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小波

關於王小波

對於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說這件事,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喜歡。如果不能表達的話,

感覺自己的生命就像是被剝奪了,

這比死亡更可怕。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他生來就是個看破時代的人,而人太清醒,就沒有什麼動力了。我曾和友人談過,當代文學大家大都深刻的感知過自己的時代,並且堅持自我的表達,這種表達,不憤怒,不懦弱,如實著描繪著那個時代萬千青年的內心,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那個時代將很多歷史作了古,將很多肉體磨成了血。

王小波若是未亡,如今的他應當是這個互聯網時代最敏銳的一把拿筆的刀吧,很可惜亡不逢時,只留一個李銀河,也好歹有一個李銀河,還有那些讀過他作品的人,知道他精神的人,在不斷的為他發聲,把他活著時候的那些吶喊,分享給這個世界。

其實,王小波生也不逢時,那一年是1952年,老舍自殺,胡風入獄。無盡的折磨會迸發出無盡的思考,這種思考可以不猛烈,也可以不溫和,但是一定要真切,真切到用最平凡的語言戳擊最堅硬的磐石,恰巧,王小波就是這種人。彼時的王小波,看過了太多的人和事,他感覺到這個時代在經受磨難之後開始樂於遺忘,少了一些風骨。

他描寫性,描寫思想抗爭,描述社會上的不公與黑暗,也沒什麼好教化的,小波不是魯迅,沒必要打醒每一個迂腐的人,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哪怕是豬,那也應當特立獨行一點。

關於王小波

人們終究還是快把小波忘了。

第一本雜文集就是老吳送給我的《沉默的大多數》,大二上學期,時至十一月份,它都躺在我的揹包裡。我沒有要刻意的去翻它,小波的作品我看的也少,對於這件事,我並沒有什麼好害羞的,若是我需要看很多本作家的東西才能感受到作家的思想,那到底是我笨呢還是作家水平低呢?至少,我不願意承認我笨。都說王小波是文藝青年必讀之人,這真是如今這個時代對於文藝青年最好的褒獎了,在自己表達的意象裡深刻的領會一些看破時代的東西,終究是一件讓人有些心動的事。

直到很多年後的今天,他所描寫的那些故事,依舊發生在我們眼前。

過去和現在沒什麼區別,一切都只是歷史在重演。

我不是他的粉絲,我也沒讀過多少他的書,只是蜷縮在社會的角落,

我知道我的堅守,我保持自己的判斷,我也對我的無能憤怒,若是十幾年後,我的朋友們能夠稍微讚頌一下我在青年時期時刻懷有對於精神以及思想的感知,也不失為一件值得慶賀之事,賺錢的方法有很多,自我只有一個。

還有一句話,有些歷史時期啊,本就是黑色幽默

我不是很舒服屈從,因為我比較孤僻。


那本書現在不在我這,在他適合的地方

關於王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