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吃小魚的競爭時代,我們如何鍛造自己的企業優勢?

作者 | 知知 |首發於老闆手記 laobanshouji

大魚吃小魚的競爭時代,我們如何鍛造自己的企業優勢?

美國思科總裁錢伯斯說過一句話:新經濟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就是快魚吃慢魚。

大魚吃小魚的競爭時代,我們如何鍛造自己的企業優勢?

估值4個億的小藍單車,抱著跟摩拜和ofo搶佔市場的心態,進入共享單車的市場,卻在艱難掙扎了9個月之後,無奈地宣告了破產。

而摩拜和ofo卻即將合併成一家市場規模更大的新企業。

面對同樣的競爭,為什麼有的企業成為過眼煙雲,而有的企業卻能生存下來,甚至上升為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呢?

這個關鍵就在於生存下來的企業能找到自己的企業優勢,並且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將這種優勢鍛造為和其他企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1

怎麼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為自己的企業掙得一席之地?很多企業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緊跟時代的步伐”。

市場上流行什麼,我們的企業就去學習什麼;其他企業什麼做得好,我們就去借鑑什麼。

移動互聯網,新零售,人工智能,大數據,新常態,共享經濟.......聽到一些企業大佬在這些專業領域談完他們的成功之道後,很多企業家就跟著心動了。他們不思考公司真正的核心優勢,一心一意向“時代”取經,最後卻在越來越多、越來越優秀的同質企業的襯托下黯然失色。

儘管所有的企業都希望自己能夠適應時代的優勢,成為第一批“享受螃蟹”的人,實際上,能夠具備真正競爭優勢的企業,卻並不多見。

更多的就是像小藍單車一樣,冒冒失失的跟著“時代步伐”,追著“共享經濟”學習,最終卻被比它做的更好,更有優勢的“大魚”吃掉,或者被市場淘汰掉。

想要避免“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命運,打造專屬於自己的企業優勢,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去追趕潮流,而是從基礎做起,一點一滴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

2

事實上,在傳統的線下企業也好,還是如今的互聯網企業也罷,無論它們處在什麼樣的“時代環境”和“市場環境”之下,都離不開這3點競爭優勢。

企業的人才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認為“一個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作為一個極其成功的企業家,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和他一樣,認為“個公司要發展迅速得力於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聰明的人才

這裡的“人才”主要是指企業的核心領導隊伍。一個企業的發展格局取決於企業核心團隊的格局,甚至取決於團隊決策者的格局。

就像喬布斯之於蘋果,正是有了喬布斯和他手下團隊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蘋果公司如今獨一無二的地位。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界的團隊是在跟隨潮流的話,無疑,蘋果公司的團隊就是在創造“潮流”,也在創建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顧客的需求

早在19世紀的美國,營銷界就已經提出了“顧客就是上帝”的觀念。儘管現代的很多的企業,也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是很多的企業卻經常走著走著就把自己的顧客忘在了一邊。

共享單車忙著擴大版圖,卻總是對單車的整體質量和服務疏忽對待,顧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資金也經常“有去無回”。

小米忙著向蘋果學習,去掉3.5mm耳機接口,卻忽視了中國顧客長久以來的使用習慣,給顧客造成了很不好的使用體驗。

正如著名的管理學家德克魯所言,企業經營的目的從來都只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

而創造顧客最基本的就是滿足顧客的一切需求。無論是顯性需求,還是隱性需求,只有企業提前洞察到了顧客的需求,並且第一時間將做好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呈現在顧客面前,他們才能夠真正對滿足他們需求的企業買賬。

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優秀企業普遍存在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是最優秀的。

我們尋找優秀的人才,打造優秀的團隊,找出顧客的需求,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生產出優質的產品或者提供給別人優質的服務。

也只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為我們長久挽留住客戶,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3

一流的企業,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忠誠的顧客群體還有一流的產品和服務。那麼一流的企業又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讓自己在這3方面長盛不衰的呢?

一流企業善於“挖牆腳”

想要培養優秀的企業人才,一般有兩個路徑,一個是自己培養,一個就是從外部尋找高級人才。

這取決於企業決策者自己的選擇。像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他的高管基本上來源於內部的

“委培生”,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磨合起來更順手,也更忠誠。

但是更多的企業,都是選擇採用“挖牆腳”的方式,從外面聘請更加合適的人才,成為公司核心管理團隊的一員。

雷軍就曾經公開強調,他工作的一大半時間就是在尋找高級別人才。

除此之外,早在今年11月底,恆大就用1500萬的年薪將方正證券的高管,著名的經濟學家任澤平先生請到了恆大擔任首席經濟學家。

真正高端人才的獲取,通常是採用“挖牆腳”的方式來實現的,是大型獵頭公司和企業高管共同努力的結果。

一流企業善於把握顧客需求

客戶需求總體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客戶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獲得什麼的需求。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調研來確定,然後生產相應的產品或提供相應的服務來滿足它,這樣的需求是顯性需求,我們只要提供最能打動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就行了。

另一類是客戶自己都不明確自己需要什麼的需求,企業要做的就是要洞察到這種需求,再“教育”客戶,然後引導消費。

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廣告詞。在王老吉之前,其他的品牌,向消費者傳遞的,更多的是涼茶的藥用價值,而不是找到顧客“怕上火”的這個需求。王老吉卻能另闢蹊徑,找出顧客的需求,引導他們消費。這也是王老吉這麼多年來,在涼茶界屹立不倒的秘訣。

建立產品的流程體系

一個優秀的產品從無到有,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這要求企業有良好的內部管理流程、包括研發週期、生產週期、以及市場營銷渠道。

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界,只有華為是能真正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產品的企業,這兩年華為的產品銷售量節節攀升,華為的手機越來越成為商務、白領們的新寵,這與它在IBM的幫助下,建立的一整套內部管理流程是分不開的。

有了這樣完善的流程,華為的研發週期能夠比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短了整整三分之一。華為的整體競爭力,與他的產品週期短密不可分。

優秀的企業都是相似的,而失敗的企業各有各有原因,要打造企業的真正優勢,避免“大魚吃小魚”,我們在緊跟潮流之前,就一定要先做好基本的築基工作,產品、顧客、人才,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