专利药和知识产权的重视。

  但是只求吃药,只摘成果,不重视过程,对于整个国家的医药产业并没有帮助。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希望国内能够有一个健全的医药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机制,让所有的医药都普及化,不再封神。


投资界


1.在任何行业,很难兼备职业和良心。

比如说当一个警察,职业要求全力办案,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抓拿药贩子;良心要求对药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挽救众多白血病人的性命。


比如说当一个医生,职业要求合法合法合理用药。禁止向病人推荐违禁药品。良心要求对用不上原产药的病人,仿制药也是一条生路。不然民间不可能有人知道仿制药的存在和疗效。


2.有的人是注定是卢瑟儿,但是他是个好人。

比如说电影里面里面的黄毛,干净的灵魂、仗义的性格,难道不是好人吗?可是农村家境、不幸患病,活下去都难以为继,他也会做出抢药的事情。生存没有忧虑后,也只是能卑微地工作,永远和世俗的成功定义无缘。

比如说电影里的思慧,为了女儿沦入风月场所,靠靠着跳钢管舞维持母女的生活。跳钢管舞的舞女,哪有什么成功可言,不就是别人口中不干不净的女人吗?可是比起那个得知女儿得病就逃跑的爸爸,究竟谁才是好人?



3.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电影里程勇的选择改变,看似不可理解。对,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唯利是图、毫无同情心的loser,最后会转变为宁愿贴钱而且冒着坐牢风险给白血病人买药的大好人。唯一的解释是,他成功了,实现了物质的最大满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想要做一个好人,想给儿子立个榜样。如果他还是原来那样为一天三餐发愁的小市民,一定很难有这样的觉悟。


大概就是这些。


妇产科小超人


一、同情是不是可以成为违法的借口?

理性的看待问题,我不是药神确实博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情,正如电视中的台词一样——谁能不生病呢?所以,影片已播出,医药公司就得到了大家的口诛笔伐!但我想说的是,同情不能是违法的借口,生病也不能是山寨的理由,既然规则是大家制定的,也是我们同意遵守的,那么不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把游戏规则遵守到底!但看看哪些违背规则的人,反而被歌功颂德为挑战权威挑战不公平的正义的化身,我们又能作何感想呢?


二、解决吃不起药的根本到底是什么?

解决吃不起药的根本真的在于医保报销?在于降低关税?个人倒觉得不是这样,商业保险作为医保的有效补充,应该得到大力的提倡。知道为什么医保现在年年亏空吗?一是缴费基数太小,使得医保总额数量太小,也就是我们通俗的将——收到少!其次就是医保花费巨大,不管是怎样的花费,套保也好,被谁谁谁花也好,终归一点就是医保开支巨大,通俗的说就是——花的多!最后就是医保投入,这个我就不举事实了,举例子估计文章通不过审核!正是因为三点,收的少,花的多,投入少,才使得医保只能够保障基本医疗。事实上各国的医保也基本上是保障的基本医疗。而剩下的非“基本医疗”,几乎都是靠商业保险来支撑。但我国的商业保险还没有发达到那样的程度,而且去买商业保险的人还没有那么多,就出现了吃不起药的社会现象。


三、大多数人同意就是正确的吗?

谈到民主,有人说,民主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因为大多数人同意,而少数人不得不服从少数人,这部分少数人就是被大多数人专政的那部分人。而《我不是药神》正是戳到了大多数人的痛点,才使得大多数人产生了共鸣,但是不是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山寨药品?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外国代购?是不是就意味着药神的胜利呢?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有一样大家都希望得到的东西,没有这样东西的九个人商量说,把那个有这样东西的人毒打一顿大家把他的东西分一分,九个人就同意了!这九个人是民主了,但你愿意做哪个第十人吗?莫以大多数人的同意扼杀了小部分人的权力,而医药公司,在这里就是那个没有话语权的小部分人!


还是那句话,既然我们同意了遵守游戏规则,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到底。我也同情所有的弱者,我也极有可能就是那个需要吃这个药的人,但我内心深处的呐喊告诉我,以上才是我认为最正确的想法!


你们觉得呢?


心健康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当中有很多情节让人引发深思,有网友说当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笑的有多开心,可能就会哭的有多伤心。



在电影中的那个年代,资本家垄断市场,高抬癌症药物的价格,使得许多经济条件不济的癌症患者吃不起药,以及原本条件尚可的家庭被吃垮。于是就出现从国外偷买"假药"的情况。

癌症患者在国内面临哪些困境?

1:癌症患者在不同医院治疗的过程当中要不停的排队,挂专家号困难,很多理想的医院床位又紧张。如果想要转院治疗,可能还会出现许多障碍。所以癌症患者在国内会出现看病体验差的情况。

2:高昂的治疗费用,许多价格高的药物没有纳入医保,还有医保报销不高,比如普通门诊不给报销,只有住院才给报。给家庭造成的负担让患者心理压力增大。

3:患者在咨询医生的时候,由于双方见解度不同,还会出现患者不能理解医生的讲解。医生接诊的人数比较多,患者挂号咨询的时间却只有十分钟不到。


KK健康


太多了,《我不是药神》里面,牵扯到的社会问题,我给大家罗列一下吧:

1. 离婚率高,孩子跟谁,单亲爸爸的问题;

2. 男主角家暴打老婆的问题;

3. 市面上滥用壮阳药、影子市场的问题;

4. 男主角老爸生病,体现了社会养老体系缺陷、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 吕受益跑来找男主,求男主进货,体现癌症病人吃不起进口药、医保制度有缺陷的问题;

6. 男主跑印度走私,用渔船运货,体现了我国海关检查仍有漏洞的问题;

7. 男主拿完货回来在医院门口卖,镜头扫到周围药贩子不计其数,体现医药乱象;

8. 男主两人去找QQ群主,看见她跳钢管舞,体现地下舞厅涉黄表演的问题;

9. 黄毛生了病怕连累家人跑城里杀猪,体现了农村……太多问题;

10. 程勇发达了以后暗示谭卓上车送她回家,体现了职场潜规则的问题;

11. 卖假药的贩子召集患者开药物推广会,体现了假药猖獗,医疗乱象问题;

……

后半段剧情,吕受益自杀,程勇重新卖药,浩子顶罪,程勇奋力最后一搏,法庭陈述,病人围街相送,都只体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影片主旨的那个问题。



陈诺


点映了《我不是药神》。揭示了很多,善良可以违法吗?救命可以盗版吗?目的好就可以游离于法律之外吗?

印度仿制药这个事情,说明印度政府为了争取民意,真的是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客观的说,有点不择手段,而且,其实是不利于人类科技进步的,以邻为壑的自私行为,虽然我们也想自私的把别人的发展成果强抢,可是违反基本的尊重科学的剽窃行为,不值得效仿。

我关注陆勇很久了,因为,几个曾经的战友离开医院,与他轨迹相似……医疗就是个拷问人性的领域,曾经以为谨遵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就能济世救人,二十年来回首发现坚守真的很难。

影片确实是好影片,主旋律电影不是非要说现在有多好,只要是告诉我们人要善良,要真心的去帮助别人就很赞了。小人物们充斥着各种无奈,经历着各种心酸,面对生死,面对别人的生死,最终都选择真诚的尽其所能的奋斗。

细想影片中就没有一个彻底的坏人,想挣钱的救赎自己,冒险违法是为了救人;制假药的,坚持跟政府周旋是为了救人;抢药的是为了救人;连那个假药贩子都浪子回头义气了一把!警察们纠结徘徊,终于网开一面;最差表现是外企药厂,只展现了唯利是图的一面,没有公允的照顾他们研制药品的功劳,略有偏颇吧。为影片点赞!

很荣幸仍在坚持做好人,做好事!

至于陆勇,我不去猜测主观或者目的如何,只要客观的帮助到了病人,就是个当之无愧的好人。祝福所有奋战在医疗战线的朋友们!也祝福所有坚强奋斗的病人们!

看病如何省钱?

用医保药、进试验组、还有……

很多人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其实国家已经为避免患者看不起病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医保覆盖不断增大,检查费和药价都比很多国家便宜,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利用的还不够充分,现在我们分享一些看病中的窍门。特别感谢美中嘉和各个病种微信群中的病友们每天交流的看病心得,很多经验都是久病成医的精华啊。

首先声明,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看病绝对不能以省钱为第一目标,首要的一定是选择严谨规范的医疗。旁门左道我们是不提倡的,比如找熟人不挂号没有尊重医生的专业价值,欠下的人情债总要还的,也不可能总有熟人;各种逃费都是违法行为,我们坚决抵制;从各种地下工厂找原料药甚至自己配制是非常危险的,质量无法保证,我们也不建议。

省钱大作战,现在开始。

第一步:挂号

看病时我们几乎没有选择,有切肤之痛催促着必须处理,压力山大中病急乱投医,难免会忙中出错。提醒一下没有就医经验的朋友,出发去医院前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选择医保定点医院,以北京为例,每年会宣布医保A类医院,这些是不用选择就可以直接报销的,今年有19家;此外,自己还可以选择四家定点医保医院,建议挑选就诊方便的,比如离家近或离单位近,口碑好的。专科医院(包括肿瘤专科医院、中医院等)不用选择就可以直接报销。

二是要积极配合分级诊疗。以北京为例,改革后各医院挂号费差距更大了,三甲医院普通主治医师50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甚至特需号有1000元的了。相对于医生的知识积累,价格并不高,只是对于我等吃酸奶习惯舔干净瓶口的节约型人才,平时看病还有更物美价廉的选择,比如社区医院可以开具大部分常用药品,普通号最低才1元,医保还能报销1元……

选好医院后,就要去挂号了。平时对医院熟悉的还好,对于大多数见到医院绕着走,小病全靠咬牙扛的普通人,很容易出现进了医院都不知道挂什么号的尴尬。据数据显示,我国患者平均看一个病会挂2.5个号,也就是说大部分是错了又改的,极大的浪费了患者时间和医疗资源。

挂号选科室有两个窍门,一是直奔咨询台,那里有护士答疑解惑,我发现即使是人潮涌动的全国知名大医院,咨询台这里也没见有排大队的,可见大家利用不多,这个窍门中的窍门是,优先找年纪最大的护士咨询,因为她们能更深刻的理解医院各科室能解决哪些问题,这个时候漂亮真的不重要,你懂的。第二个窍门是如果实在不知道,咨询台也没问到怎么挂号,就给一个靠谱的医生护士朋友打电话求助,学医不易,他们都经历过科室轮转,总会告诉你该挂哪个科,即使有出入也总比自己猜想的准。

选好科室后,就是选医生了。很多人都想我大老远跑一趟,就得找最好的最贵的,感觉上似乎最贵就是最好,其实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是在老家就诊断了,病比较重,治疗也复杂,这次带病人也带齐了资料来找权威意见,那么就要去权威医院找权威专家。这时能挂到专家号最理想,可以通过网上或者电话预约,预约困难的可以选择特需门诊,或者医院的国际中心或会诊中心,会比门诊专家号贵,但通常能更快捷的解决。

还有很多时候是自己有点不舒服,还没做什么检查,这时其实最好去挂普通号,因为第一次看病,需要身体检查、开各种检查单,等拿到结果往往已经是下一次看诊了。普通号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果医生发现病情重,会带你去找更有经验的医生,相当于走了内部快捷通道,甚至直接安排住院,总之,靠谱的医院会有流程保证不耽误病情。

第二步:检查中的经验

检查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更清楚的了解病情,对于肿瘤来说,需要抽血的检查有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凝血机能等,其中血液生化最好空腹,所以不清楚的情况下早上最好空腹去,以避免为这个检查第二天再跑一趟。

如果同时开了几项检查,可以统筹安排,一个检查约好后,如果需要等,就先去约好下一个检查,一般来说抽血不用等待很久,可以稍晚一点预约,建议先去约CT、核磁共振、超声检查等,这些检查有时晚去五分钟,就会晚安排一天,因为上午门诊会有各科室的大量病人集中去预约,所以,尽量拿到申请单,交费后就先去约好。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已经有了最佳省钱利器的用武之地:临床试验。

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来说,如果能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是最幸运的。这里有最权威的医生把控病程,有严格流程管理试验期间的治疗,有完善的试验设计包办了各种检查,有机会用到最新的药物,而且,大部分的检查和治疗都是免费的!我们已经没有比免费更省钱的途径了。

临床试验的另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接受最新的诊疗项目,所有的新药,新疗法在正式批准应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检验,通常比普遍应用可以早2~5年,对于病人来说是宝贵的机会。

病情诊断后,您就可以问医生,有没有合适的临床试验推荐参加。

第三步:手术相关

肿瘤病人最主要的治愈手段就是手术。这个阶段可以省钱的最重要办法就是不给红包。如果遇到不给红包就不安排手术的医生,赶紧换一个吧,小命就一条,交在这样的人手里,麻醉都不敢闭眼啊。大部分医生都是有良好医德的,普遍给红包的陋习会腐蚀原本纯洁的医患关系,单纯的手术因为钱的介入,会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不利于医生专心把手术做好。确实有些地方有送红包的习俗,我们多方验证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医生都不认可这个陋俗,对于没有给红包的病人,一样会尽职尽责,因为医生更看重声誉,周围有那么多医生护士看着手术的过程,决不会马虎敷衍的。

其次,就是听话(遵医嘱),术前、术后让不吃东西就不吃,让翻身拍背就忍着疼翻身拍背,让下地活动就坚持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大部分术后并发症,就不会多花冤枉钱了。

第四步:放疗、化疗相关

放射治疗现在有太多不同设备,不同治疗项目,多数都已经进入医保,这部分就非常的物美价廉,包括很好的技术比如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报销比例常常在80%以上。而各种放疗设备多数情况下没有本质差别,有些各种“刀”,名字上有卖相,其实治疗效果基本类似,如果医保还不能报销,就不用特意去选择了(详情请参考《宝刀藏造化,几种放疗设备的因缘际会》)。其他一些特殊政策要因地制宜,比如北京的伽马刀只有在天坛医院做才给报销,我等小民也只好排队选这个能报销的。

化疗药品在不同医院报销比例略有差别,只好自己选择。其实最明显的差别是进口药和国产药。这个显示了我国的制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确有差异。我们看到的主要差距是副作用,主要的治疗作用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国产药同样能达到治疗效果,只是有些进口药确实能显示出比较轻的不良反应。从经济性考虑,可以先尝试国产药,如果有效,不良反应也不明显,那么就坚持使用;如果反应很重,那么下个疗程再换进口药试试,这个就要结合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了。

此阶段性价比最高的方法,还是加入临床试验。

临床中各种药物试验是最多的,放疗也会有一些,病人可以放心,能进入到医院请病人参与的临床试验都是已经经历过基础试验、药理试验、毒理试验、有效性试验等,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可以为参加试验的病人带来益处的,对治疗有效,也就是说不论是分入试验组还是对照组,都会有利于控制病情的临床安排,不会耽误治疗的,而其中的必要检查和用药都是免费,一定别错过机会。

第五步:康复期

这个时期最长,面临的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消息最多,原则用一句话形容就是:遵医嘱坚持治疗和复查,增强体质。以下是几个要点:

1、避免保健品;

2、避免不必要的营养补充剂,包括补钙、维生素啊,如果很担心营养不良就先到医院检查,如果不缺就不补;

3、如果医生说病情稳定,不用持续治疗,就不要非去不断的治疗,不必要的治疗有害无益,坚持定期复查即可;

4、继续争取参加临床试验的机会。

在这个阶段,治疗迫切性降低,病情稳定了,提醒那些参加临床试验的朋友们,要坚持完成项目,对病人恢复有利,也给辛苦陪伴的医生、护士一个守约的交代,不要过河拆桥,病好了就不配合做检查,不提供信息了。因为病人中途退出或不配合而造成试验数据不完整会给医学发展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其他病人及时获得最新的治疗方法。

我们讲了这么多省钱的办法,不是抠门,而是现实压力。2017年,“价值医疗变局——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课题成果显示,经过医保报销之后,肿瘤患者接受诊断、治疗的平均总自付金额仍高达14万元,若是接受靶向治疗,平均总花费约为22万元;分别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75倍、2.7倍。这显示出,癌症患者的诊疗费用实际远超出家庭支付能力。我们不能以慷慨的借口去挥霍,我们需要把有限的积蓄高效的投入到最合理的治疗中,而且,我们也希望不要给家人造成负担。

总结一下

1、至少与一个靠谱的医生或护士做朋友

2、选择严谨规范的医疗

3、最佳省钱利器:临床试验

4、谨慎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

5、提前计划好保险,坚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

6、最省钱的方法是做好预防、不得病

要减轻肿瘤患者的医疗负担,还是要依靠国家政策。国务院决定,2018年5月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国务院还提出将大幅降低增值税,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方式,并研究利用跨境电商渠道,多措并举消除流通环节各种不合理加价。

人社部与相关企业进行了国家医保价格谈判,并将谈判后的药品纳入医保,这其中就有不少进口抗癌药。有业内人士指出,将进口抗癌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可以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倒逼企业降低价格,这也是政府谈判过程的重要“筹码”。

愿国家富强,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附: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很久没有读的中学课文,当时以为理所当然,现在看来几千年后也还是圣人的标准。

“舍生而取义者”凡人做不到,该指责吗?没有面对生死抉择的人,能指责别人吗?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何为苟得?药厂有药厂的逻辑,或者说,是他生存发展的刚需,如果任由仿制药流传,不是逼死了这些奋进的企业?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更是对应到了剧情,面对现实,大家已经表明了立场,我们同情“受之以求不死”的人。所谓人心不古,大概如此……


美中嘉和谈肿瘤


看《我不是药神》不仅会被剧情打动,还会惊讶于电影对细节的追求。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没有了以往国产电影虚假的精致。

从人物造型、道具、服装等等都可以看出剧组的认真与较真。

除此之外,电影也在极力还原真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围绕着患病治病,我们看到了希望、无奈、绝望与乱象。



有一种病没法治,就是“穷病”

因为穷,当黄毛发现自己患白血病后悄悄离开父母,独自在外等待死亡的降临。

因为穷,很多人吃不起天价进口药,只能病急乱投医,被卖假药的假教授忽悠。

穷就是原罪,天价药对于普通人甚至中产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痛。



法与理,此事古难全

看《我不是药神》,我们很容易陷入误区,一味喷无良药企,怪相关部门。

但这个世界往往充满矛盾,并不是非黑即白。

一家制造企业,研发一种新药的成本可能要达几十亿美金,研发时间超过10年。

尤其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花费的金钱和时间更多更长。

所以他们卖天价药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如果赚不到钱,谁还会去研究这些药,没有这些药,病人们不就要等死了么。



法与情,此事古难全。

从法理上来讲,保护药企就是保护药企未来的研发能力。

从情理上来讲,打击仿制药就是断了很多人的活路。

这件事从来没有最优解,只有尽可能去改变这种局面。

政府出面谈判,纳入医保等都是很好的尝试,看到一个数据,现在慢粒性白血病人每年只需承担一两万的药费,这就是进步。


路过的朋友们点个赞点个关注鼓励下小影哦,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小影会逐一回复。


迷影生活


《我不是药神》,全程看下来心情是沉重的,它反映太多的社会问题:

一个人得病,全家人倾家荡产。

中国人最怕的就是得病,人们经常说:“没什么千万别没钱,有什么千万别有病”。电影《我不是药神》有一个情节,在警察局中,一个患白血病的老太太拉着警察说,我想活,为了买药卖了房子,家人也拖垮了。之前一个特别火的帖子,写了一个人的岳父从感冒到去世只有29天,一个小小的感冒,几经辗转医院,换重症监护病房,29天花了几十万块钱。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普通的老百姓,进医院一天就成千上万啊,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很难承担的。经常在网上有人问,如果家里人生病,需要花很多钱,明明知道活不了,你还救吗?家里老人生了病,心里有两个害怕,一个是怕死,一个就是怕花钱,怕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影片中吕受益自杀,一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一是因为太痛苦了,除了身体上的疼痛,多得是心理负担。

影片中假药贩子张长林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贪官、有钱也不舍得吃喝花钱的老人,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穷怕了。人最穷的是什么状态?饭吃不饱,衣穿不暖。所有现在人们有了钱都会放银行存着,买房子存着。我之前有一个同事就说她妈,剩菜从来不舍得倒掉,买的新衣服放两三年才舍得穿,有了钱就存着买房,到因为胃癌死的时候,她名下有三座房产。又有多少人得了病因为怕花钱,忍着不去医院,最后成了要命的病。小病不治,大病要命。这反应了中国人的金钱观念。穷怕了,钱只有看得见才踏实。有了钱为什么不买些商业保险?只有生病了住院了才后悔没有买保险,就是怕花冤枉钱。


职场八爪鱼


因为和制药有关,我更想说说关于电影中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情况。


原研药,即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进行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就是要求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能够一致,在临床上与原研药可以相互替代,这样有利于节约社会的医药费用。

原研药基本上都是国外大型的医药公司才会有这样的研发能力,国内的药企基本上都是仿制药,原因很简单,投入太大,没有哪个药企能轻易承担的起。

以瑞士的罗氏制药为例,2016年罗氏制药销售额3600亿,研发投入接近800亿,净利润680亿,反观国内药企,2016年销售额过百亿的企业都屈指可数。

一款新药从研发出来到上市,中间的审批流程、临床试验以及生产工艺的打通,通常要经历10多年的时间,而其中任何一个过程中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10多年的投入打水漂,所以新药的研发有极高的风险。因此,以目前国内药企的资本积累,拿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资金积累,耗上十多年去研发一个新药,还随时可能打水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是不是仿制药质量比不上原研药呢?

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并不是仿制药的质量比原研药要差。目前我们国内批准上市的仿制药都是经过一致性评价的,在质量和疗效上是一样的,甚至可以通过改良,使效果更好。以孟鲁司特为例,这是美国制药公司默沙东研发的一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商品名是顺尔宁。中国目前还有两款仿制药,一是日本大冢制药在中国建设的四川大冢生产的白三平,另一个是鲁南制药生产的平奇孟鲁司特钠片。

对于这三款产品来说,鲁南制药的平奇上市最晚,但是质量却是最好的。原因如下:顺尔宁和白三平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鲁南制药吸取了教训,在辅料配方上进行了改进,例如辅料中遮光剂,避免了孟鲁司特钠见光分解,提高了稳定性,又将矫味剂阿斯巴甜换成了更安全无害的安赛蜜,苯丙酮尿症患者也能使用,而顺尔宁和白三平已经上市多年,这些辅料上很难再做改动。

当然有些人会说,国内药品的制定标准和美国或者欧美都是不同的,但是国内其实有很多厂家都是按照国外的标准来制定的。如用于胃癌治疗的维康达替吉奥胶囊。作为国产首创替吉奥,全国首家建立吉莫斯特、奥替拉西钾、替吉奥胶囊的质量标准,质量检测高于国家药典标准。这就意味着,之后所有国内替吉奥的仿制药都要以维康达为标准。

相比于日本的原研药爱斯万,质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价格却,如爱斯万的价格是10033元/140粒,而维康达的价格却要便宜三分之一,这就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好事。

我们不可否认原研药对于世界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效果好价格低的仿制药让更多患者承受的起,从而拯救更多患者,两者的存在都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意义。


鲁南制药


不得不说,今年暑期档可能将有一部30亿票房的电影,那必将是《我不是药神》。这个以现实生活改编的电影题材,当中隐射的社会问题,透露巨大商机。

今天要说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涉及的一个重要话题 「仿制药」,以及这个话题引申的 2018 年医药股的利好。

故事是三年期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案例,主人公叫陆勇,因为患白血病必须使用诺华的格列卫药品,但120片格列卫在中国的售价高达23000元,使用了大约三年后花费了近60万人民币,生活重担太大。因此,购买印度仿制药成为了陆勇的首选,而陆勇也同时成为了身边病友的救命恩人。印度仿制药一盒仅仅约300元人民币,可以见得基本上疗效差不多的药品价格差别之大让人不禁感到不可思议。

为什么中国的这些救命药这么贵呢?

导致原研药在中国成“天价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高昂的关税;二是中国仿制药少,原研药的竞争压力小。

印度在药物方面是开放“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所以各药店有大量的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可见。

中国虽然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出于种种考虑,中国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中国《专利法》颁布至今30年,未曾实施过一例“专利强制许可”。

除了法律问题,在现实层面,国产仿制药也并不受宠。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曾表示,目前很多本土企业做仿制药利润极低,研发前景不容乐观

可以见得,为什么《我不是药神》能够大热,除了演员和导演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它取材于真实案例,刺痛了大多数人的心,得到了共鸣.

今年以来,其实国家在医药领域的改革非常多:

比如抗癌药进口零关税,比如医药行业的一致性评价快速推动等等,这些都是促进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性政策。

国内的药品需求非常大,由于仿制药市场始终被限制,因此不仅不利于药企的发展也对很多患者来说也是极大的不公平。

中国并非没有仿制药,但中国的仿制药需要在原研药专利期后才能仿制,同时仿制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因此,国家为了推动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大力开展的一致性评价开启了医药股的春天。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这是补历史的课。因为过去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要求,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一些差距.

仿制药的推进不仅仅可以给制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也能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一致性评价加身赋予仿制药的权威性。因此,多重利好云集是今年医药股能够走出大牛行情的根本原因。

虽然近期市场出现回调,不管是经济下行还是中美贸易战,都很难对医药行业形成利空,而医药的调整更多的是对今年上半年过大涨幅的一种市场调整,当调整完成后自然就又会重新回到上升过程当中,调整不是风险反而更是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