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的鴻鵠之志到底有遠大?爲了鴻鵠之志,陳勝付出怎樣的代價?

咱們讀中學時,中學的語文課本上節選過《史記·陳涉世家》的片段。節選的文字主要講了陳勝年少時與人傭耕的喟嘆和揭竿而起的事,到陳勝稱王止。

這段文字中,把陳勝鶴立雞群的苦悶描摹得淋漓盡致。

為了生活,陳勝不得不跟他的老鄉一樣,給人打零工賺錢討口飯吃。

某一日,陳勝厭倦了無休止的田間勞作,把鋤頭往壟溝一扔,長嘆一聲,跟大夥說,咱們將來誰富貴了,可不要忘了這幫窮兄弟啊!

聽了陳勝的嘆息,一起做活的老鄉便打趣陳勝,咱們都是給人打零工的,哪來的什麼富貴呀?

陳勝覺得這些老鄉真沒勁,幹活累了吹吹水,竟也要被潑涼水。陳勝感覺到無邊的寂寞,於是嘆息了一聲,這一聲嘆息,便成了千古一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這便是陳勝的嘆息,許多中國人都聽聞過的。

但是,你知道陳勝嘆息中的「鴻鵠之志」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嗎?你知道陳勝為了所謂的「鴻鵠之志」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嗎?

陳勝的鴻鵠之志到底有遠大?為了鴻鵠之志,陳勝付出怎樣的代價?

秦楚漢之際,許多身世背景一般的人登上了歷史舞臺。

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陳勝、項羽和劉邦,三個人都曾發出過感慨。

陳勝的感慨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項羽的感慨是「彼,可取而代之!!」

劉邦的感慨是「大丈夫當如是也!」

一般認為,陳勝的感慨比較理想化,聽上去很遠大;項羽的感慨比較具體,就是要取代秦始皇;劉邦的感慨比較模糊,偏享受,就是想像秦始皇那樣威風凜凜。

同樣是發出感慨的三個人,發出了最世俗感慨的劉邦竟然笑到最後,這樣的結局,似乎在向我們昭示一個道理:最世俗的,往往是最現實的,最能成的,成功者從來都是仰望星空的同時又腳踏實地。

陳勝的鴻鵠之志到底有遠大?為了鴻鵠之志,陳勝付出怎樣的代價?

說回陳勝,陳勝的「鴻鵠之志」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在語文教科書中節選的片段中,已點出了陳勝「鴻鵠之志」的具體內容,那便是稱王。更具體地說,是稱王后的富貴、威風和享受。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時,喊出了一個口號,也很知名,這個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個口號,其實也很世俗了,把同去戍邊者內心的慾望給激發出來了,大家都厭棄了為人傭耕為國服役的日子,想幹一票大的,稱王成將做相,享一世幾世的富貴。

正是這樣口號的激勵,他們才無往不利。

到陳縣後,陳勝召集當地有名望的長者前來議事。長者們紛紛說,「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聽上去,滿滿的正能量。

陳勝的鴻鵠之志到底有遠大?為了鴻鵠之志,陳勝付出怎樣的代價?

但是,如果你仔細思量,便能發現,長者們說的,恐怕不是心裡話。

為什麼我認為長者們說的不是心裡話呢?

原因在於會議是陳勝召集的,會議的主題肯定也是陳勝定的,陳勝定的主題是什麼呢?當然是討論陳勝稱王是否可行了。

對於陳縣的長者來說,陳勝其實是賊,賊的心思很難琢磨,最保險的辦法便是順著賊的意願去說,把賊捧得高高的。於是,陳縣的長者便順著陳勝的意思,捧陳勝,說陳勝討伐無道的暴秦,復立了楚國的社稷,功高,理應稱王。

長者們很清楚,陳勝召集他們議事,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無論他們贊同不贊同,陳勝都會稱王的,若是他們不贊同,他們的項上人頭恐怕就不保了。

這種情況下,長者們怎麼可能不說陳勝理應稱王呢?

陳勝於陳縣稱王,「鴻鵠之志」算是實現了,但是,陳勝為此,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第一個代價是失去了張耳陳餘這樣的賢人,從二人勸阻陳勝稱王的言論看,若陳勝能得二人的輔佐,很可能成就帝王之業。

第二個代價是失去了一幫親近之人。為了立威,陳勝殺掉了當年跟自己一起打工的老鄉,致使自己失去願意親近自己的人。

第三個代價是失去了生命。


參考資料:《史記·陳涉世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