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

葉丶唸


在历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上科威特是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行将科威特变为自己的附属国。

1932年伊拉克独立,因有大英帝国保护,伊拉克对科威特只能忍而不发。

1961年科威特独立,若非有英军卷土重来的保护及阿拉伯国家为各自利益的调停,两国当年就已兵戎相见。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第19个省。美国为了美元霸权,经联合国授权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将伊拉克打的落花流水,只能老实的吐出科威特。

那么科、伊同宗同源,两伊战争时科威特更是借出140亿美元支持伊拉克,为何伊拉克还要入侵科威特?

一、前面提到的二国特殊历史渊源,伊拉克做梦都想收回科威特,这也是伊拉克人一直不承认自己野蛮行径属于侵略的主要原因。

二、萨达姆号称中东雄师,出身草根,通过奋斗经政变成为总统,虽刚结束两伊战争,萨达姆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逊尼派中大哥大的地位,号称世界第三世界军事强国,吞并科威特,可成全他中东霸主的政治野心。

三、伊、科一直存在领土、水源、石油方面的争议,尤其是两国边境上的油田主权问题,科威特地势比伊拉克低,导致伊拉克石油流向科威特境内,并且因科威特等国拼命生产石油出口,(科威特面积约为伊拉克的1/25,石油储量却达到伊拉克的八成,可谓遍地石油)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伊拉克损失高达150亿美元!

四、两伊战争导致伊拉克负债300多亿美元(伊1990年GDP才390亿美元)科威特就有140亿,萨达姆认为:两伊8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希望免除债务被科拒绝。

萨达姆因此想吞并科威特,一是乘机将科威特收回,二是直接连本带利全部赖账,以此恢复本国的经济。

五、科威特虽富但人口只有几十万,国防、军队根本不值一提。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没良好出海口。拿下科威特就拿下了波斯湾的优良海港,这是萨达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六、萨达姆误判美国的态度,在出兵前萨达姆与美驻伊大使格拉斯皮举行长谈,格拉斯皮在会谈中说道:

美国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发表任何意见,包括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争端。国务卿贝克让我重申美国的立场:和60年代的伊朗问题一样,科威特问题与美国无关。

萨达姆认为:格拉斯皮暗示,如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不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实际上正中了美国想再次搞乱中东,火中取栗的鬼计(事实恰如此),只是美国霸权主义存在,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平。不管是朝鲜、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乌克兰等等都未离开美国的影子。


美丽青春您真痘


伊拉克与科威特,同处米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拉克在两河流域上中游,科威特在下游。伊拉克南部与科威特,在民族、宗教、语言、文化各方面,都大同小异。历史上伊拉克南部与科威特,绝大多数时期同属一个政权。就地理位置而言,伊拉克像中国江苏省,科威特则像上海市。

1756年,清朝乾隆二十一年,萨巴赫家族建立科威特酋长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科威特酋长国,划归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

一战后,土耳其帝国不复存在,伊拉克与科威特都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但英国对这两地是有区别对待的。科威特在波斯湾旁,其港口对以航海起家的日不落帝国来说,价值远超内地的伊拉克。

1932年,伊拉克从英国独立出来,伊拉克从来不承认科威特是个国家,但英国在科威特经营日久,伊拉克不可能与英军开战。

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这一年伊拉克就差点兼并了科威特。当时本以撤退的英军卷土重来保护科威特,其他阿拉伯国家,如沙特、埃及、约旦等国纷纷派兵调停,才让这场战争推迟约30年。英国不希望伊拉克与科威特统一,阿拉伯国家不希望英国驻军科威特,最后伊拉克只能忍而不发。

随着英国霸权衰落,保护科威特的接力棒,交到了美国手上。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与美国统一战线,科威特则是伊拉克的最大债主,伊拉克欠科威特140亿美元,绝大部分买了美式武器。

萨达姆认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萨达姆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两个最大的债主科威特和沙特拒绝。

波斯湾石油大发现后,科威特面积约为伊拉克的1/25,石油储量却达到伊拉克的八成,可谓遍地石油。地理上科威特还占着两河流域的出海口,让伊拉克运输往波斯湾的石油,必须经过科威特。同为产油国,两国存在竞争关系,科威特之于伊拉克,如鲠在喉。

伊拉克人一直想兼并科威特,这是历史、地理、宗教、石油全方面的问题,至于伊拉克欠科威特那点债务,可以算是个导火索。萨达姆准备发动一场兼并科威特的战争,他唯一担心的,是美国的态度。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几天内控制科威特全境。


地图帝


老萨说了,这次行动是为了把失散多年的兄弟找回来,历史上科威特就是奥斯曼帝国下辖的巴士拉省的一个县,因为各种原因,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位兄弟拉回来,变成伊拉克的第19个省。

老萨和伊朗血拼8年,死了几十万人,耗尽了国力,背上了沉重的外债。萨达姆真是心急如焚,怎么办呢?

他先是找那些逊尼派君主们商量减免债务的事情,毕竟是我挡住了伊朗的革命输出,我为了保卫阿拉伯兄弟而战的,你们得帮我,这些君主们一合计:行,那就减免一下吧!但是大多数国家借给伊拉克的钱并不多,割点肉也没啥,可科威特借了萨达姆150亿美金,80年代的150亿美金可是天文数字。

科威特是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国,哪里舍得,直接拒绝拒绝再拒绝,就算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这个问题,就一直僵持着,搞得萨达姆如鲠在喉,难受的很。

暂时也没什么办法,萨达姆只好努力建设抓生产,卖石油先,不过马上他又发现不对劲了,这科威特人不厚道啊,偷采我的石油?!这两国边境,有一段沙漠地区没划界,但下面石油多啊,而且“科威特地势比伊拉克低,导致伊拉克石油流向科威特境内”,萨达姆暴跳如雷:我在前方和伊朗什叶派血拼,你们却在偷我的石油,这和用匕首在背后捅我两刀有什么区别?

还没等萨达姆消气,又发生让老萨火冒三丈的事情,科威特等国拼命生产石油出口,违反欧佩克的出口限额,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伊拉克的石油生产设施还在重建之中,本身产能就不足,油价一跌,伊拉克更加损失惨重,这对伊拉克的重建工作简直是落井下石啊!

萨达姆彻底怒了,他突然想明白了:我犯那么多糟心事干嘛?直接灭了科威特不就完了,这连人带钱不都是我的了?!于是,萨达姆大手一挥,10万军队开进科威特,一天之内就控制了科威特,然后宣布科威特正式成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可惜,老萨错估了形势,美国人没有坐视他吞并科威特,而是带了一帮小兄弟,拿着板砖围着他狠狠地揍了一顿。萨达姆终于明白了一句话:信了老美的话,接下来的就是炮弹了!可惜后悔也晚了,从此老萨上蹿下跳反美反了十几年,最终还是倒下了。


云中史记


刨去那些宗教、历史、文化等萨拉姆给出的一系列粉饰侵略的理由,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钱。伊拉克打两伊战争,欠下了巨大的外债,而科威特就是最大的债主,萨达姆一直认为其与伊朗战争是在为整个阿拉伯世界打的,各国应该为其出一些军费,要求科威特免去伊拉克的巨额债务。


然而科威特拒绝了伊拉克的提议,并且以此债务为威胁要求解决困扰科威特两国边境问题,从而彻底与伊拉克划清界限。萨达姆十分苦恼,因为巨大债务,糟糕的经济状况,国内什叶派和北方的库尔德人蠢蠢动,影响到了其统治地位国内。萨达姆苦于寻找解决危机的手段,这时科威特划界提议给了他一丝灵感,那就是吞并科威特。萨达姆的悲剧帷幕就此拉开。

首先,萨达姆错误的预判自身的实力了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以数字堆砌的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足以应对一切战争,这是他敢于开战的自信;国际环境是,其认为自己与伊朗的战争在阿拉伯世界树立了足够的威信,各阿拉伯国家对其占领科威特的行为不会有过于激烈的反应;而苏联方面是其重要盟友会采取默许的态度;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因为小小的科威特而对自己发动战争,加之其认为在两伊战争期间与美国暗地勾结积累了足够的"好感",更是为其增加了底气。


其次,反观入侵科威特的好处则是更加诱人的,首先最为直接的就是摆脱高昂的债务;其次占领科威特后,获得科威特丰富石油资源,扩大石油产量,扩充自身实力;第三解决了长期困扰伊拉克的出海口狭窄的问题;最后震慑周边其他阿拉伯国家以及伊朗、以色列,从此确立中东地区霸主地位。最终萨达姆的理智被欲望所吞噬,葬送了伊拉克!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1为两伊战争,伊拉克士兵在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画像面前做出胜利手势,2为伊科边境,3美国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当时以特使身份会见萨达姆。个人一点分析可能有失偏彼,欢迎评论,批评指正。


古姿


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萨达姆的个人野心导致的。

当时两伊战争已经结束,萨达姆凭借这场战争基本上已经确立了自己在逊尼派中老大的地位,自信心膨胀的太快,他觉得自己的共和国卫队经过战争的洗礼又有当时来看颇为精良的装备,不把中东任何国家放在眼里。

除此之外,和科威特闹矛盾,直至后来发展到入侵科威特的局面,也有其他特殊的原因。

首先,因为两伊战争,伊拉克签下了巨额的外债,其中单是欠科威特就150亿,欠海湾石油富国总共三百多亿,总的来说,还不起了。伊拉克曾以自己为阿拉伯人同波斯人战斗,为逊尼派同什叶派战斗为理由,要求这些国家免除自己的债务,结果遭到拒绝。

第二,科威特的地理位置太好了,虽然科威特国土面积只有伊拉克的十分之一,但是石油储量却有伊拉克的将近百分之八十,而且两国边境地区没有划定边界的沙漠地带正是石油产量丰富的地区,两国都声称拥有主权。另外科威特占据了波斯湾的优良海港,是萨达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在入侵之前,伊拉克还秘密和科威特进行了多次合并谈判,结果让萨达姆很失望。

第三,当时的石油经济不行。国际油价下跌,本来财政上就拮据的伊拉克更是吃不消这样的降价,所以伊拉克指责科威特伙同沙特等国不正当的增加产量,导致了油价的下跌。

总的说来,这就是萨达姆的冒险之举,他觉得只要吞并了科威特,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而且他自信自己的军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美国根本来不及反应。

结果美国非但采取了措施,而且还发动了本世纪末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事实证明,在信息化军队面前,机械化的军队不堪一击,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布鲁科夫


伊拉克和科威特同处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历史上两国同属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范围内:两国相继由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统治。然而自从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吞并以来的两千余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所处的两河流域就没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在这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两河流域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是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由此将科威特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肢解出来,成为自己的附属国。一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巴士拉省成为独立后的伊拉克的一个省,当然此时已被英国统治的科威特早已不是伊拉克治下的巴士拉省的一部分了。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野蛮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联合国授权美国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把伊拉克打的落花流水,伊拉克被打的从此一蹶不振,乖乖吐出了科威特。按理说:就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不久的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就为伊拉克提供了100多个亿的贷款,为什么时隔不久伊拉克就翻脸不认人了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伊拉克和科威特历史上存在的特殊渊源关系,虽然这种渊源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在共同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被纳入过同一个省份而已,在伊拉克独立建国后科威特从来都不是伊拉克的领土,但即使如此伊拉克仍坚定地认为科威特就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并始终不承认自己打击科威特的行为是侵略行为。

其次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存在领土、水源以及石油资源方面的争议,尤其是关于两国边境上的油田归属问题一直都是两国关系的定时炸弹。而科威特为控制国际原油市场联合沙特、阿联酋等国降低了石油价格,这一措施对这些没有战争影响的国家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伊拉克可就是要命的了,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为此伊拉克的损失在150亿美元以上。本就还没完全从两伊战争中恢复元气的伊拉克对科威特恨得咬牙切齿,科威特的小聪明成为萨达姆动武的借口之一。

与此同时萨达姆还打着另一个算盘:吞并了富国科威特,可以利用科威特的资金来恢复本国的经济。这对于对于伊拉克是十分诱人的,不要看科威特不起眼,它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好几倍。加之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对伊拉克的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伊拉克必须向科威特偿还贷款——而伊拉克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则高达140亿美元。萨达姆认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免除债务的提议却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恼羞成怒的萨达姆索性打算以战争的形式吞并科威特正好直接连本带利全部赖账。

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建港口,这严重制约着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虽然伊拉克也是中东石油大国,但相比科威特无论是产量,还是在出口上都受到严重制约,吞并科威特正好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

另外萨达姆本身是一个有极大政治野心的人物: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成为伊拉克总统,又刚和伊朗撕逼,可谓是中东地区绝对的铁腕人物。吞并科威特,进而成为中东霸主是他极力想实现的政治目标之一。

最后科威特虽因为石油而致富,但国家实在太小——天然缺乏战略纵深,既没建立起成熟的工业金融体系,也没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属于富而不强,是伊拉克眼中的软柿子。而且科威特国内也出现了矛盾,甚至当战争爆发后有的科威特人甚至支持起伊拉克来:原来当时的科威特依然保留着一夫多妻制,这意味着占人口比例极少部分的土豪男士都可以拥有多位妻子,而身处社会底层的男性恐怕只能打一辈子光棍了;相比之下伊拉克已经废除一夫多妻制,生活在底层的科威特男性甚至把伊拉克军队视为他们的解放者。伊拉克自认为:自己比科威特强大得多,又利用其国内矛盾出兵几乎万无一失。即使如此伊拉克还是试探了美国的态度,由于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萨达姆自信地以为美国会支持自己吞并科威特,美国也的确没表示反对。可真当伊拉克出兵后美国立刻组建多国部队狠狠教训了伊拉克,因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不假,可如果坐视伊拉克成为中东霸主将损害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所以最好还是维持对中东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有三方面原因:

1. 萨达姆想让伊拉克称霸中东。

2. 科威特的石油资源能够拯救伊拉克疲软的经济。

3. 萨达姆认为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1. 萨达姆想让伊拉克称霸中东

萨达姆努力让伊拉克成为阿拉伯国家的领袖。他向阿拉伯国家贷款、投资,甚至用优厚的待遇邀请外国工人来伊拉克工作。

这使得成千上万的埃及人和摩洛哥人在伊拉克定居,因此萨达姆给埃及人和摩洛哥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通过征服科威特,萨达姆表明他可以无视国际和平规则,借此提高伊拉克的威望。此外,入侵伊拉克的举动也是在杀鸡儆猴。

2. 科威特的石油资源能够拯救伊拉克疲软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借了大量外债,相比之下,伊朗拒绝了战争借款。因此,在伊朗一点点重建家园的同时,萨达姆却要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

科威特就是其中之一,它在战争中向伊拉克发放了高达140亿美元的贷款。萨达姆决定入侵科威特有两个目的:

· 免除这140亿美元的借款

· 利用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偿还其他借款

但最为重要的是:

3. 萨达姆认为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尽管有上面两点原因,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萨达姆认为美国默许了他入侵科威特的举动。

萨达姆在科威特边界屯兵,借此威胁科威特免除其140亿美元借款。美国派其驻伊拉克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与萨达姆进行了一次会谈。

格拉斯皮在会谈中说道:

美国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发表任何意见,包括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争端。国务卿贝克让我重申美国的立场:和60年代的伊朗问题一样,科威特问题与美国无关。

详情见:阿普里尔·格拉斯皮-维基百科

格拉斯皮、同行美国外交官与萨达姆的合影

萨达姆和其他伊拉克官员都认为,格拉斯皮暗示了,如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不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因为她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干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

在这之前,萨达姆还担心入侵行动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确定美国不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后,他立即举兵入侵科威特。


小鸽子看世界


说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事情,我觉得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在当时两伊战争刚结束,伊拉克百废待兴又债台高筑,出路在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盯上富裕的科威特就成了选项。

最最关键的是当时的美国的处境,美国是一个美元、军事霸权国家,依靠世界为它充血、薅世界羊毛而活着,只有国际动乱才能让世界的资本都认为美国安全不断涌向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贯伎俩就是扰乱国际局势,这也就是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武力侵略别国的原因。而伊拉克正好主动的成了美国整个计划中的出头鸟,忽悠了伊拉克(伊拉克私下征求过美国的意见),如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成了可预见的事情了。

在伊拉克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之后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入侵科威特的道路,正中美国下怀,美国竟然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纠集了几十万军队(包括其西方走狗),毫不犹豫地下手,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太多太多的国家都是美国大战略棋盘中的一颗棋子,早早就布局好,只要有需要时随时调用。不管是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朝鲜等等,还是更早的朝鲜、越南、古巴、伊朗、巴拿马、格拉纳达等等数不胜数的,甚至中印冲突都离不开美国的影子。

对于其它国家的乱局是美国生存的基础,有了美国这个世界全盘操纵手,像叙利亚困局、半岛核危机等等类似的问题会层出不穷,拭目以待吧。


he2008


这得从“两伊战争”说起,战争的起因是伊拉克和伊朗都想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

由于两个国家都是石油出口国,外贸上属于竞争关系,谁完全控制了石油出口通道,谁就在石油外贸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所以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两伊战争”长达8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战争总花费超过6000亿美元,而伊拉克当时向美国进行了大量军购,钱主要是从科威特和沙特借款。两伊战争结束后,阿拉伯河归属依然没打出结果,但伊拉克却债台高筑,还不起钱。


加之这场战争让一些国家认识到了当年美国与沙特,科威特等国签订的“石油美元”协议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一些国家希望用自己所用的货币来取代石油美元的地位,所以在法国和当时苏联的支持下,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了进攻,进而最后进攻沙特,对于伊拉克而言,进攻科威特比进攻伊朗更简单,占了科威特还能获得出海口,债也不用还了,占下沙特还能获得世界第一的石油储量。所以,伊拉克于1990年8月2日,入侵科威特,通过使用大量生化武器,数周内便控制科威特全境。


王眼世界观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占领全境。8月7日,美国军队开赴沙特阿拉伯。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