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在刘邦临死之前已经问清了谁是刘氏之人,为何还要重用他们

公元前195年,刘邦成功平定了英布叛乱,但创伤复发,不久于人世。回到长安后,燕王卢绾又叛变,刘邦派樊哙率军讨伐。 樊哙率军出发,刘邦怕自已去世后,吕后与她的妹夫樊哙联合对刘氏江山不利。于是,刘邦命陈平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藏了大将周勃,到了军营里,让周勃斩杀樊哙,并由周勃掌樊哙之军 。刘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樊哙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人,有他在,吕后篡权就有了军事基础,所以高祖一定要除去樊哙,刘邦要陈平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自已要亲自检验。

吕后在刘邦临死之前已经问清了谁是刘氏之人,为何还要重用他们

影视剧中樊哙

然而陈平老奸巨滑,知道刘邦命不久矣,已经在寻找新的权力依附者。陈平知道,自已杀了樊哙,吕后是不会放过自己的,而刘邦很快就会去世。于是,陈平并没有让周勃杀了樊哙,而是将其绑上囚车,送到长安。高祖的这个计划没有成功。 回长安的路上,刘邦即已去世。陈平和周勃因没有杀樊哙而受到吕后重用,从郎中令一直升任右丞相,位极人臣。

从表面上看,刘邦临终前与吕后的较量,是吕后胜了。但从长远看,是刘邦胜了。这得从十五年后看,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陈平(右丞相)与周勃(太尉)联合,铲除了吕氏诸王,迎刘邦第四子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陈平和周勃为什么没有帮诸吕称帝、而是恢复了刘氏江山呢?因为他们权衡刘氏与吕氏的这场斗争,刘氏的胜算更大。吕后去氏后,吕禄和吕产掌南、北军,并掌朝政,开始谋划夺取帝位。齐王刘襄得知诸吕叛乱之谋后,联络刘氏诸王,举兵向长安进发。吕产派大将灌婴率军前去抵挡,但灌婴驻兵荥阳,并不与刘襄军开战。于是就在长安城内爆发了陈平与周勃联合诛灭诸吕的事。假设陈平与周勃不发动政变,不灭诸吕,而是拥立吕氏为帝。必然会发生刘氏诸侯联军与吕氏军队的大战,而这场战争取胜的必然是刘氏,原因有二。一是刘邦分封的刘氏诸侯占据着半壁江山,有楚王、吴王、代王、齐王、淮南王,仍是刘邦子孙,而吕氏只夺去了赵国、燕国、淮阳国、梁国,从版图和实力上看刘氏是明显占据优势的;二是,在中央内部,很多人还是支持刘氏的,灌婴就是其中代表,灌婴率军出征刘襄,却屯兵不前,更加让形势明朗,再加上朱虚侯刘章等朝中刘氏势力,里应外合,吕氏必败。陈平和周勃正是看出在吕氏和刘氏的这场较量中,吕氏必败,所以他们先发制人,出手灭了诸吕。如若他们不出手,等刘氏打败吕氏后,十五年前的旧账翻出来,二人必然会死无全尸。到那时,陈平和周勃就会被当作吕氏铁党,十五年前,就是因为他们,才造成了吕后十五年的专政。

刘邦临终前之所以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表明对二人是不放心的,就是想借杀樊哙这件事,把二人推向刘氏一边。二人虽后来成为吕氏势力,但终因这件事,不为吕氏所完全相信,并且在刘氏那里有了政治污点。十五年后,在刘氏胜算更大的形势下,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只能有所举动,为刘氏出力,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刘邦看人看事,不可谓不远。

吕后在刘邦临死之前已经问清了谁是刘氏之人,为何还要重用他们

刘邦与吕后的斗争,早已开始。刘邦想换太子,由于吕后,没有成功,最后刘邦不得不感叹:“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戚夫人)的主人了。“刘邦不让刘盈继位,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太强悍了,刘邦知道刘盈不能斗过吕后,为了刘氏江山才想换太子。换太子不成功后,刘邦只能再次布局,以确保刘氏江山。刘邦和吕后都在算计着朝中大臣谁是自己的人,谁是对方的人。

吕后在刘邦临死之前已经问清了谁是刘氏之人,为何还要重用他们

刘邦临死之前,吕后到刘邦病榻前问以后的人事安排:

吕雉问:“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也去世了,谁可以代替他呢?”刘邦回答:“曹参可以。”吕雉又接着问曹参之后人选,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比较憨厚,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才智有余,但是难以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但是安定刘氏的必然是他,可以让周勃担任太尉。”吕雉还想接着问,但是刘邦说:“再往后的事情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亦即你也活不了那么久。”

对于这些朝中老臣,刘邦太了解了。吕后自以为通过樊哙一事,将陈平和周勃逼到了吕氏一边,但她对人的了解显然是不如刘邦的。陈平的易变,让刘邦对其不放心,周勃忠诚,安定汉室的必是周勃,刘邦看的何其清楚!吕后才高,但一步步按着刘邦的预见走着,只是可怜了刘盈,成为了吕后的牺牲品。

吕后在刘邦临死之前已经问清了谁是刘氏之人,为何还要重用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