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有很多的壺友都私信我這把紫砂壺到底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因為本人也是一名紫砂藝人,從事紫砂壺創作已經有許多年,從小跟著姨夫國家級高級工藝師蔣蓉傳人錢建生老師學習紫砂創作,所以接下來,我就詳細說下紫砂壺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區別。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國家級高級工藝師錢建生

紫砂壺在製成後,天生就帶著兩種屬性,它既是實用器,又是手工藝品,器物本身凝結著作者的心思與汗水, 直到如今,紫砂壺仍是無法做到機械量產,於是手工的價值更被凸顯,在滿是紫砂泥的雙手之中,延續著傳統的技藝。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紫砂壺正規的製作方法主要就兩種:

1.全手工制壺:該種製法的特點是,主要以手工拍打泥片拼接,最終使得紫砂壺的泥性活、氣孔率高、適茶性優越。燒製方法還可以分為一次燒成壺和多次燒成壺,一次燒成壺通常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一次成型,容易養出寶光,發茶性好。而多次燒成壺為磨口,雖然初始賣相好,適茶性卻因多次反覆燒製會有不好的影響。

2.半手工制壺:而隨著現代陶藝的發展紫砂壺的製作也引入了模具成型也就是我們如今多稱之為的半手工,半手工的製法就是以模具輔助成型,其與全手的區別僅在於模具的使用半手工只需拍出雛形身筒,經過一個按壓摩擦刮的過程,會導致沙泥過度壓縮,最終使得紫砂壺的氣孔率低,適茶性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總的來說,判斷全手工和半手工的紫砂壺主要有2個方法:

1.造型視覺判別法:此種方法最為準確,也最難掌握,需要判斷的人真心愛壺,對壺長時間的深度侵淫,有深厚的審美積累。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通過一句簡單的話來做基本的判斷:半手工壺規規矩矩,比較死板;全手工壺,圓不圓,直不直,正不正,方不方。

2.痕跡識別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制壺過程中留下的痕跡來做判斷,相對第一種方法來說比較好掌握,但是準確性有待觀瞻,對於一般的壺來說有大概8成的準確度,如果遇到作假、以假亂真的特殊情況,就需要一二種方法結合辨別。

通過痕跡判別,主要有以下幾點:合模線、壺蓋接縫線、收縮紋、接底線、壺身拍打稜紋。

合模線: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全手工的壺,是各個部位拍打拼接上的,壺蓋就分為三部分:壺揪、裙牆、蓋面,還有壺嘴、壺把、壺底、壺身。而半手工壺壺身是兩半拼接的,一般拼接線在壺嘴的下方,延此線將壺平均一分兩半。這條合模線是判斷全手工和半手工的一個點。但是明針的技法會消弱合模線。

壺蓋接縫線:全手工的壺蓋,滴把、裙牆、蓋面三者有拼接接縫線的,這種壺蓋配的壺身一般也是手工壺。而半手工模具壺是光滑無接縫線的,這種壺8成是模具壺。如果合模線和壺蓋裙牆重合,則不好判斷。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收縮紋:不同紫砂泥性,收縮比不一樣(紅泥、朱泥收縮比最強,紫泥差一些),如果有收縮紋,這把壺95%是全手工壺。但是無收縮紋也不能判斷此壺就是半手工壺,因為有些工匠有清理製作痕跡的偏好。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接底線:半手工壺壺身套模具做出來的沒有接底線;而全手工壺,無論推牆刮底工藝做的再好,都會留有痕跡。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壺身拍打稜紋:手工壺是各個部位拍打拼接製作出來的,用手摸出一稜一稜的感覺和看出一稜一稜的很久,一般就是全手工壺。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這裡有一個很不準確痕跡,就是壺把和壺身的拼接處,在壺身內壁會有突出的稜,而好的工匠師傅會將此處處理沒了,而有些半手工壺會故意做出稜來混淆視聽。所以,此種方法不足以準確判斷手工壺和半手工壺,壺內壁有章也未必準確,還得根據章的清晰度來判斷,手工壺先蓋上的章清楚,半手工壺是後蓋上的章不清楚。

紫砂小課堂,教你如何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

上面的幾種方法是老七積累下來的比較靠譜的經驗之談,可能有人說,既然兩種壺的適茶性不同,可否從這點來判斷它們。但實際上,對於初入門者,幾乎是感覺不到這兩種壺適茶性的差異的,這需要對茶瞭解到一定段位才會感知。所以,還是以上方法最為值得信賴。做壺的時候,馬虎一點,仔細一點,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產品,這個道理想來很簡單,想到不容易。

對於全手工與半手工的爭議:

其一,不需要圍繞在模具、工具上打圈,歸根結底,模具也是一種工具,古時製作筋囊器型時就是依靠模子進行塑形的。

其二,具體要看什麼壺型,有的壺型半手工做出來比全手工更有氣韻。

其三,全手工壺遠遠比大家想象的難做,不到火候的藝師做出來的全手工壺的力度等等遠沒有半手工做出來的強,而且在型制規整方面還不到位,哪怕當今國家級工藝師、高工等也不會說做一把全手工壺就是成品,很多時候做出來以後還得重新推敲琢磨。

其四,如今紫砂一廠通常的做法是採用傳統手法打出身筒後,為了使壺型更加標準,還藉助模具準型。一把壺的價值,在於這把壺的精氣神韻是否充足飽滿,壺型是否做的規整、比例是否和諧、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細緻。如果是光貨,壺面是否光整無暇;如果是筋囊器,那線條是否清爽利落,塊面是否均勻,曲線是否自然;如果是花貨,那麼上面的花草樹木是否自然如天成,無一點矯飾。 只要這些要求都達到了,半手工和全手工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總結:壺友們要理性看待全手工與半手工,不要貶低半手也不要盲目迷信全手工,一把壺說到底還是要看做的好不好而不是其成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