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在金庸的著作中,是不是属于“虎头蛇尾”呢?有何依据?

己莫V


说《笑傲江湖》虎头蛇尾,无非是说岳不群和任我行死的太意外,太突然。


我们看武侠小说,我们都很明白最后大致的结构是什么,主角和坏人一定要有一个终极对决,这是我们在看类似故事时候的一个预先的期待。然而《笑傲江湖》怎么写的呢?

岳不群的阴谋贯穿整部《笑傲江湖》,一直到把五岳剑派其他四派全骗到华山山洞,还用陷阱抓住了令狐冲和任盈盈。


然而岳不群和令狐冲并没有来一场精彩万分的终极对决,而是在岳不群拿剑戳令狐冲,令狐冲用吸星大法吸岳不群内力,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岳不群被赶来的仪琳一剑刺入后胸而死。


而任我行,则谋划好了如何佯攻恒山,让少林、武当前去帮助,而实际攻武当。再如何在攻武当时网开一面,放走向少林寺报信求援的人。又如何在武当和少林之间设下三波埋伏,一举歼灭来援之少林诸僧。由此一举拿下武当、少林。然后以逸待劳,设下埋伏,等援助恒山的少林、武当的人知道消息后返回少林武当,又中埋伏。如此灭少林与武当,一统江湖。


对于任我行的真正目的,冲虚、方证、令狐冲等人全然不知,都在恒山备战。按正常写下去,接下来的情节应该是很惨烈、也很精彩的。起码得写两章。然而,金庸先生却让任我行突然暴毙,一切可能,一切期待就此烟消云散。好像蓄了好久的力一下打在了棉花上,感觉就很不舒服。


金庸先生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多人会觉得草率了。太不符合我们所熟悉的结构,太违反我们的期待了。所以在一些影视剧的改编中,我们看到基本上都没按金庸先生原本的结局方式,而仍是采取了传统的正邪决战的方式。比如李亚鹏那版的《笑傲江湖》的结局,就是先让岳不群和任我行打,杀了任我行。再让令狐冲和岳不群打,杀了岳不群。这是我们熟悉的结构。


但金庸先生的结局方式,也还是能够解释的。

岳不群死在仪琳手里。大概是为了让仪琳报定逸师太的仇,而仪琳如果要杀岳不群,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有可能。当然,岳不群似乎死的太窝囊了,这么大一个阴谋家,一个大高手,不是在终极对决中死掉,而是莫名其妙死在了武功不怎么样的仪琳手里。但实际上这种手法是可以接受的,这反而会有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这会让我想起《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中,最后靓坤就是死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警察手里。这与仪琳之杀玉不群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任我行的突然暴毙,我觉得金庸先生也是有些无奈了。


笑傲江湖整部书都笼罩在岳不群的阴谋中,岳不群刚死,野心勃勃的任我行就要一统江湖。而任我行的计谋是有可能成功的。毕竟方证、冲虚等根本不知道任我行的真正目的,都积极在恒山备战呢。那么照着这样的剧情发展下去,则任我行先灭武当,再诛少林。最后令狐冲对决任我行。这种剧情下,要么任盈盈为令狐冲挡了招,要么任盈盈为任我行挡了剑。令狐冲要么最后诛杀任我行,退隐江湖。要么令狐冲不敌任我行,远遁江湖。


无论如何,当令狐冲和任我行对阵的时候,任盈盈和令狐冲就注定无法在一起了,她一定要以死来解决这种矛盾。而最终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令狐冲诛杀任我行而已。


可这样一来,这个结局就显得惨淡和悲情,令人惆怅不已。这样的结局,还能算「笑傲江湖」么?


为了符合「笑傲江湖」之旨,那么任我行就一定不能成功,甚至不能实行他的计划。江湖没有大的变动。少林、武当这两个代表着江湖秩序的门派都好好的在,任我行也不会和令狐冲最终对决,任盈盈也不会面对这两难困境。任盈盈和令狐冲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笑傲江湖」。那么只好让任我行死了。

当然,任我行突然暴毙有太明显的作者干预的痕迹。但为了「笑傲江湖」的愿景,也不得不如此了。金庸先生不愿意写照着正常逻辑发展下去的惨淡悲情的江湖结局,而愿意给这个江湖留下一点美好,或者说念想。所以他非常粗暴的把任我行弄死了。正如鲁迅先生在《药》中让夏瑜的坟上多了个花环,在《明天》中让单四嫂子梦见了她死去的儿子。而鲁迅先生说,这些,都是他用了曲笔,故意留下一个希望,而现实中并非如此的。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呐喊·自序》

金庸先生之让任我行暴毙,亦可看做是为了「笑傲江湖」的念想而用的曲笔。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任我行的突然暴毙,也可看做金庸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让我们透过表面的愿景而一窥现实的钥匙。


孙虚白


大家看金庸小说开篇铺垫有张力,中篇高潮迭起,猪脚各种奇遇让读者拍案叫绝,但结局往往都很低沉,最典型的就是笑傲江湖,日月教和五岳剑派少林武当的矛盾还没开始,读者还没看到令狐冲大战岳父,笔锋一转直接把任我行写死了,所有人物冲突就这么偃旗息鼓。 我认为金庸小说却有(虎头蛇尾)的通病, 但所谓的(虎头蛇尾) 不是因为尾巴太草率,而是因为前面铺垫太杰出,认读者看着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化身大侠惩恶扬善扬名江湖,但是到结局归于平淡。 笑傲江湖猪脚性格率性而为,放浪潇洒不争权势,一切都是赶鸭子上架被逼无奈。结局令狐冲不用和任我行厮杀,不然观念不同任我行就要死,你叫任盈盈怎么办,嫁给杀父仇人?如果任我行计划成功,那读者喜欢的几个角色都要死。所以安排任我行突然死,就是给这个描写江湖险恶的小说一个美好的结局,平淡是真。





乐成么么哒


《笑傲江湖》这部小说,由于最后安排了一个任我行“自我爆炸”突然死去的情节,让不少期盼看一场火星撞地球一般的大戏的读者有些大失所望,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虎头蛇尾”之讥了。

其实不然,《笑傲江湖》这部小说,让满腹野心的任我行,突然死去,其实恰恰提高了小说的深度和高度,比任我行和正派武林包括令狐冲血战一场,有意义的多。这其实金庸先生通过这一情节反映了他所推崇的道家思想,就是飘风不终日,暴雨不终朝,越是很猛很牛的事物,却是“揣而锐之,不能长保”,人和事物都有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像《天龙八部》中的 鸠摩智,学会了小无相功,能使动少林七十二绝艺,但是贪多务得,又去强自修习《易筋经》,结果弄得经脉错乱,要不是碰巧段誉吸去了他的内力,他也早已疯魔而死。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例,比如后周世宗柴荣,英武有为,赵匡胤之流只是他手下的大将而已,他力图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要地,恢复汉唐的荣光,当时兵锋北指,已经杀到幽州(现在的北京)城下,当时辽国是著名的“睡王”耶律述律,因为他晚上纵酒淫乐,白天常沉睡不起,不理朝政,故称之为睡王,辽国上下一片惊慌,周世宗率军连连告捷,很快就夺下三个州十七个县,几万户军民来降,眼看就要攻克幽州,达成战略目标 时,柴世宗却突然染病,一夜之间,就人事不省,处于昏迷状态,不久这位英武之主就暴病而亡,这才给了大将赵匡胤机会,得以“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不过赵匡胤,尤其是后来的赵光义的军事才能远不如柴荣,攻辽之策全面失利,埋下了北宋和南宋被动挨打的种子。

再比如,拥有众多核弹头,令人恐怖的装甲洪流的前苏联,给人以钢铁铸就般的形象,但也是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崩溃了,像一个泥足巨人轰然倒塌,美苏根本没过上招,苏联就这样土崩瓦解了,这样的现实剧本和任我行暴毙又有何不同?

所以,《笑傲江湖》结尾这一段,是非常的深度的, 如果像央视版那样编成岳不群带正教人杀了任我行,令狐冲又杀了岳不群,杀得天昏地暗,一般读者或观众看着热闹,其实反而降低的小说的格调,沦为俗套。

金庸小说,随着创作时间的推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有深度,一开始比如像《书剑恩仇录》之类,还有传统侠义小说的影子,虽然写作技巧上还是比较高超的,但主题上并没有太多新颖之处,而后面的武侠小说 ,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要高得多,像《鹿鼎记》,已超越了武侠小说的高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小说,但有些看热闹的吃瓜读者,却觉得没把韦小宝写成武功高手,觉得不过瘾,就是如此。


江湖夜雨


小编觉得并不是虎头蛇尾,相反,笑傲江湖在金老的小说中水平相当高。

《笑傲江湖》,小说全文在乎笑傲两字,它不像其他几部大作,书末都会有一场场面宏大的战斗。比如天龙书末的少室山战役,射雕神雕的书末的华山论剑,倚天书末的屠狮大会。

相反,在笑傲这本书里,最让人一过武侠瘾的就是众人战东方不败那场,同时也导致东方一出场就挂了,书中第一高手出场就挂也是其他书中不曾出现的情况。再到后来,第一坏人岳不群死在了小尼姑手上,大宗师任我行更是死的不明不白,说是大限已到。小编认为,金老这样写就是为了避免先前书作中最后正邪大战的场面,不免落入俗套。通篇书中,所有事情都交代的一清二楚,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每一个时间都有其寓意,东方不败天下第一,却败在了情字上;岳不群机关算尽,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古往今来的大宗师任我行巅峰时不屑孔子诸葛亮,藐视古人。可以说这本书里写的不单单是武侠。

而且,笑傲江湖突出的并不是武侠,而是权力斗争,阴谋诡计,这在书中开始风清扬就点明了,也是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地方。恰巧也是反武侠传统的作品,令人再三回味。小编觉得,笑傲应该是金老小说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天龙。

谢谢各位观阅,随时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