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遼亡宋後,金的戰鬥力爲何發生斷崖式下跌?

滅遼亡宋後,金的戰鬥力為何發生斷崖式下跌?​ 1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以來,傳至金哀宗,已歷經九帝。歷史對金朝並不寬容,北宋覆滅時,倖存下來的趙構建立了南宋。而到了金,金哀宗的繼任者也沒能活下來。就在完顏承麟繼位之際,蔡州城被攻破了,金哀宗自縊身亡,他的遺體遭到了蒙古和南宋聯軍的搶奪。而完顏承麟在繼位後一個時辰,戰死於亂兵之中。120年的金朝,就此滅亡。


滅遼亡宋後,金的戰鬥力為何發生斷崖式下跌?


2金亡後,有一種流行說法,所謂“金以儒亡”。意思是:金國是因為漢化,才滅亡的。此論理由是:女真族原來多麼驍勇善戰,“人一滿萬,天下無敵”,這是世人對女真人的評價。但入主中原之後,靠儒家治國的方案,結果他們的尚武精神被腐蝕了。這個曾經馬上奪得天下的民族,結果在蒙古人的鐵蹄面前,不堪一擊。確實,女真人戰鬥力之下降,絕對是斷崖式的。完顏阿骨打當年率幾千人起義抗擊遼國,屢屢以少勝多,比如他建國前的出河店一役,時在公元1114年,當時10萬遼軍壓境,完顏阿骨打麾下只有甲士3700人,硬碰硬肯定不行,一味防守也是死路一條,他兵行險著,趁遼軍立足未穩之際,快速行軍,先行發動進攻。當時女真人冒著大雪掩殺過去,遼軍大亂,天公作美,大風驟起、塵埃蔽天,遼軍來不及反應,剽悍的女真鐵騎最終大敗遼軍,繳獲無數。出河店大捷,女真甲士軍威大振,為以後大金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滅遼亡宋,金國軍事實力一時天下無匹,他們在中國北方建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權,直到成吉思汗南下時,金朝人口已增長到近5000萬,比當時的蒙古多40餘倍;軍隊也在百萬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因此當時有人曾說:“金國如海,蒙古如一掬細沙。”但歷史的弔詭在於:都是馬背民族,卻迅速喪失了騎馬作戰的能力,曾經驍勇的契丹建立的遼國,在後起之秀金國面前,一敗塗地,而蒙古作為後浪,又把金國拍死在沙灘上。很少有人能夠想到:秦王朝之後,金國竟然也修過長城,一個曾經來去如風的漁獵民族,居然到依靠長城來防禦另一支遊牧民族。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北方的蒙古部落已經頻頻進攻金國北部邊境,起初,金國以殘酷的“減丁戰”來對付,就是派正規軍大規模殺戮,來減少對方兵源。但這一著並不奏效,反而激起蒙古部落更大的仇恨。殺又殺不完,打又打不過,怎麼辦?金國人開始想起漢人防範北方強敵入侵的一招:修長城。金國不惜以傾國之力,開始修築長城,在金國北方邊境南線一側,開掘出一條兩米寬、一米多深的深溝,翻其土於深溝的南側,形成地下是深溝、地上為土城垣的長城。另在土城牆上每隔一箭之地,修造一座城堡,用於駐兵戍守或瞭望,遇敵來則適時抗擊。這一道土長城,時人稱之為金代邊堡界壕。最終,金國修成了四道長城,總長近6000裡。但是長城能夠擋住蒙古鐵騎嗎?金國是從第五個皇帝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期間開始大規模修長城的,完顏雍還算得上金國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修長城也是無奈之舉。史載,到金世宗時期,金朝相當一批貴族不會開弓射箭,女真淳樸尚武的風氣消失殆盡。金世宗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認為女真人戰鬥力的下降,就是因為漢化,他因此甚至發起了一場“女真文化運動”,常常諄諄告誡女真貴族說:“女直舊風最為純直……汝輩當習學之,舊風不可忘也。”但金朝覆亡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漢化嗎?元世祖忽必烈也常拿“金以儒亡”來說事,有一次他跟精通儒學的大臣張德輝聊天,問:“或雲‘遼以釋廢,金以儒亡’。有諸?”意思是:“有人說,遼因為信佛而亡,金因為好儒學而亡,是這樣嗎?”張德輝給懟了回去:“遼朝的事臣未能詳盡知曉,金朝末年亡國之事則是親眼所見,宰臣中雖有一兩個儒臣,而其餘的都是世襲的武將,軍國大事又不讓儒臣參與。憑藉儒臣的身份晉升為宰臣的,大略只佔三十分之一。金國滅亡,自當有人承擔罪責,儒臣有什麼過錯?”


滅遼亡宋後,金的戰鬥力為何發生斷崖式下跌?

3金朝之覆亡,並不僅僅因為“漢化”。女真人最初建立的金朝,還處於奴隸制階段,正是因為漢化,才過渡到封建社會,試想想,如果沒有這一過渡,如果沒有通過漢化而實現的政治、經濟管理制度,金朝能夠在中國北方維持一個龐大的國家120年嗎?所謂漢化程度比較低的元朝,結果還不到100年就撐不下去了。這個要從“猛安謀克”說起:猛安謀克產生於女真原始社會的末期,是女真社會的最基本組織,由最初的圍獵編制進而發展為軍事組織,最後變革為地方的行政組織,行政、生產與軍事合一,實質上是女真族奴隸社會的世兵制度,戰時為兵,平時為民。滅遼國亡北宋後,金國統治者將猛安謀克大規模遷至中原,強化對中原漢族人的統治,利用女真族來監視鎮壓漢人百姓的反抗。金朝建國之初,女真人的分佈區域僅限於上京、東京、鹹平府三路,隨著對遼戰爭的節節勝利,便開始將女真猛安謀克向南向西遷徙,以加強對新佔領地區的統治。太宗在滅亡遼宋並佔有原北宋統治的中原地區之後,又將以女真人為主的猛安謀克大批遷往長城以南漢地。從太宗至海陵朝,出現了三次大規模的猛安謀克移民浪潮。作為統治階級,女真人當然要佔有最好的資源,那就是土地。戰士下了馬,紛紛當了地主。他們將土地當成了自己的戰利品。躺著睡著都吃喝不愁,誰還願意騎馬征戰?女真族就是這麼變質的。《金史》記載了他們不勞而獲、舒適安逸的生活:“山東、大名等路猛安謀克戶之民,往往驕縱,不親稼穡,不令家人農作,盡令漢人佃蒔,取租而已。富家盡服紈綺,酒食遊宴,貧者爭慕效之,慾望家給人足,難矣。近已禁賣奴婢,約其吉凶之禮,更當委官閱實戶數,計口授地,必令自耕,力不贍者方許佃於人。仍禁其農時飲酒。”朝廷不得不下令,讓女真人自己下地幹活,不要找漢人當佃農,但是,已經享受慣了,還能讓他們重新捲起褲腿下田麼?懶惰奢靡之風成了大金國的主流,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驕奢淫逸。普通女真人也為了享樂,竭澤而漁,坐吃山空,“以田租人,而預借三二年的租課”,“種而不耘,聽其荒蕪”,還有的靠出賣奴婢、出賣土地來維持其寄生生活。這倒是跟若干年後的八旗子弟何其相似。生活安逸,吃喝不愁,女真人口繁衍迅速。公元1183年的統計,共有猛安202,謀克1878,共為戶615624,按猛安謀克分佈情況推算,遷居中原地區的大約200萬人,徙住今內蒙古自治區一帶的40餘萬人,留居東北地區的約有200多萬人。這樣一來,人多地少的問題出現了。女真人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從漢人手裡奪。當時金朝有個後人看來堪稱殘酷的貼切之詞,叫“刮地”,即使是金世宗,對於剝奪漢人土地給女真人,也是毫無顧忌的。一些有權勢的女真貴族趁機公權私用,給自己弄了大量土地。有個叫納合椿年的官僚,比較有才幹,但是“頗營產業,為子孫慮。冒佔西南路官田八百餘頃……”漢人與女真的矛盾,日益尖銳。到了金朝末年,因為土地政策引發的矛盾和衝突,已讓金朝統治者坐臥不安。何況,北面還有蒙古猛烈的攻勢,南邊還有南宋仇恨的累積。這個國,怎會不亡?


滅遼亡宋後,金的戰鬥力為何發生斷崖式下跌?

4讀金國史,有種感覺:女真人跟清末的遭遇太像了。一方面,內憂外患,應接不暇;另一方面,女真戰士跟八旗戰士一樣,早已被安逸生活蝕透了身子與勇氣,體型雖然龐大,卻是虛胖,一推即倒,而且倒地不起,再也沒有重振河山的可能。史載,自縊之前,金哀宗滿腹委屈,發了一通感慨:“我做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也無恨。所恨的就是國家社稷到我而絕,與歷來荒淫暴亂之君同樣亡國,為此讓人憤憤不平!”縱觀金國諸君,金哀宗確實不算最壞的皇帝,但他難道無辜嗎?他也犯了諸多不可原諒的錯誤,比如重用奸臣,比如蒙古滅金附屬國西夏時,他袖手旁觀,更愚昧的是,面對蒙古鐵騎的兇猛進攻,他反而在南方另開戰線,大舉進攻南宋,理由是:我在蒙古人手裡丟掉的土地,要從南宋手裡撈回來……最終,他走投無路時,想與南宋結盟,被拒,南宋選擇了與蒙古聯手,促成金國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