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小波

关于王小波

对于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这件事,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喜欢。如果不能表达的话,

感觉自己的生命就像是被剥夺了,

这比死亡更可怕。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他生来就是个看破时代的人,而人太清醒,就没有什么动力了。我曾和友人谈过,当代文学大家大都深刻的感知过自己的时代,并且坚持自我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愤怒,不懦弱,如实着描绘着那个时代万千青年的内心,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那个时代将很多历史作了古,将很多肉体磨成了血。

王小波若是未亡,如今的他应当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最敏锐的一把拿笔的刀吧,很可惜亡不逢时,只留一个李银河,也好歹有一个李银河,还有那些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精神的人,在不断的为他发声,把他活着时候的那些呐喊,分享给这个世界。

其实,王小波生也不逢时,那一年是1952年,老舍自杀,胡风入狱。无尽的折磨会迸发出无尽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不猛烈,也可以不温和,但是一定要真切,真切到用最平凡的语言戳击最坚硬的磐石,恰巧,王小波就是这种人。彼时的王小波,看过了太多的人和事,他感觉到这个时代在经受磨难之后开始乐于遗忘,少了一些风骨。

他描写性,描写思想抗争,描述社会上的不公与黑暗,也没什么好教化的,小波不是鲁迅,没必要打醒每一个迂腐的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哪怕是猪,那也应当特立独行一点。

关于王小波

人们终究还是快把小波忘了。

第一本杂文集就是老吴送给我的《沉默的大多数》,大二上学期,时至十一月份,它都躺在我的背包里。我没有要刻意的去翻它,小波的作品我看的也少,对于这件事,我并没有什么好害羞的,若是我需要看很多本作家的东西才能感受到作家的思想,那到底是我笨呢还是作家水平低呢?至少,我不愿意承认我笨。都说王小波是文艺青年必读之人,这真是如今这个时代对于文艺青年最好的褒奖了,在自己表达的意象里深刻的领会一些看破时代的东西,终究是一件让人有些心动的事。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他所描写的那些故事,依旧发生在我们眼前。

过去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一切都只是历史在重演。

我不是他的粉丝,我也没读过多少他的书,只是蜷缩在社会的角落,

我知道我的坚守,我保持自己的判断,我也对我的无能愤怒,若是十几年后,我的朋友们能够稍微赞颂一下我在青年时期时刻怀有对于精神以及思想的感知,也不失为一件值得庆贺之事,赚钱的方法有很多,自我只有一个。

还有一句话,有些历史时期啊,本就是黑色幽默

我不是很舒服屈从,因为我比较孤僻。


那本书现在不在我这,在他适合的地方

关于王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