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6月,开始进入蜱虫的活跃期。最近蜱虫叮咬一家三人造成两人死亡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只小虫子竟能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并且它们可能就潜伏在我们周围,这让很多人心生恐惧。在网络上搜索蜱虫,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求助:“被咬了一下,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蜱虫,急!”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大部分人对蜱虫只是略知一二,但是了解不够深入,所有才有了“蜱虫恐慌”。其实,养狗人可能和蜱虫有更多接触。宠物医院经常收治被蜱虫叮咬的狗狗,甚至不少铲屎官有亲自从狗狗身上拔蜱虫的经历。狗狗喜欢到草丛里撒欢,那里正是蜱虫经常藏匿的“基地”。绝大部分被咬狗狗都无大碍,但是也不乏不幸去世的个例。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嵌入”狗狗身体里的蜱虫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800余种蜱,北方叫草爬子、狗豆子、牛鳖子,西南常叫马鹿虱、竹虱子。从形态上看,蜱分为硬蜱和软蜱。硬蜱背面有坚硬的盾板,软蜱则没有;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犬舍、野生动物洞穴、鸟巢及人房缝隙中。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硬蜱和软蜱

未吸血的蜱只有绿豆甚至米粒大小。有些人发现身上莫名多了一颗芝麻大小的“痣”,“痣”的周围充血、发红,发炎,这是蜱叮咬人不久的状态。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吸饱血的蜱身体可涨至原来的100倍,像一颗黄豆那么大。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人们怕蜱,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会“钻”进人的身体里。其实那是蜱吸血后身体涨大、口器仍留在人身上的结果, 蜱并无意进入人的身体。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有的蜱虫会在路两旁的草尖等待,当它嗅到气味,便可感知宿主的到来,然后伺机附着而上。蜱喜欢叮刺皮肤较薄的隐蔽地方,如耳后、腋窝、大腿内侧。而且它吸血时本身无痛感,所以初期并不容易被发现。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蜱会传播人畜共患病。叮咬发病的动物再叮咬人类,可能把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带给人,这和蚊子传播疾病类似。蜱传疾病主要有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细菌性疾病、无形体病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许多有潜伏期,长的可以达到10年之久。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不过,大家没必要过于紧张,并不是说被蜱叮咬一定会患上这些疾病,它们的传播有严格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比如森林脑炎仅在一些特定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才有,多发生于5月底至6月下旬,其它季节则很少发病甚至没有;新疆出血热主要发生在半荒漠的胡杨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病较多。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上文提到的一家三人被蜱叮咬的案例,他们感染的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致死率约为15%。它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两天到一个月,若及时发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常在户外作业或运动探险的人,此类人群进入疫区要格外注意防护。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也有一些硬蜱,在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神经毒素,可引起肌肉麻痹,俗称蜱瘫痪。大部分情况下,及时发现并去除,症状便可消失。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蜱瘫痪”的小女孩

被蜱叮咬后该怎么做,由于广泛的宣传,大部分人都有正确的认知,那就是不可生拉硬拽,以免它的口器断裂在皮肤内;不要用手直接拍打甚至挤破,最好用镊子轻轻将其清除,并进行消毒处理。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但是关于怎样清除有一些争议。蜱的口器复杂,上面长有倒刺,不易取出。我国卫生部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先用酒精或烟头刺激蜱使其头部放松,而美国疾控中心并不建议这样做。理由是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也有人提出,先用油、百多邦、凡士林甚至护手霜堵住蜱腹部的呼吸口,将它“闷晕”。到底该如何处理,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多分享讨论。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24小时内发现并清除,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小,不过,无论是发现蜱已经寄生多天,还是刚刚被咬,都应该及时就医。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

在山林中活动,应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扎紧衣袖和裤管,不要穿凉鞋。另外,穿浅色衣服容易发现蜱,表面光滑的衣服蜱不易附着。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目前暂时没有针对蜱的防护剂,可在暴露的皮肤处喷涂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喷剂,能在7小时内有效的防止蜱虫叮咬。不同国家对DEET的用法用量规定不同,不放心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喷洒儿童专用驱蚊剂。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不同国家对于DEET的用法建议

在林中休息,最好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不要直接倚靠在树干上或者坐在枯叶丛中。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野外露营,可以在帐篷和睡袋上喷洒对人体无害的杀虫剂或驱避剂。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l 出入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到家后尽快脱掉衣服,最好在两小时内洗澡,检查身上是否有蜱虫,特别留意头皮、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地方。从疫区回来的人员,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也应对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l 宠物在外活动后,彻底检查其体表,特别是耳朵里、胸部、脚趾间,及时对宠物进行清洁消毒。不要随便养野生的刺猬、蛇和鸟类,它们往往容易被蜱寄生。如果实在想养,应该先到宠物医院做好检查。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常玩儿户外的人知道,灾难电影里的巨蟒吞人、鲨鱼群袭其实极其少见,反倒是蜱虫、蚂蟥蜜蜂等“小虫”伤人的事屡有发生。但是它们并不会阻止户外人的脚步。

科普|芝麻小虫“咬死人”?蜱虫其实没那么吓人!

“咬人”的蚂蟥

我们更没必要“谈蜱色变”,做好防控,及时发现,尽快就医,尽量避免进入疫区,便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蜱虫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