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习经典《论语》孔子打算不择地而实施治道

曾仕强频道儒道易行

王道管理咨询

日习经典《论语》孔子打算不择地而实施治道

传播圣贤智慧,弘扬道统文化!践行中国式管理!敬请关注儒道易行!您将得到《中国式管理》的智慧和方法以及《易经》、《论语》等经典的研习及传承!

日习经典《论语》孔子打算不择地而实施治道

原 文

佛(bì)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mù)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niè)而不缁。吾岂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 释

佛肸:是晋国赵氏的家臣。

不入:指不加入。

磷:即薄。

涅:本是矿物,用作黑色染料。此处作动词,染黑的意思。

淄:即黑色。

义 释

《四书集注》:佛肸,晋大夫赵氏之中牟宰也。子路恐佛肸之浼夫子,故问此以止夫子之行。亲,犹自也。不入,不入其党也。磷,薄也。涅,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

杨氏曰:“磨不磷,涅不缁,而后无可无不可。坚白不足,而欲自试于磨涅,其不磷缁也者,几希。”匏,瓠也。匏瓜系于一处而不能饮食,人则不如是也。张敬夫曰:“子路昔者之所闻,君子守身之常法。夫子今日之所言,圣人体道之大权也。然夫子于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者,以天下无不可变之人,无不可为之事也。其卒不往者,知其人之终不可变而事之终不可为耳。一则生物之仁,一则知人之智也。”

《四书蕅益解》:磨得磷的。便非真坚。涅得缁的。便非真白。匏瓜。用为浮囊。而不用作食器。只是一偏之用。圣人无用。无所不用。故云吾岂匏瓜。乃显无可无不可。犹如太虚空然。不可唤作一物耳。非是要与人作食器也。若作食器。纵使瑚琏。亦可磷可缁矣。

《论语新解》:以中牟畔:畔赵氏。事见《左传》,在鲁哀公五年。

磨而不磷:不磷,不敝不伤义。

涅而不缁:涅,矾石,今云皂矾,染之则黑。缁,黑色。此两语,言人之不善,将无浼于己也。

匏瓜:匏瓜味苦,人所不食。或曰:匏瓜指天上星名。

系而不食:匏瓜系于一处,人不食之;我不能如此,故周流求行道于天下。或说:如星之系于天而不可食。

本章与弗扰章,皆记孔子之初意欲往,而不记其卒不往,盖以见孔子仁天下之素志;而卒不往之故,则无足深论。后人纷纷疑辨,则当时子路已疑之,不烦重论。

日习经典《论语》孔子打算不择地而实施治道

今 译

佛肸召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

子路说:“从前听老师说过:‘对于那些自身做坏事的人,君子是不去加入的。’佛肸占据中牟叛乱,您却要到他那儿去,为什么呢?”

孔子说:“对,我曾经说过这话。很坚硬的东西,不是怎么磨都磨不薄吗?很白的东西,不是怎么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天上的匏瓜星吗,怎么能高挂着不让人采去吃呢?”

主 旨

孔子打算不择地而实施治道。

引 述

真正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真正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这就是“上智不移”的道理,孔子当然心中有数。佛肸和公山弗扰一样,子路都不喜欢。他看到孔子有意亲近,都据理力劝。做弟子的,不愿意老师受委屈。虽然有一些不恭敬,孔子也十分谅解。

子路的这种态度,孔子非常熟悉。屡次如此,果然本性难移。对于熟悉的人,特别是自己的弟子,自然不介意。

孔子自认为不是悬挂在天上的匏瓜星,有机会让大家受惠,必须当仁不让,实在十分伟大。

生 活 智 慧

(一)弟子当着老师的面,称呼自己的老师为夫子,是春秋以后的情况。子路这样说,显然不合乎当时的事实。这一番话,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子路的个性,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把这些话,加在子路身上,也是理所当然。

(二)匏瓜是星的名称,高挂在天上。孔子的意思,是有才能的人,不能老是孤芳自赏,不理会人群社会的事情。为人所用,才是善尽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

(三)白色最容易染黑,这是大家熟悉的现象。孔子却相信真正白的东西,染不黑。意思是就算外表黑了,里面还是白的。只要洗涤一番,又恢复白的本来面目。

建 议

内心坚定,就算有时候碍于情面,或者迫于形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是一旦时过境迁,情况有所舒缓,必须立即恢复原先的态度,以示忠贞可敬。

別 裁

佛肸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叛变的人,同样也请孔子去,孔子准备去了,又是子路反对。他提出来说,老师,你从前教育我们的,受国家和长官的培养,结果做出许多不对的事情的人,不能来往,这种人所管辖的地方都不去的。而佛肸在中牟叛变,独立了,你现在却想去这样的地方,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孔子说,是的,是有这个道理。但是你知不知道?一个很坚固的石头,像金刚钻一样,随便你怎么磨它,也不会碎。一块真正无瑕的玉,无论如何也染不黑的。孔子这两句话,就是告诉子路,一个人如果有真正的内涵,则任何一种环境,任何一个时代,都始终站得住。孔子又说我总不能像那个匏瓜一样,永远挂在树上,不给人吃的。这是他跟子路开玩笑了,也就是告诉子路,他只是说去,实际上是不会去的。换句话说,假定真的去,那么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站得住而有所建立,并且是有心想挽救这个时代的,不能够永远挂在树上,像匏瓜一样只给人当样品一般欣赏而已。

这几段连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一篇,主要讲人的立身出处,孔门弟子就用孔子自己本身的经历来说明这一个道理。下面就是这个道理的发挥,讲立身出处完成一个人格的不容易。

日习经典《论语》孔子打算不择地而实施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