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維新導師,光緒、慈禧皆仰賴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他是維新第一導師,光緒仰賴他,慈禧離不開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個人是誰,可能大家都猜到了

沒錯他就是兩朝帝師翁同龢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他是維新導師,光緒、慈禧皆仰賴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間,處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他為當時轟動全國、百餘年來家喻戶曉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光緒元年

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受命教授光緒帝讀書。不久,遷戶部侍郎,充經筵講官,晉都察院左都御史。歷任刑部、工部尚書。光緒八年,充任軍機大臣。光緒十年中法戰爭中,主張進兵結合談判,不可一味依仗劉永福之黑旗軍。不久,罷直軍機。歷加太子太保,賜雙眼花翎、紫韁。

與李結怨

翁同龢因曾國藩及李鴻章曾經檢舉其兄,因而終身與李鴻章有私怨。任戶部尚書期間,處處刁難北洋水師。當時有一副譏諷對聯描寫二人:“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鴻章,下聯“常熟”即江蘇常熟的翁同龢。

他是維新導師,光緒、慈禧皆仰賴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李翁二人的恩怨間接導致日後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失利,當時英國人建議中國:“必添購快船兩艘,方能備日製勝”,未料翁同龢不斷拖延,兩艘快船為日本購去,新日艦速度快、炮門多,其中一艘日艦“吉野號”成為甲午戰爭中擊沉中國艦隊最多的船艦。

他是維新導師,光緒、慈禧皆仰賴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翁同龢再任軍機大臣,深得光緒帝信任。在甲午戰爭中,堅決主戰。次年,清軍戰敗,中日和議期間,翁同龢與李鴻藻極力反對割地,指出:“寧增賠款,必不可割地。”又聯合俄、英、德三國謀阻割地,最終情勢無法挽回。次年,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光緒二十三年,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他是維新導師,光緒、慈禧皆仰賴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翁同龢支持維新變法,推薦康有為,擬定並頒發了戊戌變法的綱領性文件《明定國是詔》

翁同龢的辦事特色

翁沒有做決斷的魄力,而是習慣用書本上講道理的方法去做事:做也有一番道理,不做也有一番道理,這樣做有一番道理,那樣做也有一番道理,所謂“庸俗辯證法”,自以為容易討好,實際上這派不喜歡他,那派也不喜歡他。

當然

推薦康有為的時候,翁同龢又犯了讀書人的老毛病。他自己知道光緒十分喜歡這個人,所以捧他說“康才勝臣十倍”。但又怕康這人靠不住,加了句“人之心術,能否初終易轍,臣異未敢深知”

他是維新導師,光緒、慈禧皆仰賴他,如今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得了,這末一句又把支持康有為的新黨給得罪了。

力薦康之後

翁已經為舊黨不容。正好光緒想康有為想得發瘋,翁同龢因為態度不堅定,被光緒訓斥,舊黨馬上找了個接口把他開革回家了。戊戌之後,慈禧本來想殺他,還是榮祿說了一句話:“本朝尚沒有殺過師傅”,才留下他一條命,叫他每天去縣衙門挨訓。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做過帝師,告老還鄉,還要受這種侮辱,可以想象他的心情。

所謂清流

他是清廷官僚重臣中少有的清廉者,為官42載,官至相國,罷官回鄉後,要靠門生故舊接濟。翁同龢號稱“南清流”領袖,所依靠結交的罕有地方封疆大吏,多是詞垣臺諫、翰林“清流”,這些人發起議論來頭頭是道,慷慨激昂,但都是些無實力無權柄的京官書生,說大話、說空話振振有詞,辦起實事來卻一籌莫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