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那麼痛恨明教,爲何當年不上光明頂幹掉陽頂天呢?

桃林深處梨花白


張三丰什麼人?

武林的泰山北斗,不管黑道白道,朝廷還是江湖,都把他奉為當世第一高手,甚至連個齊名的都沒有。

這是什麼身份?

我還真不好比較,大概就是民國章太炎吧。當然,學界裡章太炎還有同輩的學者,武林中已經不存在張三丰的同輩了。


當然,和章太炎比只是比江湖地位。性格來說,兩人那真是天差地遠了。張三丰要真是章太炎那種性格,怕還真是挑上光明頂了。

要知道,張三丰是學道之人,道家講究的就是謙沖恬退,萬事不縈於懷,這點在書上趙敏打上武當山的時候曾經說過。

我說他是武林泰斗,是說憑他的身份,江湖上已經沒有配和他放對之人;說他是學道之人,是說他沒有這個動機上光明頂挑了明教。


其次,在陽頂天在世的時候,明教和武當派並沒有什麼衝突,又何來痛恨明教之說呢?張三丰之所以表現得痛恨明教,那是因為心傷張翠山之死以及俞岱巖之傷,其實他若真是像滅絕那樣痛恨明教,在聽說張翠山之妻殷素素是天鷹教教主殷天正之女的時候,反應就不會那麼淡然。題主說張三丰痛恨明教,感覺不免有倒因為果之嫌。


還有,張三丰一人之力是否能挑了光明頂其實還不好說。當然,我認為到了一百歲時候的張三丰是有這個能力的。這個主要是從書裡的幾次內心旁白看出來的。

張翠山剛認識謝遜的時候,曾經認為謝遜的功力只比乃師張三丰稍遜一籌,當然這時候的張翠山功夫還不到一流,眼光不準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書上也明言了,武當派的功夫是越到後來進境越快。所以七八十歲的張三丰和一百歲的張三丰,應該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陽頂天還在世的時候,張三丰即便個人武藝仍舊是當世第一,但想必不會有後面那麼精純,而且那時候明教高手眾多,一教主雙使四王五行旗旗主五散人都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以一敵眾,是否絕對能贏,確實不太好說,雖然,我是張三丰腦殘粉,堅決認為張三丰能贏,就怕金庸老爺子不這麼想。


所以綜合來看,我認為張三丰不上光明頂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1)明教並沒有值得讓他出手的人。以大欺小,勝之不武。

2)他和明教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3)他是真正的高人,對什麼正邪之分其實看得挺淡,在楊逍拐走殷梨亭,殷素素讓俞岱巖致殘、張翠山因為謝遜身亡,武當明教結下如此深仇之後,他尚且不上光明頂,之前更沒有理由了。

4)以一敵眾,未必能勝。


鳳嫵一


張三丰沒有去光明頂幹掉陽頂天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來他沒有幹掉陽頂天的動機,二來他未必打得過。

張三丰原來對明教並沒有什麼惡感,張翠山帶殷素素回武當的時候,張三丰十分開心,絲毫沒有介意她是天鷹教殷天正的女兒。後來知道了俞岱巖就是殷素素害的,最喜愛的弟子張翠山因為羞愧自盡在自己面前,這才開始痛恨明教。即使如此,他還是救了常遇春的性命。

明教的教義是行善去惡,陽頂天在世的時候其實名聲並不算壞。後來跟名門正派水火不容也是明教高層自己作的。楊逍仗著武功高,這裡氣死個孤鴻子,那裡抓個紀曉芙。謝遜就更過分了,不僅搶人家的東西還到處殺人。要不是空見攔著,宋遠橋都被他幹掉了。滅絕師太這麼恨明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師兄孤鴻子被楊逍氣死,親生兄長被謝遜打死,最喜歡的弟子紀曉芙被楊逍毀掉了,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周芷若又被張無忌勾搭上了。

再說實力,桃子覺得陽頂天在世的時候張三丰未必是他的對手。有的朋友覺得陽頂天乾坤大挪移只練到第四層就嗝屁了,武功稀鬆平常。其實不是的,陽頂天當時的實力絕對是震古爍今的,張無忌練成九陽神功加第七層乾坤大挪移加太極都未必是他的對手。

張無忌上光明頂的時候21歲,那個時候張三丰112歲,而陽頂天死於33年前。也就是說,陽頂天死的時候張三丰79歲。張三丰79歲什麼實力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他90歲的實力。張翠山遇到謝遜的時候張三丰正好90歲,張翠山覺得他的實力就算比師父差也差不到哪去。而謝遜又說自己的武功比成昆差得遠。成昆又說自己的武功比陽頂天差得多。如此可以得到結論:張三丰≈謝遜

後來張翠山回到武當,發現師兄弟的武功突飛猛進,才知道武當派的武功越練越強。10年前武當七俠跟謝遜比天差地遠,10年後已經相差不多,功力最深的宋遠橋已經未必輸給謝遜了。這樣來看,數十年功力在身的張三丰絕對不止謝遜的程度。這應該是張翠山當時武功太低,沒有準確估計出張三丰的實力。但是至少說明了,張三丰90歲的實力並沒有比謝遜高到離譜的地步,絕對比不上張無忌攻打金剛伏魔圈的時候,79歲的時候就更差了。

當年陽頂天打瞎了渡厄一隻眼睛,少林三渡練金剛伏魔圈的目的是為了找陽頂天報仇。張無忌第一次攻打金剛伏魔圈的時候,三渡並不知道陽頂天已經死了,也就是說他們坐了幾十年枯禪都沒有去找陽頂天。以渡厄對陽頂天的痛恨來看,不去找他的原因只可能有一個:打不過。而少林三渡聯手是勝過張無忌的,比三渡更強的陽頂天自然也比張無忌強。

這樣來看的話,陽頂天如果沒死,百歲之後的張三丰應該是能勝過他的。但是79歲的張三丰估計還真打不過那個時候的陽頂天,更別提79歲之前了。所以張三丰實在沒有去光明頂幹掉陽頂天的理由。

我是桃子,專注武俠三十年,歡迎關注!


桃子讀金庸


兩個字,心虛。

倒不是真實歷史中的張三丰心虛,而是金庸在創作這個人物時心虛。

那為首的武官張大了口,結結巴巴的道:“你……你……你你莫非……是……”張三丰抱袖揮動,喝道:“老道生平,專殺韃子!”眾武官番僧但覺疾風撲面,人人氣息閉塞,半晌不能呼吸。張三丰袍袖一停,眾人面色慘白,齊聲驚呼,爭先恐後的躍回大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劃而去。

這是《倚天屠龍記》裡對張三丰的描寫。專殺韃子,是張三丰自己給自己的定義,說明他其實是反元的。

而明教呢,也是反元的,甚至組織了起義軍,在各地起義,抵抗元朝。按理說武當派和明教應該是一體的,畢竟都是抗元組織。甚至峨嵋、少林等等,都是有抗元意向的,為何他們這麼討厭明教呢?

原因是,明教是真的抗元,其他教派嘛,呵呵。

我們來算一下,張三丰應該是在襄陽城破之後悟道的,之後創立的武當派。按他專殺韃子的宗旨,武當派創立之初,就應該抗擊元朝。雖然那時候元朝佔領了所有地方,他們也應該四處偷襲元朝軍隊。

與正規軍作戰風險很大,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固定一個地方,否則會被人端掉老窩。全真派就是這樣。但是在武當派在武當山那麼久了,居然一點事沒有。這說明元朝軍隊對他們一點打擊也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

如果把趙敏的攻擊算上的話,那元朝在快要滅亡的時候才想起來打擊武當,而不在他們一開始就打擊,這也說不過去。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些個名門正派,並不是真心抗元,他們要維護自己教派,就不能真的大張旗鼓對抗朝廷。嘴上喊喊就是了,行動上還是要跟朝廷保持和平。

所以我們看到武當七俠,行俠仗義最多的,是打擊那些大盜,並不是去跟元朝軍隊硬抗。

張三丰不是傻子,他要維持教派,就不能跟朝廷對著幹。但他見過元朝進攻襄陽的慘禍,所以也佩服明教敢於大舉對抗元朝的決心。他心裡對明教是佩服的,談不上討厭。

在他百歲之前,他對明教沒有什麼成見。直到張翠山自殺,他才心裡有了芥蒂,畢竟張翠山因為認識了殷素素,這才自殺身亡。

但這種芥蒂,等到張無忌當了教主之後,又消失了。張三丰是個修道之人,沒有心結,等他看清當年張翠山自殺,是屠龍刀引發的慘劇之後,就釋懷了。人死不能復生,人應該往前看。

至於他跟陽頂天,更犯不著,一百歲的人了,還玩單挑的把戲,過分了。


林二走江湖


我想先問一下,為什麼張三丰要幹掉陽頂天呢?江湖之中,多的是恩怨紛爭,但是到了不死不休的那種還是比較少見的,金庸小說裡一般一方一定要幹掉另一方的無外乎這麼幾種情況。

一種是野心勃勃,妄圖獨霸武林,這樣的人會想方設法殺掉他稱霸路上的所有障礙,代表人物《笑傲江湖》裡的左冷禪。一種是深仇大恨,不共戴天,代表人物《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謝遜殺害的江湖好漢的親朋。還有一種是心胸狹隘,思想偏激,遇到問題從來不找自己原因,只喜歡遷怒他人,代表人物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成昆、滅絕師太。這裡除了第二種,其他兩種都算不上什麼好人。

那麼就可以看看張三丰了,他跟陽頂天和明教的關係,與前面三種情況一條也對不上,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打架鬥毆,尋釁滋事。而且還有十分關鍵的一條,張三丰雖然沒有刻意組織反元,但對於元兵殘暴十分痛恨,有機會碰到就會出手教訓,絕不手軟。而明教呢,則是積極組織反元,他們做到了張三丰想做但沒做到的事,張三丰雖然對明教行事詭異乖張不滿,但是人家大節不虧,他還是很佩服的。就好像現實裡兩個人都做好事,一個喝酒抽菸紋身,奇裝異服,言語誇張,一個喝茶吃素,穿衣簡單大方,文文靜靜,這樣的兩個人脾氣秉性不合,也互相看不慣,但是目的和行事都是好的。也沒有利益矛盾衝突,難道他們兩個就因為看不慣就要打一架嗎?

看一下倚天書裡寫的,在俞岱巖因為屠龍刀,張翠山因為殷素素沾染明教之外,之前兩派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那時候陽頂天早已經死了,更是犯不著打架,何況這一切還是等到十多年後張翠山殷素素重返中原以後才弄清楚的。但是仔細想想,俞岱巖殘廢固然是因殷素素毒針而起,但是罪魁禍首卻是直接用金剛指力傷他的人,而且殷素素當時是一路重金護送,已經做的很好了。張翠山與殷素素結合,也是男歡女愛,情投意合,不能就說是殷素素的錯。張三丰是大宗師,性子又極其豁達,雖然兩名弟子都因明教子弟而遇害,但是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張三丰當然明白。只不過經此一役,張三丰對明教的印象大大降低,但也遠沒有到不共戴天的地步。



其實還有一點,張三丰少年時期武功已經算是一流高手,後來更是自己領悟功夫,開宗立派,揚名天下。多少年以來,他都是武林人士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就比如明教裡的白眉鷹王,他一生只佩服兩個人,一個是明教教主陽頂天,一個就是張三丰。可以說,無論正邪兩道,張三丰在武林中都是一座大豐碑,只有別人敬仰的份。而根據行文之中謝遜等人回憶的陽頂天,絕不是一個邪道大魔頭,而是十分明事理,講道義,從他對待上門挑戰的韓千葉就可以看出來,對敵尚且如此寬厚,又怎麼會是一個沒事找事惹是生非的主呢。他對張三丰怕有的也只是敬佩,大家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擾,矛盾就更無從談起了。

張三丰少年武功有成,青壯年名揚天下,到了老年只是精修武功,閉關修煉,如非必要,他不會再跟人動手。因為這個,他的年輕徒弟張翠山對他有了個錯誤估計,以為他武功只比謝遜勝半籌。而實際上,基於當時張翠山見識經驗的原因,他這次預估是極其幼稚的。從張三丰輕輕巧就能制住玄冥二老中一老來看,他的武功只能用深不可測來形容。在江湖後輩眼中,比如殷素素、常遇春什麼的,張三丰已經不像是尋常習武之人了,已經是修仙煉道之人了。作為一個跳脫世俗之外的高人,一個武林後輩中的仙人,又怎麼會隨便打架呢。


一覽眾河小


金庸原先的版面裡面,陽頂天和張三丰打過一次,結果是兩個人兩敗俱傷。陽頂天原來是叫楊破天,與楊過有關係。可見,陽頂天的武功並不比張三丰差多少,基本上半斤八兩。張三丰想單槍匹馬消滅陽頂天,可能性不大。陽頂天還是明教教主,身邊高手如雲,而當時張三丰的弟子還沒有幾個。真要硬拼,張三丰要吃大虧。

再說,張三丰未必特別痛恨陽頂天,他們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張三丰是真正修道之高人,恩怨感不是那麼強烈。他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就去殺人,否則他與魔教還有什麼區別?


懷疑探索者


首先,我覺得這提問有不對之處。張三丰雖然對明教並無好感,但談不上痛恨。最起碼,張翠山帶殷素素回來,張三丰明知她是白眉鷹王的女兒,依然十分喜歡,這可以看出,他並不是迂腐之人。所以,張三丰不去光明頂殺陽頂天,我覺得首先他沒有動機。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去殺人,他不喜歡陽頂天,但也沒有恨到要非殺他不可的程度。還有,陽頂天可是明教教主,光明頂是他的老窩,張三丰想要闖上光明頂殺陽頂天幾乎不可能成功。張三丰雖然厲害,陽頂天也不錯,比起老張,他也弱不了多少,就是老張殺了他,老張也會負傷不輕,那樣子,明教剩下的高手就不會讓老張或者離開了,畢竟,自己的教主在總壇被人殺了,如果兇手還能活著離開,明教還怎麼在江湖上立足?所以,張三丰不可能跑光明頂去殺陽頂天。


非洲雄獅H


雖說張三丰能縱橫江湖,卻不見得就能殺了陽頂天。

第一明教高手眾多,陽頂天本身也是絕頂高手。

第二既然是當年那麼武當派也是剛剛成立吧,徒弟還不成氣候,忙著打理武當派教徒弟武功也沒時間去找陽頂天吧

第三當然也怕明教報復,明教號稱魔教當然也怕他們暗下毒手,自己武功高不怕,弟子可還沒成氣候,張翠山出道的時候陽頂天都已經死了。

第四可以肯定張三丰不喜歡殺人,他算不上什麼大俠,乃是當世大賢。


臆想江湖


張三丰對付陽頂天,是投靠蒙古麼?

【張三丰原本不信百年來為朝廷死敵的明教竟會投降蒙古,聽了韋一笑這幾句話,這才明白……】

況且沒創出太極的他,也不一定打的過啊!


浸淫之辭


首先反駁一下問題,張三丰只是不想門下深入明教,說痛恨明教實在談不上。然後假設問題成立吧,其實張三丰基本沒什麼機會和陽頂天直接單挑,要麼摸上光明頂暗殺還有一點機會,可是大宗師是不會這麼幹的,至於光明正大,呵呵,明教不是吃素的…陽頂天也沒這麼傻,和幾十年來公認的天下第一人單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