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端午-英雄城市·大愛唐山」遷西:「糉」香端午 情暖栗鄉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樽共。

——端午來了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為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幹部職工文化生活,各地各單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活動。

白廟子鄉

6月14日,白廟子鄉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幹部職工齊聚職工食堂,一起動手包粽子,共同感受濃濃端午情。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羅家屯鎮

端午臨近,羅家屯鎮志願者們來到了失獨家庭,將溫暖送到了最需要的人手裡。志願者帶去綠豆糕、水果還有美味的粽子,並對他們進行了簡單的身體檢查。雖然東西不是特別貴重,但是這份溫暖與關懷卻讓失獨群眾深受感動。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東荒峪鎮

東荒峪鎮端午節開展了傳統五彩線製作、兒童學包粽子祈福活動。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增強了動手能力,加深了幼兒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瞭解,培養了幼兒崇尚民族英雄的感情和愛國主義情感。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縣 婦 聯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助力巾幗脫貧攻堅,關心關愛貧困婦女兒童,6月14日下午,遷西縣婦聯、承德銀行遷西支行在承德銀行聯合開展了“慄花飄香時,濃濃端午情”包粽子大賽活動(活動包括包粽子比賽、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伍子胥說”、“曹娥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但屈原說最受認同。

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他援引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端午節由來的故事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為紀念屈原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屈原作品想象最為豐富,詞采十分瑰麗。他善於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惡木穢草,以喻小人,通過比興手法把君王信讒、奸佞當道、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情景,寫得淋漓盡致。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週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闔閭死後, 其子夫差繼位,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臣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 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為紀念東漢孝女

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其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 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端午節習俗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端午節習俗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等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吃粽子

吃粽子早在周處的《風土記》就有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角黍”即是後來我們所說的粽子。因其包裹成角形,內裡被包的是黍米。開始包粽子用過艾葉稱“艾香粽”,也用過茭白的葉子(叫菰(ɡū)葉)。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懸艾葉菖蒲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直至民國時期,社會上還有“躲端午”的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系五彩繩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网络中国节·端午-英雄城市·大爱唐山」迁西:“粽”香端午 情暖栗乡

文化若水,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矗立永恆的民族座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豐厚滋養。珍重我們的文化之根,民族復興“中國夢”將不斷從夢想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