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歷史上有哪些皇帝葬在邙山?

夢璐隨緣


古語云:“生於蘇杭,死葬北邙。”邙山一直是古代帝王將相理想的安息之地,也因此,形成了一個邙山古墓群。提起邙山,先講一段熱血沸騰的戰事:

564年,北周宇文護率大軍攻打北齊,北齊皇帝高湛派出段韶、斛律光、高長恭迎擊敵軍。在段韶的誘敵深入計策下,蘭陵王高長恭率五百輕騎衝出敵軍包圍圈,到達金墉城,蘭陵王摘下臉上的面具,金墉城開,共同抗擊敵軍,北周軍隊丟盔棄甲而逃,這就是著名的“邙山大捷”,為此,士兵為蘭陵王作《蘭陵王入陣曲》。

這一戰,宇文護在北周的威信降低,很快,宇文邕設計殺死宇文護,真正掌權;這一戰,埋下了“無憂天子”高緯想要除掉蘭陵王的種子,最終毒酒一杯,蘭陵王身死。

好了,言歸正傳。邙山是位於洛陽城北的黃土丘陵地帶,屬於秦嶺崤山餘脈中間的一段,橫亙在黃河南岸,地勢開闊,風景宜人,土壤緊密,是安置墓穴的理想之地。這裡葬了很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客,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墓葬群。在已探知的皇帝陵墓中,有六代二十四帝埋葬在此處,其中:

  • 東周8座王墓;
  • 東漢5座帝陵: 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安帝劉祜的恭陵、順帝劉保的憲陵、衝帝劉炳的懷陵、靈帝劉宏的文陵;
  • 曹魏1座帝陵: 魏文帝曹丕的首陽陵;
  • 西晉5座帝陵: 司馬懿的高原陵、司馬師的峻平陵、司馬昭的崇陽陵、司馬炎的峻陽陵、司馬衷的太陽陵;
  • 北魏4座帝陵: 孝文帝的長陵、宣武帝的景陵、孝明帝的定陵、孝莊帝的靜陵;
  • 五代後唐1座帝陵: 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

除此之外,南朝後主陳叔寶和南唐後主李煜也葬在這裡。

陳後主和李後主都是亡國之君,生活奢靡,文學造詣又都很高,但細究起來,兩人的不同是很明顯的。陳後主繼位後也算是進行了一些改革,但他喜歡飲酒作樂,與妃為樂,不理政務。最終隋文帝攻打南陳,陳叔寶不敵,同張麗華和孔貴嬪躲到了井中,成了亡國之君。他是個沒有心肝的人,至少面上從無亡國之思,繼續飲酒作樂,還向隋文帝要官做,為隋文帝寫讚歌,他創作的詩詞都是豔麗的,他的代表作是《玉樹後庭花》。

李後主繼位後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南唐在他父親李璟在位的時候已經是大廈將傾,被柴榮奪取了大片土地,所以李煜繼位後一方面小心應付趙匡胤,能避則避,去除國號,暗地裡又積極備戰,最終李煜和趙匡胤不得不戰,趙匡胤帶兩軍同吳越國的一軍聯合攻打南唐,最終南唐滅亡,李煜做了亡國之君。從前喜歡寫宮廷豔詞的李煜轉而愁緒萬千,他思念故土山河,他悔恨山河破碎,整日以淚洗面。他的代表作是《虞美人》。

所以沒有心肝的陳後主在隋朝又活了十六年,最終病死,葬在了邙山。而李後主卻在北宋活了三年,就被宋太宗賜死,也葬在了邙山。倘若地下有知,邙山這些帝王將相一見面可有的玩了。不過,邙山的陵墓盜毀嚴重,先後至少有三個時間段的大規模陵墓被盜被毀現象:

  • 一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資金的一大來源就是盜墓所得;
  • 二是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戰亂不斷,盜墓嚴重;
  • 三是近代,以西方國家為主,大批能人異士來到中國,盜取文物。

蕭曉四姑娘


古人很忌諱說死字,但古代詩歌對葬在邙山的描述卻不遺餘力,比如陶淵明的“一旦百歲後,相與歸北邙。”,白居易的“賢愚貴賤同歸盡,北邙冢墓高嵯峨。古來如此非獨我,未死有酒且高歌。”

還有句話叫“生於蘇杭,葬於北邙”。

可見,與生在蘇杭這種生時美事相比,葬在邙山便是國人認為的最好歸宿。

邙山在洛陽之北,是極佳的風水寶地。

實時上也是如此,邙山上一共藏有6個朝代24個帝王,其中周代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

不光是皇帝,邙山還有近千帝王宗室、大臣的陵墓,當真是以“葬於北邙”為最好歸宿的風氣不假。

這些帝王中,有幾個人物的身影常年活躍在當今影視劇裡,比如漢光武帝劉秀、西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還有那個著名的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曹魏的曹丕、曹睿,都是葬在這邙山上的。

這些在邙山上可以確定墓主人的帝王陵墓有:

東漢: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衝帝懷陵、靈帝文陵。

曹魏:文帝首陽陵。

西晉: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惠帝太陽陵。

北魏: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莊帝靜陵。

後唐:明宗徽陵。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邙山是個什麼概念?

那我們先科普一下。

想必大家都知道有句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不過,這是活的時候。在中國還有一個亡者天堂,就是洛陽的邙山。有一句話叫“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很多人的理想就是去世之後,能夠葬到北邙。就是葬到洛陽的邙山,其中邙字就是亡人之鄉。

那麼為什麼邙山會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首席地下CBD呢?

原因:一,這裡的自然條件比較好。邙山是秦嶺餘脈,這裡山勢平緩,而且土又厚又密實,水不容易滲進去,是天然的最佳墓葬地。

二,不用說,風水很好。古代人下葬是講風水。什麼樣的風水好呢?首先要尋龍,要有龍脈。這個邙山就是有龍脈的,而且是中國的一條幹龍脈。就在紅圈圈的位置。這裡不展開講了。

有了原因再看看結果。


邙山陵墓群

首先,規模和範圍是要的大,不然怎麼叫首席。

邙山陵墓群,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東西長近5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邙山上。大致呈東西向長條形分佈。邙山陵墓群面積為756平方公里。

其次,數量要多,多到超乎想象。

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數十萬之多。

然後是和主題相關的,逼格要高,高到什麼程度呢?

墓群已經探明的帝陵,包括:東周時期的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大型墓總數上千。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佈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東漢5帝葬於邙山,分別是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順帝的憲陵、衝帝的懷陵、靈帝的文陵。

曹魏文帝丕、明帝睿、高貴鄉公曹髦。

西晉武帝司馬炎、惠帝司馬衷外加追封的宣帝司馬懿、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5帝葬於邙山。

北魏現已確認埋葬在洛陽邙山的有4帝,即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詡、孝莊帝元子攸,其陵分別為長陵、景陵、定陵、靜陵。

景陵 來自谷歌地球

其他: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閔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陵、以及蜀漢後主孝懷皇帝劉禪、南唐後主李煜、後蜀後主孟昶、明恭宗朱常洵(福王)熙陵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區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