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額爾德特·文繡(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自號愛蓮,蒙古族,鄂爾德特氏,滿洲鄂爾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於北平方家衚衕錫珍府邸。父去世後,母蔣氏攜三女析居花市,過平民生活。8歲時,就讀於花市私立敦本小學,聰穎好學,頗諳事理

文繡出生於滿洲上三旗中的鑲黃旗的貴族家庭,可惜在她的父親端恭病逝不多時日,大清朝滅亡,滿族地位也喪失,端恭家族自此落敗。

1921年春,末代皇帝溥儀選後,文繡被五叔華堪哄去照相參加皇上選秀。溥儀在呈上來的幾張照片裡,圈了文繡。其實文繡並不好看,遠不及同時參加選秀的婉容,但溥儀不知為什麼看她特別順眼。結果,他也是做不了主的,端康太妃為他擬定了姿容美麗、家世較好的婉容,而文繡最終被定為淑妃。只是皇后與皇妃之差,但文繡在入宮後即開始了她不幸的生活。

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進宮後,婉容因與文繡爭風吃醋,平日對她很排擠。文繡也從未曾得到溥儀寵幸,加之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心內鬱悶無法排解。好在,她自幼喜讀詩書,於是獨居長春宮內,與書為伴。溥儀雖不曾寵幸她,還是為她請來英文老師以及名儒傳授英語、四書五經、詩詞格律。可以說,在深宮的幾年,文繡從書本上受益很多。可惜這樣的日子也沒有維持多久,馮玉祥“逼宮事件”發生,溥儀與宮中人被逐出皇宮,暫居北京醇親王府。

他們在天津住了七年,文繡漸成局外人。什麼好事都沒她的份兒。婉容過生日,收到貢品無數,連文繡也送了宴席一桌、燒鴨一對、餅乾兩匣。文繡的生日卻無人記得,孤燈獨坐。

長年與書為伴,文繡眼睛深度近視,還患了失眠症,無人疼無人愛,心內愁腸百結,每到夜深人靜孤獨感便深深襲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

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文繡想到離婚。原因不外乎下面幾點:看不慣溥儀投靠日本人;溥儀對她的冷淡辱罵讓她對他失去最後的幻想;她想自由。

在文繡找到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時,溥儀還是很吃驚的,這在史上是從未出現過的荒唐事。

輿論界的聲勢已遠遠超過案件本身。天津的《大公報》、《益世報》、《華北新聞》等報刊上,都赫然醒目地刊登此事。北京、上海等地的報紙也紛紛轉載或發表關於此事的文章。轉瞬間,舉國皆驚。

封建衛道士們因此事的激發,突然間都從地下鑽了出來,對文繡出走大加鞭撻。這些人熟諳攻擊手段,並善於戴上虛偽的面具。文綺更是借“族兄”這一冠冕堂皇的帽子,對文繡指手畫腳。他在文繡出走後的第三天,便以公開信的方式規勸“族妹”趕緊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文綺此信一出,馬上得到同道們一片讚譽聲。緊跟著,攻擊文繡的文章紛湧而出,直欲置文繡於死地。

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文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負擔,但她並不屈服。當雙方律師再一次見面談判時,文繡也到了現場。溥儀的律師林廷琛儘量想以委婉的口氣勸說文繡,文繡則掩面啜泣道:“我到現在還是一個老處女,素常受盡虐待,現在唯有請張律師等依法保障我應享的人權罷了。 ”態度堅決,但流露出無限的傷痛。

文繡姐妹倆拿起民國的法律做武器,便不懼封建衛道士的輿論壓力!何況,以溥儀為首的那股勢力自有他們自身致命的弱點。

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抗戰勝利那年文繡三十六歲,已是人到中年,毛遂自薦的,替人說親的,還是絡繹於途。但文繡不願降格屈就,為了躲避糾纏,她又想搬到別處去住。可是,她能搬到哪兒去呢?

文繡硬著頭皮去找在北海公園當工人的黑大姐,倘能找個園藝工的差使,也肯做。作為看大門的女工,黑大姐只能另給文繡指一條路:讓她找找孃家表哥劉山。

劉山安家時全仗文繡之母蔣氏接濟,後來當了瓦工,技術不錯,人又憨厚耿直,眼下一家五口在北京西城石駙馬大街後閘租住三間平房。這會兒聽文繡述明來意,二話沒說就找車幫文繡把家搬了過來。

文繡的丈夫劉振東想讓文繡掏珠花補貼家用,文繡則苦在心裡,說也說不出口,試想:在人家住著,天天要張嘴吃飯,挑灰遞磚的活兒又幹不了,再嫌擺小攤丟醜怎麼行啊!倘又被誤解不願掏珠花,簡直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文繡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就在熱熱鬧鬧的石駙馬大街上叫賣開了。

“菸捲!‘哈達門’、‘炮臺’,包金紙的,請來一支吧!”

一位真正的皇妃在大街上叫賣菸捲,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千真萬確的事實。

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結局令人唏噓

文繡心肌梗塞去世,死時43歲。安葬很簡單,四塊木板打成的一口棺材,連墓碑也沒立,曾經的末代皇妃就這樣被掩埋了。

文繡一生悲涼,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可數。這個落魄的貴族女,這個遭冷落的末代皇妃,就是做一個平民也如此不易。她一生嚮往自由的生活,又何時擁有過自由?自由對她而言,也許在進宮那日起,就永不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